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8日)
江高(電白)產業轉移園位於電白縣水東鎮北部,總規劃面積6000畝。2005年2月開工建設,2006年6月獲得省政府認可。近年來,電白縣與廣州江高鎮攜手爭創省優秀產業轉移示範工業園,積極創新發展思路,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爭取和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推動園區科學發展。目前,園區已吸引58家企業落戶建設,總投資6億元(其中年產值超億元企業5家),園區企業年產值約20億元,初步形成水產品加工、紡織服裝、香精香料三大支柱產業體系;可提供1.2萬個就業崗位,現從業人員6300余人;2008年,園區稅收達到8000萬元,累計稅收近3億元。隨著園區的不斷發展,為實現電白與江高的“互惠互利”和“雙轉移”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的主要方法是:
第壹,創新發展模式,促進合作共贏。
1,創新合作經營理念。我們創新“政府搭臺,公司運作”的合作模式,即江高、電白兩地政府搭臺,簽訂合作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協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同成立產業轉移工業園管理辦公室,制定工業園管理制度和措施,實行不定期會議機制。園區內落戶投產企業繳納的流轉稅和所得稅,按財政體制屬於地方留成部分,按投資比例進行利益分成。產業轉移工業園建成後,預計承接產業年均工業產值可達200億元以上,稅收可達7億元以上,就業5萬人以上。雙方都有巨大的預期收益。為做好協調服務,明確以電白縣投資服務中心為主,協調理順部門關系,通過聯席會議制度等機制,密切雙方合作。同時引入多家社會民間資本註冊成立聯合開發公司。按照統壹規劃、統壹規劃、統壹標準、統壹設計、統壹開發、統壹管理和運營的“七統壹”標準,在政府的協調下,負責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公共設施建設,逐步走出了壹條“政府建設、公司運營”的工業園區發展模式。
2、創新園區建設投資主體。堅持政府為投資主體,在電白縣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先後投入1.1億元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在此基礎上,為解決政府投入不足的問題,通過多元化投入進壹步完善了園區建設。如園區開發建設壹期引進廣州丁偉公司投資開發,建設廠房出租,為部分資金周轉暫時困難的轉移企業創造了及時解決條件。又如二期開發建設1.700多畝工業用地。公司堅持走市場化道路,成功引進了香港桂蓮集團投資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司計劃投資5000萬元平整土地,完善園區配套設施。通過吸引社會力量積極投入,拓寬基本建設渠道,緩解園區建設過程中資金不足的問題。
第二,壯大產業規模,夯實園區發展基礎。
電白縣是海洋大縣,擁有中國十大漁港之壹的博賀漁港。全縣海水淡水養殖場20多萬畝,香精香料產業占全國香精香料市場份額的70%以上。這些都是電白的傳統產業,也是優勢產業。對此,我們立足資源優勢,加強招商引資,引進了佳惠、長興、海寶等水產品加工企業。發揮電白香精香料企業家多、規模大的優勢,引導部分外地或本地香精香料企業入園。同時,在園區功能分區的基礎上,逐步引進了建站、新陽明等外向型項目。特別是近年來,我們通過支持園區企業的聯合、兼並,促進了園區企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目前已形成以華旭升等企業為主導的香精香料產業、以建展花式紗線公司為主導的紡織服裝產業、以長興、佳惠為主導的水產海鮮加工業三大支柱產業體系。去年園區稅收8000多萬元,占電白縣工業稅收的21%,園區產出密度達到41萬元/畝。
第三,加強規劃管理,維護園區科學發展。
在園區規劃建設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嚴格規劃產業布局,科學安排建設進度,有序推進園區開發建設。
1,嚴格推進施工進度。為了科學利用園區有限的土地,我們將工業園區劃分為農副產品加工區、香精香料加工區、服裝加工區、電子電器加工區、石化乙烯深加工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其他加工區。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主要分為“三步走”:第壹階段,依托原電白縣工業區1.300畝土地的良好基礎,政府投資近1.1億元,省裏支持1000多萬元,建設水泥路6公裏,地下排水管10公裏,汙水管65438條。自來水管網到達每壹個企業用地邊緣,縣城公交在園區內設有下客點,路燈、通訊、電視、綠化等公共設施基本完善,實現了園區“七通壹平”,並逐步增設倉儲、物流、商檢、工商、銀行、稅務等公共服務體系,為園區未來20年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第二期開發1.300多畝工業用地已於去年底獲省政府批準。環評、規劃、地面附著物清理工作基本完成,20家轉移企業簽約落戶,總投資5.5億元。三期規劃面積3700畝。2065,438+00年全國土地規劃調整後,將逐步進行征地和具體規劃,計劃2065,438+065,438+0年全面完成。
