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是壹個需要嘗試、探索、研究或討論的問題。《現代漢語詞典》將話題解釋為:需要研究或討論的主要問題或急需解決的重要事項。課題是指為解決相對獨立和單壹的問題而確定的最基本的研究單位。我們常說“立項”,也有人把“課題”稱為“項目”。其實題目和項目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課題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單位,具有單壹性和獨立性的特點。該項目是壹個復雜的綜合性科研問題,由幾個相互關聯的課題組成。
第二,研究的內容。
課題的研究過程包括選題論證、制定研究計劃、查閱文獻、開展研究、評價和推廣研究成果等。項目研究是教育科學研究最常見、最基本的方式。題目既是研究問題的名稱或題目,也是研究的對象、內容、範圍、目的和任務。課題表明了研究的方向和內容,從而定義了課題。
三、如何論證壹個題目?壹個課題的論證主要是闡明以下幾個問題:
A.要研究的問題的性質和類型是什麽?
B.所要研究的問題有什麽現實意義?它的理論價值(即理論上有哪些突破的預期?(可能形成哪些指導性的理論體系)
C.對所要研究的問題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方向是什麽?
D.對所研究問題的條件進行分析。
E.研究的策略和步驟是什麽?
F.研究的結果及其表現形式是什麽?
四、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1,觀察法:為了認識真理,從而發現壹個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1)、進行壹般性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2)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3)、確定觀察對象
(4)、制定觀察計劃
⑸、計劃和準備觀察手段
[6],統壹標準。
壹次,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2.調查方法:同樣的目的是了解事實,分析事實,得出結論,確認某些問題,從而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包括問卷調查、訪談等。了解事實,分析情況,仔細研究,得出結論,找到解決辦法或進壹步研究的方案。舉例說明調查方法的操作過程: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1)、確定調查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設;通過調查驗證假設,明確問題,得出結論)。
(2)確定抽樣總體。被抽樣的人群應與獲取信息的人群(目標人群)壹致。
(3)確定要收集的數據。壹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相關的數據,問卷不要太長。
(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種群中的哪個單位基本可以決定為個體
⑸、取樣盒的準備。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估計樣本量,估計成本。
壹次,抽樣測試,盡量小範圍填寫問卷,做壹些必要的改進。
⑻、組織實地調查工作。根據抽樣方案進行調查。
⑼、根據用於數據分析的取樣方法。數據分析是根據所用的取樣方法進行的。
⑽.寫調查報告。保存人口信息,這可能會指導未來的抽樣調查。
3.測驗法(測量法、問卷法)是描述某些行為的情況,或者推斷某些行為的情況(包括:能力與成就、性格、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和心理需求等。);從而考慮重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壹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是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其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
4.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壹種適應小規模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研究方法。其目的不是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在行動研究中不斷探索和改進工作,解決教育中的實際問題。(以執行、評估和修改為特征)。
模式基本是:(1)計劃-行動-調查-反思(即總結和評價)。個別老師比較適合。
⑵:預診斷(反思,發現問題,得到改進的初步想法)-收集資料,前期調研-擬定總體方案-擬定具體方案-行動-總結評估,
它的三個明顯特征:
(1)、動態的,所有的想法、計劃,都處於壹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可以被修改;
⑵、具有很強的聯合性和參與性,研究者、教師、管理者等所有團隊成員都參與到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中。
(3)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的工作流程中。
5.運用文獻法閱讀相關文獻(包括具有壹定史料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文字、圖表、符號、音頻、視頻等資料),得出壹般性結論或發現問題、尋找新思路。
按內容和性質分,有零號文、壹號文、二號文、三號文。零階文獻是最原始的材料,沒有發表過,有意識地加工過。文獻是指直接記錄事件、研究成果、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書籍、論文、調查報告等文件。二次文獻是指對壹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記錄其特征,提取其內容要點,按照壹定的方法整理成系統的、易於查找的文獻。三篇文獻是在二篇文獻的基礎上,參考工具書和許多壹篇文獻的綜合研究成果。
6.經驗總結法這是教師可以使用的常用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以教育實踐提供的事實為基礎,分析總結教育現象,挖掘已有的實證材料,並將其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從而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壹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在實踐經驗中找出規律;從而更好、更合理地改進他們的教學。總結教育經驗應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註意經驗的前因(觀念必須更新)
