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教師培訓課件:如何觀看和評價課堂

教師培訓課件:如何觀看和評價課堂

教師聽評課的目的

1.聽評課是學校教學研究中的壹項重要活動,其主要目的是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設計和組織水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聽課”或“觀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觀察、分析和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觀察、分析、研究的對象當然不能離開主體。但是,教師是課堂教學和設計的組織者,觀察、分析和研究的對象當然不能忽視教師的教學行為。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辯證統壹。不分析教師的教學行為,研究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行為和效果是沒有意義的。

3.聽課評課要以學為主。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比較教師的教學行為,考察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評價教師的課堂設計、組織能力和教學基本功。

只有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才能正確判斷課堂教學是否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策略、方法和手段的應用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心理特點,學習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是否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從學生的學習行為來看,把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聯系起來,才是聽課評課的本質。

優秀班級的標準:

壹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是什麽?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葉瀾女士認為:

(1)好的課堂應該是有意義的,紮實的,而不是熱鬧的。

學生要在課堂上學習新知識,這進壹步提高了他們學習和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強烈的深造需求;對未來發展有良好積極的情感體驗;越來越會主動參與學習。學生上課時“進去之前和出去的時候有什麽變化嗎?”如果沒有改變,那就沒有意義。如果學生已經知道老師說了什麽,為什麽還要繼續?

(2)壹堂好課應該是高效的、充實的、信息量大的。

是否高效取決於:班級有多少學生才是有效的?好、中、難,效率如何?效率如何?課程必須充實。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之間發生了壹些變化,整個班級充滿了活力。

(3)好的課堂應該是活的課堂,內容豐富,多方面活躍,富有啟發性。

課堂不是完全提前設計好的,而是有師生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能力的輸入,有互動的過程,有活躍的氛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生成,也有過程狀態生成。

(4)好的課應該是正常的課,但是平淡的課。老師心裏應該只有學生。

很多老師壹旦開始上課就容易準備過度。老師課前很努力,學生很興奮。到了班級,都是帶著準備好的東西表演,沒有什麽新的東西呈現。課前預習不利於學生學習,但課堂有其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在於它是壹個公共空間,需要思維碰撞和相應的討論。最後,老師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互相產生了很多新的知識。上課要平淡(普通,真實),而且是平時能上的課,而不是很多人幫忙準備後才能上的課。

(5)好的班級應該是有缺陷的真實班級。

班級不可能完美,完美的班級最容易造假。真實的東西會有缺陷,缺陷是真實的壹個指標。公開課和觀摩課的成功沒有錯,所以這個預測指標本身就是錯的。

3.怎麽上課?

老師上課壹般包括三個流程。

1,課前準備。

避免上課盲目。教師課前應該準備什麽樣的工作?

A.熟悉教材,明確本節課的三維目標,了解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對本節課的具體要求。理解編輯意圖,找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B.自己思考設計課堂教學的初步方案,勾勒出大致的教學框架、存在的困惑和問題;

C.對班級的類型有壹個大致的了解(藝術,科學;物化,政治歷史類等。)或者學生成績的高低;

D.知道什麽樣的課才是好課,因為對妳聽的課有個大致定性的了解就好。

2.觀察並記錄。

聽課是壹項復雜的腦力勞動,需要聽者各種感官和大腦思維的積極參與。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記錄:

授課時間、科目、課時、授課老師、主題(課時)等。;

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主板書籍;

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

學生的學習活動(合作、交流、探究);

教學效果。

在觀測記錄中,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科學的教學內容;教材加工與教學思路和目標;

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室結構設計;

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應用;

基本教學技能;教學思想。

3、上課思考整理。

聽完課,要思考,要組織。比如復習聽課記錄,與導師交談,比較幾節“相互關聯”的課,寫“聽課壹收獲”,或者吸收導師的優點用於自己的教學。要註意分析比較,準確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劣,註重優勢,改進自己的教學;要重視對教師課外功夫的分析,重視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課前準備。

四個。課堂上需要註意的兩個問題

1.既要關註老師的教,也要關註學生的學;

對於教師的教學來說,重點應該是:

(1)課堂的教學目標(學什麽?妳學到了什麽程度?感覺如何?)。何時以及如何提出目標;

(2)新課如何導入,導入時引導學生參與哪些活動;

(3)應該創設什麽樣的教學情境?采用了哪些教學方法和手段?

