壹個好的生物老師應該怎麽做?
經過多次的新課程培訓和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實踐,結合最近對新課標的重新學習和認真總結,我深有感觸,我的體會是: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達了生物的基本重要性。生物新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學習的核心應該是探究。生物新課程的內容應滿足社會和學生的需求。生物課程應具有開放性,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充分體現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具體經驗總結如下。壹是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刻領會其精髓,更新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在生物教學中,要關註初中生與生俱來的探索周圍世界的興趣和需要,強調以適合初中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註意把對學生“學”的關註轉移到對周圍世界的關註上來。要開展科學探究的培訓,了解科學探究的壹般過程、原理、方法和要點,了解科學探究在科學中的本質和核心作用。同時還要輔之以必要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所以生物學教師必須具備深厚廣博的基礎知識,了解生物學的主要基本事實,理解其基本概念,熟悉和理解壹些輔助的實驗知識和理論知識。此外,教師還要了解基本內容、學習方法、教學方法、學生情況等,並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物教學中。而且,生物教師還應具備指導學生探究活動所需的各種技能,以及改進教學、評價和課程設置的新方法、新途徑。古人雲:“學而後知不足,教而後知難。”如果妳不夠了解,那麽妳可以反身;知難而進,然後自強不息。所以:教與學也不錯。“因此,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不斷的思考和總結,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專業水平。第二,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大膽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倡導並積極實踐啟發式、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學,加強生物實驗教學,積極采用計算機網絡等多媒體輔助教學,整合生物與信息技術,使課堂氣氛活躍、互動。同時註重對學生的個別輔導,讓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上述精神。第三,大力倡導“開放式”教學和教育信息化,使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現實。計算機網絡作為壹種有效的知識傳播方式,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得到應用。未來的經濟將轉變為網絡經濟,知識經濟的產業發展將日益全球化和網絡化。知識經濟的這些特征要求“開放”教育培養大量知識廣博、吸收知識能力強、思想開放的人才。新課標、新教材適當引入合作教學,增加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實現了生物課堂的開放性。比如探究“基因控制生物特征”實驗,課前老師安排好這節課的內容和學習方法後,學生回家調查自己家庭和親人的特征。在課堂上,學生們會互相合作,分組學習。學生們會在探索實驗的過程中熱烈討論,互相鼓勵,互相幫助。課堂上的知識和信息會向多個方向傳遞,學生學習起來輕松、活潑、快樂。在這種公開課上,學生學會相互合作,學會如何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獲取信息,學會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開放心態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第四,新課程要求學生從被動、機械、死板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過去的“要我學”到“我要學”。如何實現這種改變,關鍵是課堂能否真正交給主學生。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人、統治者和演講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比如在“影響種子發芽的外部因素”這壹節,有學生問:“老師,我認為種子壹定是在土壤中發芽的,因為我看到農民在播種小麥、玉米、大豆等種子時,都是先把它們埋在土壤中,然後才發芽的?“我覺得土壤不是種子發芽的必要條件,因為我媽生大豆菜的時候,是把種子蓋在被子下面的濕臉盆裏。”另壹個學生接著爭論。需要探究的問題產生於學生的提問。經過學生的討論和分析,有爭議的問題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得到解決。在新課程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這樣針鋒相對的提問。教師借機動員全體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式學習方法由此開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激烈的辯論和分析中,他們不僅解決了問題,還學到了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提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五,新課標要求把實驗付諸實踐。實驗要求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既重視實驗的結果,又重視實驗的過程,要求學生邊做邊學。這也是新課程評價的重要內容。實驗材料和器具用於激勵學生做好準備。學生準備的過程就是學習和思考的過程,是分析和鑒別的過程。比如“植物的開花”這壹節,課堂上匯集了學生從田間、路邊、山上采集的各種花卉,極大地豐富了課程資源。各個小組互相配合,互相觀察解剖,享受資源。學生直觀生動地掌握了各種花的形態結構、顏色和氣味,比老師用語言描述學生坐在那裏聽要好得多。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學生養蠶,收集鼠女,蚯蚓,捉蛞蝓,蝗蟲等。,我就不壹壹列舉了。這種實驗方法註重實驗的全過程,使學生學會分工合作,主動參與,學會觀察分析,減輕教師負擔,增強學生實驗能力。第六,課堂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密切相關。傳統教學往往只註重知識的獲得,而對知識的獲得過程和獲得後的應用不夠重視,從而造成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局面。學到的知識是死知識,不能付諸實踐。現在無論是學生提問,還是師生合作學習,都離不開解決實際問題,學習甚至運用,讓學生從身邊的現實生活中認識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比如播種前為什麽要澆水翻地?為什麽每個品種都有固定的播種季節?為什麽在小麥“花期”的雨天會減產?為什麽插秧需要多帶土塊?為什麽小麥即將成熟的時候下壹場雨也會減產?儲存食物時,為什麽要烘幹?為什麽新疆的哈密瓜特別甜等等,學生在課堂上經常遇到的困惑問題,都是通過老師的討論、論證、幫助來解決的。學生們的成就感無以言表。第七,課堂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學生們積極學習。傳統教學只重視期末評價和入學考試,忽視過程評價,導致學生輕視學習過程,只重視學習結果。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較差。課改後的評價落實到每壹節課,不管學生提問、回答問題、收集信息、做實驗的過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課堂上的每壹個環節都做得認真投入,從而強化學習過程,間接影響學習結果,使學生的各種技能和能力得到廣泛的培養和提高。總之,新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與探究。新課程將註重創新,註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和勇於創新的精神。教師應該在新課程改革中起帶頭作用。學高是老師,德高望重是榜樣。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充電,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修養,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成為壹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