(2)全面調查總結對象,充分占有原始事實材料;並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片面性,以偏概全。
(3)、應以教育實踐為基礎,不能想當然,那是沒有價值的。
(4)善於理論分析。
7.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對單壹研究對象進行深入具體研究的方法。
案例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團體或機構。前者是對壹個或幾個資優生或差生的個案研究,後者是對壹個先進班級或學校的個案研究。案例研究壹般對研究對象的某些典型特征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分析,這就是所謂的“解剖麻雀”方法。在案例研究中,原始數據的積累非常重要。同時,案例研究不僅僅停留在案例研究和理解的層面,還需要了解教育與發展的因果關系,提出壹些積極的教育對策,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也可以通過對壹個案例的研究,形成壹個假設,進而產生壹個新的研究課題或教改實驗。觀察或跟蹤壹個人、幾個人、壹個團體、壹個班級等的過程。可長可短,根據需要,分析總結,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規律性的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案例研究數量少,研究規模也小;同時,案例研究壹般是在無控制的自然狀態下進行的,不應該在短時間內完成。因此,案例研究特別適合教師研究。教師可以抓住壹兩個典型學生或壹個班的學生,結合教學和教育實踐進行研究。對於每壹個教育從業者來說,研究對象總是可以在班級中找到的,不需要任何特殊對待,不會影響正常的教育活動。
倚樓聽雨發表於2010-1-16 21:28:13。
8.案例研究法:(反思性研究法)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特定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教育活動中的典型。他們能夠描述、總結和分析反映教育的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和原則的具體教學事件。它們通常是課堂上的真實故事和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找出規律或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判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案”和“案”有很多相似之處。前者是壹個片段,側重於事物,後者是壹個連續的過程,側重於人或人。
在敘述案情時,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對案件的描述是否包含壹定的沖突;
(2)對案件的描述要具體明確,不能是對事物如何壹般的籠統描述,也不能是對事物整體特征的抽象概括說明;
(3)在描述中,要把案件放在壹個時空框架中,即要說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4)是對案件的描述,要反映教育教學工作的復雜性,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態度、動機、需要等;
⑸、是對案件的描述,以反映故事的具體背景。
機箱的結構(每個完整的機箱壹般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1)主題與背景——每個案例提取壹個鮮明的主題,通常與課堂教學的核心思想、常見問題、令人不安的事件有關,應具有時代性,反映現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應該是文學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課堂實錄。無論主題多麽深刻,故事多麽復雜,都要用有趣、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要來源於教師的真實經歷(情境故事、教學事件)和面臨的問題;當然,具體情節要適當調整改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緊緊圍繞主題,突出討論的焦點。
③問題討論——首先可以設計壹個案例討論的作業單,包括學科知識要點、教學方法和情境特點,以及案例的講解和註意事項。然後提出了學科知識、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教學方法與情境、拓展等建議供討論。
④解讀與研究——對案例的多角度解讀,可能包括對課堂教學行為的技術分析、教師的課後反思等。案例研究的結論可以在這壹部分展開。這裏的分析應該回到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的討論,以顯示案例的價值。最後,案例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是多個的,比如橫向的差異比較,縱向的變化和進步,每個案例都有不同的作用。
9.實驗方法:(比較研究法)
(1)、什麽是“實驗方法”?總的來說,這是壹種先想後做的研究方法(相對而言)
“思維”:在已有的理論和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壹些教育思想和理論觀念,即“假設”(也稱“假說”)。
“做”就是在積極的、有計劃的、有控制的教育實踐中檢驗已形成的假設。通過觀察實驗對象的變化和發展,建立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有效驗證和完善假設。
⑵實驗方法的特點:“檢驗假設”和“控制條件”是所有實驗方法的* * *特點。但是,教育實驗也具有倫理原則、有限控制和受控形成的特點(過程是非常有價值的)。
(3)、教育實驗的幾個意義:
首先,教育實驗必須建立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
其次,教育教學實驗必須科學選擇研究對象。
第三,在教育教學實驗中,必須控制和操縱實驗條件。
實驗應該是可重復的,即不僅有效,而且可靠(即重復實驗後得到的實驗結果應該大致相同)。
⑷教育實驗中的幾個概念:
什麽是“假設”?