(5)設計了哪些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哪些技能?到什麽程度?應該滲透哪些情感價值觀教育?

(6)知識系統化,復習鞏固提高的內容和方法。

(7)課堂教學氛圍如何。

對於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註意:

(1)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嗎?什麽樣的情緒反應?妳願意參與思考、討論、爭論和動手操作嗎?

(2)學生是否經常主動提問?

(3)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

2.出席者應該是教學活動的檢查者和研究者,而不是旁觀者。聽者要“準備好”去聽、去觀察、去思考老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從學生的角度去調查研究學習活動及其效果。

動詞 (verb的縮寫)如何評課

評課要註意幾個原則:與授課老師零距離,根據授課老師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分析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和啟發性,考慮老師的個性特點和差異。

1.把學生的發展作為評價的重點。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結果必然成為評價課堂教學好壞、優劣、成功的關鍵因素。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如果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學業水平得到充分(或更大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或更大程度)的激發,學習欲望得到持續,那麽這就可以認為是壹堂好課。

2.課堂評價的基本要求

(1)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實現是衡量課程質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看教學目標是否全面、具體、恰當。是否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體現學科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知規律,難度適中。

看教學目標是否清晰地體現在每壹個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是否緊緊圍繞目標,為目標的實現服務。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有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加強。

(2)教材分析。對壹堂課的評價,要看教材的組織和放置,教學是否準確科學,教材的處理和教法的選擇是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

(3)分析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路、程序和結構。

教學思維是教師課堂的主線和主線,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教學過程和課堂結構反映了壹系列教學活動的安排、組合和過渡。

教學思路的設計是多種多樣的。評價教學理念,壹要看到理念設計者不符合教學內容,符號不符合學生實際;第二,看教學思想的層次和脈絡;第三,教學思路的設計是否有創意、新鮮、引人入勝;第四,看老師的教學思路在課堂上的實際操作效果。

教學程序和課堂結構反映了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層次、環節和教學技巧,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順序和時間分配。

在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上,取決於: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避免前松後緊,講練時間組合是否合理;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之間的時間分配是否符合教學目標和要求;學生個人活動和小組活動的分布是否合理,學生活動時間不同程度的差異;非教學時間比例。

(4)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分析。本文分析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所采取的活動。包括老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習的方式。“教”與“學”的方式是統壹的,相互依存的。

教學中有方法,但沒有固定的方法,關鍵是要找對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要多元化;

要有創造性和藝術性;有必要檢查現代教學方法的應用。

(5)分析教師的基本教學技能。

板書:科學合理的設計;簡潔明了;組織性強;字跡工整,板畫優美,技巧嫻熟。

教學態度:開朗、開朗、莊重、有感染力;外表端莊,舉止從容;熱愛學生,熱情,師生情感融合。

語言:準確清晰,精確簡潔,生動鼓舞。語調恰當,語速適中,抑揚頓挫,變化多端。

操作:使用教具,演示實驗和動作,操作儀器設備的規範和熟練程度。

(6)分析教學效果。

教學效率: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受益面廣,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知識、能力和思想情感目標都達到了;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上課解決問題,學生負擔合理。

對課堂效果的評估有時可以通過測試來進行。也就是說,當壹節課結束後,評課老師會現場測試學生的知識,然後通過統計分析來評估課堂效果。

3.課堂評價中的幾個誤區

(1)只聽不參與評價。上課不評估是沒有意義的。

(2).快速看壹下水,不痛不癢,把話挑出來就好,讓參與者和評審者不完全明白不足和遺憾。

(3)沒有主次評價,沒有重點,面面俱到。

(4)挑毛病,只說不不足,或者不當面說,背後評論。

(5)脫離實際,套話、空話多,沒有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