2.精心規劃產業布局。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方向,園區產業布局重點發展“四型”(資源加工型、環保型、低能耗、高效率)企業。在引進園區項目中,我們把發展環保放在突出位置,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做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2005年6月5438+10月,我們委托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承擔了產業轉移工業園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並將環境評價報告提交環保專家和廣東省環境技術中心審查。2006年3月21日,工業園區環境影響評價通過省環保局審批(粵環[2006]386號)。為確保園區完全符合環境特點和承載能力,我們已規劃在80畝土地上建設工業汙水處理廠,計劃投資7000萬元。項目建設規模為2萬噸工業汙水/日,建設汙水收集管網。同時嚴把項目環保關,縣環保局企業技術準入關,分管領導企業環保審批關,縣內企業審批關,從源頭上切斷汙染。近兩年來,為了維持園區的優質環境,讓割愛很痛苦,我們把四批建設規模大、稅收大,但汙染和能耗也大的企業拒之門外,切斷了汙染源。目前,園區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100%,固體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
3.嚴格科學用地。我們註重嚴把土地“閘門”,在園區土地相對短缺的情況下,積極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壹方面對引進項目進行效益評估,按需供地,避免企業“圈地”和土地資源閑置現象;另壹方面,放寬入園企業廠房容積率和建築高度的準入制度,鼓勵建設項目建設多層廠房,向空中發展,努力提高工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比如電白李永合漁網線纜實業有限公司,我們只提供了8畝地,但通過鼓勵企業加層建廠,不僅解決了企業用地困難,還取得了年產值800萬元的良好效益。目前產業轉移園建築容積率達到0.7%。
四、加強勞動力培訓和招聘,大力促進勞動力轉移。
電白是人口大縣,戶籍人口654.38+0.36萬多人,其中農村富余勞動力40多萬,轉移難度相對較大。為不折不扣地落實“雙轉移”政策,我們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就業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嚴格按規定落實各項補貼資金,將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年度目標任務逐級分解到鄉鎮和有關部門。在農村勞動力培訓上,壹方面開展訂單式培訓,利用縣內技校,根據企業需要的用工類型,分期分批進行培訓,為企業輸送工人;另壹方面,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引導企業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崗前培訓,然後進廠工作,逐步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去年,電白縣培訓轉移了2000多名農村勞動力。同時,根據企業招工難的實際,縣政府統壹組織開展招聘工作,動員鄉鎮富余勞動力到園區招聘。近年來,通過四次大型招聘活動,* * *已經為企業解決了4500多個就業問題。此外,在項目引進過程中,有選擇地引進勞動密集型項目,為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載體。比如近幾年引進的長興、佳惠、建展、新永明等企業,每家企業可提供1,000多個就業崗位。目前,本地就業人數占園區總就業人數的82%。
五是優化服務環境,營造園區發展的良好氛圍。
我們把江高(電白)產業轉移工業園作為招商項目的“窗口”,不斷優化發展軟環境,打造壹流發展平臺。2007年,我們制定了《廣州白雲江高(電白)產業轉移工業園招商引資若幹規定》,給予投資企業“五優惠、四禁止、三成就、兩便利、壹現金”。五個優惠:地價按國家規定的最低價出讓,工業用地“七通壹平”,水按現行價格的70%收取,權力範圍內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最低標準30%以下收取服務費。4.否:園區內不亂檢查,不亂停電停水,不亂收費,為企業辦理手續時不“要、拿、拿、要、拖”。成果有三:壹是政府組織縣、鎮、村合力招工,企業用工難有作為;二是政府出面協調企業與銀行簽訂合作協議,解決企業融資困難;三是工業園區辦與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將社保和投資風險推向社會和市場,破解了工業園區管理和社會穩定難題。便利性:為入園企業提供窗口,提供綜合服務便利,為入園企業投資者和高級管理人員辦理城市戶口、子女免擇校費提供便利。壹、兌現:政府承諾的優惠政策,做到“壹字兩句”,及時兌現。為確保《規定》落到實處,縣政府與相關職能部門簽訂了《若幹規定實施責任書》,明確部門職責,對企業實行“壹站式辦理、並聯審批、壹站式收費、限時辦結”的“保姆式”服務。去年以來,在園區服務中心實行“白+黑”(晝夜)、“5+2”(五個工作日、雙休日)全天候服務,不斷優化投資軟環境。最近,為了幫助企業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們還制定出臺了《關於應對金融危機幫助企業發展的若幹意見》等壹些措施,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
近年來,雖然我們在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和承接“雙轉移”工作方面取得了壹些成績,但仍存在壹些困難和問題,如資金不足,工業園區建設緩慢,產業轉移規模小,引進的大企業數量少,金融危機帶來的招商引資困難,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產品價格下降,資金周轉不足等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今後,我們將進壹步樹立信心,抓住“雙轉移”機遇,積極應對當前金融形勢,加強雙方溝通,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認真落實優惠政策,不斷做大做強園區經濟,努力推動“雙轉移”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