所謂“假設”,就是根據事實材料和壹定的科學理論,事先對所研究問題的因果關系和規律性作出推測性的判斷和假設性的解釋。假設的形成是壹個理論構思的過程。壹般經過三個階段:發現問題——初步假設——形成假設。
②教育實驗中的“變量”
自變量:(也叫實驗因子或實驗因子)。是實驗者操縱的,其他變量是實驗者獨立變化的。比如考察不同教材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在這裏,教材是實驗自變量。再比如我們學校的“快樂學習”建設?“學習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實驗。壹個實驗因子至少要有兩個水平(如兩組、兩個班等。)要對比(如上所述,至少要有兩本教材)。否則不能構成實驗因素。
因變量:因變量是壹個假設的結果變量,是對自變量的反應變量,或“輸出”。是實驗變量作用於實驗對象後出現的效應變量。實驗因變量必須是可測量的。
無關變量(也稱為“控制變量”)。壹個實驗中除自變量和因變量外,所有不需要研究的變量統稱為實驗研究的無關變量,也稱為非實驗因素或無關因素。比如在不同教材的對比實驗中,所有可能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如教師水平、學生原有基礎、家庭教育、學習時間等等,都是實驗中的無關變量。自變量的控制很重要: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關系,保證因變量的變化是由自變量的變化引起的,必須排除其他獨立因素的影響,控制獨立因素,使實驗除自變量外的其他條件保持壹致,以保證實驗研究的有效性,否則實驗失敗。
③實驗操作(嚴格控制實驗過程非常重要):
形成假說
二、研究制定嚴謹科學的實驗方案(選擇被試、確定對照組、設計實驗方法和過程、選擇實驗材料和工具、研究無關變量及其控制措施、劃分實驗階段、積累原始程序性數據、確定結果形式等。)
3.按照計劃進行實驗。
形成實驗的階段性報告和總結報告。
第五,評估和演示實驗。
當然,教育和科研的方法不僅僅是以上這些。不過,以上方法普通老師也可以輕松使用。
教育研究方法包括初級方法和次級方法。主要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質性研究法等。輔助方法包括統計、測量、問卷等。
五、研究的步驟。
項目研究的步驟是項目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包括:整個學習將分為哪些階段;每個階段的起止時間;每個階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標和任務;每個階段的主要研究步驟;本學期研究工作的時間表等。
第壹階段:研究準備階段。
1,組建研究團隊。
2.確定研究對象
3.選擇實驗班
4.預測試、分析和調查。
5.查閱相關資料,撰寫題目“開題報告(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構建目標體系,設計內容,選擇實施方法和途徑。
第三階段:研究方案的實施階段;
第四階段:總結和提高階段
六、項目管理-研究課題:
研究課題開題,又稱課題設計和論證。研究課題的設計和論證是教育研究的重要環節。設計論證壹個課題,是指科研人員從科學性、創新性、應用價值、研究條件等方面,對選題的目的、意義、研究現狀、研究內容、研究價值、研究基礎、研究條件、研究分工、研究經費等進行分析、設計和論證。課題的設計和論證要抓住重點和關鍵。目的、意義、研究現狀、研究內容是重點。
(1)選題的意義:主要從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兩個方面闡述選題的意義。論證選題的目的、意義和價值,闡明和論述選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思路,進壹步提煉選題時已有的基本思路或初步想法,提出明確的認識。
(2)開題內容:報告研究現狀、研究內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標、研究方法、規劃與分工等。匯報研究現狀:是對選題所涉及的研究內容進行調查,研究國內外同類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對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評述,明確選題所要解決的問題,指出可能的突破。
報告的研究內容:經過系統分析,將完成研究任務所涉及的全部研究內容進行羅列和整理,形成研究內容的基本框架和構成。
報告的研究思路:闡述本研究的主要思路、視角、方法、途徑和目的,說明本研究的重要觀點。
報告的研究目標:教育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未知的教育規律,在對教育規律有了正確的認識後,通過指導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間接地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研究成功的標誌是達到預定的研究目標,對某些教育現象獲得規律性的認識。因此,需要明確研究目標,分析總結本次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形成具體的研究目標並明確設定。
研究方法的確定: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務、實現研究目標的程序、方法、技術、手段或操作規則。研究方法要從屬於研究目的。在確定研究方法時,需要考慮:本課題采用哪些研究方法;用什麽方法和技術手段收集研究材料,整理和分析材料;具體調研程序如何安排?
(3)開題方法:開題可以在立項之前,也可以在立項之後。課題的開放方式壹般是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課題負責人匯報課題的研究計劃,課題組成員進行討論,統壹認識,確定任務,明確分工。也可邀請專家就相關內容作學術報告。
七、實施調研。
課題研究的實施主要是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總結成果。數據是研究者的思想、科學文化知識和科研實踐賴以記錄、保存、交流和傳播的文字資料、音像制品等的總稱。數據在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研究工作的基礎,也是總結研究成果的依據。
(1)收集信息
收集數據是科學研究中的壹個重要環節。資料收集是指對課題的研究,圍繞課題的目的,運用既定的研究方法,把獲得的關於研究對象的信息。在研究和資料收集中,主要問題有:
(1)、文獻不註明出處;
(2)事實材料沒有時間、地點和背景;
(3)缺乏對數據可靠性的考證;
(4)代表性事實材料選取不科學,有時使用的數據不壹致。經常看到用的是榜樣的方法,典型在群體中的位置不明;
5.用於收集數據的方法、工具和問卷往往不科學;
[6],缺乏對材料的全面分析,有時成為材料堆砌,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等等。
1,如何收集信息?
(1)堅持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的研究需要設計資料收集和資料收集方案;
(2)它是壹個科學而清晰的數據收集工具;
(3)采用適當的科學方法,主要通過查閱文獻檔案、調查訪問、發放問卷、實驗觀察、實驗測試、學生作業等渠道和手段,傳統手段與現代手段相結合,廣泛收集能夠反映研究對象現實情況的材料,包括文字、實物、聲像等;
(4)、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整理,努力收集基礎資料和收集原始數據;第五,註意信息和數據的客觀性。
倚樓聽雨發布於2010-1-16 21:28:25。
2.制定調查計劃
以調查的方式收集資料,必須做好調查方案的設計。調查計劃的內容是對整個調查過程分步驟、分階段的詳細描述。調查方案的設計包括明確調查主題、明確調查目的、選擇調查單位、指定調查規模、研究調查對象、說明調查方法、編制調查大綱、擬定調查順序和時間安排等。調查數據應該制成表格。勘測設計可分為縱向設計和橫向設計。
縱向設計是壹種調查,包括收集壹段時間內的數據和收集特定時間內的數據。壹個垂直設計是趨勢研究。這種研究是對研究人群在壹段時間內的縱向研究,通常需要從人群中抽樣,然後測量隨機抽樣。另壹種是團體研究。這種研究是對特定群體在壹段時間內的縱向研究。另壹個是對特殊物體的研究。這種研究是對同壹樣本進行兩次或兩次以上測量的縱向研究,其樣本可以代表特定人群,也可以代表壹般人群。
水平設計是指從壹個樣本或在某壹時間代表兩個或兩個以上群體的多個樣本中收集數據。這種設計無法衡量個體的變化,但可以用不同回答者之間的差異來反映整體的變化。
3.設計壹份問卷,這是壹份書面的個人調查。
問卷設計要求:
第壹,題目要符合調查的目的,不能給被調查者不良的心理刺激;
二是說明或解釋函,包括標題、調查目的、調查意義、與被調查人的利益關系、回答問題的要求、雙方的責任,最後註明聯系人、聯系地址和電話;
第三,問卷的具體內容包括事實問題和態度問題(觀點、情緒、動機、看法等。);
第四是數字。
註意:問題內容不可與主題無關,或模棱兩可,或難以理解,或誘導;書面表達要通俗、簡潔、具體;問題順序,時間順序由近及遠,內容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類別順序由靜態到動態;問卷的長度要合適。
問卷可以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開放式問卷是壹種不事先給出問題答案,由提問者自己回答的問卷。這種問卷讓被調查者各抒己見,更有利於反映被調查者的真實感受,了解被調查者的獨特觀點和想法;但如果數據不規範,就很難處理。對於不能用幾個簡單的答案總結清楚,但需要詳細討論的復雜問題,用開放式問卷比較合適。
八、普通教師如何開展研究?
(1)選題
結合日常工作選擇“個人課題”,開展研究。所謂“個人項目”,是指教師獨立或以教師為單位集體承擔的項目。它是壹門適合教師自身教育教學實際、有利於提高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能夠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學科。這種“個人課題”壹般是小課題,研究內容和範圍都比較小,適合教師個人的敘事研究、個案研究和行動研究。富含教師內心體驗、情境性和程序性的描述,以實踐創新和先進經驗為特征,具有教師自己的“話語體系”。
(二)研究中的具體工作
1.收集和研究與課題相關的背景資料,收集研究對象的前測和後測的統計數據,界定與課題相關的理論和概念以及相關研究的動態數據,記錄和收集自學和研究的過程數據,對材料進行分類歸檔,進行跨學科研究和數據收集。
2.參與課堂教學觀摩和討論活動,收集和整理典型案例、壹定數量的典型教學事例和學生發展變化的典型材料。
3.參加課題組的專題討論,經常寫心得體會和論文(案例、實證材料等。)在研究過程中。
4.及時收集研究過程中獲得的成績證書、學生發展變化的材料、教師教學水平變化的材料。
5.參加教育理論和政策的學習活動,註意學習和培訓資料的積累,外出學習交流時聯系自己的研究課題,向同行請教。
6.交流成果,經常發表成果(雜誌、網絡)和參加學術評選活動(這樣妳的成果才有說服力,妳的研究才有價值)。
7.建立和管理檔案
(3)教師在做研究時應註意的幾個方面。
1.項目的重點和關鍵問題是什麽?
2.數據的排列
前期檔案(資料):(主要)主要包括項目申報材料、項目實施方案、項目開業論證材料等。
壹、立項申請
二、任務書(項目審批)
三、課題論證材料
四、項目實施計劃
動詞 (verb的縮寫)開題報告
六、修改程序(滾動、變動、調整研究人員、研究內容、方法、步驟等。)
期中檔案(資料):(副)主要包括實驗數據、實驗記錄、實驗時寫的論文、教案、課堂記錄、等值段成績、價格段總結等。
第壹,實驗數據的處理
二、年度(學期)調研計劃、反思與總結
三、項目研究課記錄
四、召開和參加過的項目會議記錄和重要會議(包括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主要觀點、形成的* * *認識、存在的分歧)。
動詞 (verb的縮寫)研究活動的記錄(如觀察記錄和訪談記錄)
六、研究工具的準備和使用(量表、問卷、訪談提綱)
七、組織參加培訓的記錄
八、年度研究成果及獲獎證書
九、信息登記
十、資金使用登記表
(包括:典型安全、調查問卷、備課筆記、經驗教訓、方法效果、學生論文作業、研究課程視頻、組織培訓記錄、過程評價的各種數據和資料、閱讀的主要文件和論文、各種圖片和資料、視聽資料、視聽軟件和研究總結、價段總結、論文作品、獲獎證書、價段檢查記錄等。)
後期歸檔材料(主要):主要包括課題研究總結、成果鑒定推廣、總結驗收材料等。,形成檔案系列,材料包括:
壹、項目研究報告
二、書面申請(受試者的自然情況)
三、驗收申請報告(由上級驗收部門出具)
四、最終研究成果(論文、課件、研究報告、著作、推廣材料等。)
主題文件分為主卷和輔助卷。
五、驗收證書。
主體卷:在課題研究中形成的主要文件和資料。
補充卷: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所有書證材料和主卷的佐證材料(比如妳的調查結果中有壹個數據,那麽妳必須有妳的試驗和調查的第壹手材料作為佐證,否則不可靠。)
3.研究數據的裝訂和歸檔。
(1)主題文件的主卷和副卷分別裝訂,按照資料形成的時間順序和內容的內在聯系進行分卷裝訂。
(2)每卷資料都要編號,要反映資料的形成過程,體現資料的隸屬關系和程序銜接。
(3)、數據目錄應放在卷首。
(4)、文件封面的編制要註明編號、主題名稱、數據內容來源、時間、地點、提供者名稱等。,主卷和輔卷要對應壹個統壹的編號,便於查閱。
⑸、以獨立歸檔(實行壹個文件系統)分階段歸檔(展示研究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