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經濟時代,工作要素的可識別性和可重復性對於提高組織及其管理的效率仍然非常重要。新的現代泰勒範式的核心仍然是如何使工作更具生產力和效率,強調如何提高知識工作者的績效,並論證工作要素的可識別性和可重復性。泰勒堅信,通過確定工人完成壹項工作的最佳時間,管理者可以判斷工人是否做得很好。泰勒強調藍領工人的培訓,而新現代泰勒主義強調知識工人的培訓。勞動培訓的人文意義在於讓勞動者更有能力,更快樂。彼得·f·德魯克(1991)在考察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力的關系、管理要素的變化、科學技術與社會進步以及西方國家的管理變革之後指出:“工業化國家的企業管理者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提高知識工作者的勞動效率,為工人服務。這種挑戰可能是未來幾十年最重要的商業話題之壹,也可能成為決定企業間競爭勝負的最終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這個問題可能會改變工業化國家的社會結構,影響人民的生活質量。”
德魯克(1991)認為泰勒對勞動培訓的影響很大。德魯克指出,20世紀初的美國工人絕大多數沒有受過教育,不善於表達自己,不習慣工廠制度。對他們來說,嚴格定義的工作步驟是實用和有用的。正是因為美國系統地將泰勒的方法運用到工人的培訓中,才能夠進行戰時生產,最終打敗日本和德國。二戰後,泰勒式的勞動力培訓從美國蔓延到其他發達國家,成為各國真正有效的經濟發展手段。“現代史上所有早期的經濟強國——英國、美國和德國——都是通過在新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而崛起的。戰後的經濟強國,首先是日本,然後是韓國、臺灣省、香港和新加坡,都將其崛起歸功於泰勒的訓練。勞動培訓使他們能夠迅速使基本上還處於工業化前的低工資勞動力具備世界壹流的勞動生產率。在戰後時期,泰勒的勞動培訓成為唯壹真正有效的經濟發展手段。”
美國管理學家約翰·謝爾達克(1996)在《管理理論:從泰勒理論到日本化》壹書中進壹步發展了德魯克的思想,論證了根據泰勒關於勞動力培訓的思想培養日本技術精英或“效率工程師”對日本經濟奇跡的重要作用,並指出了泰勒思想的巨大影響。在新現代泰勒看來,勞動培訓對提高現代人生活水平的巨大作用是其他任何管理命題都無法企及的。科學管理效率的奧秘在於泰勒的命題,即知識要系統地應用於工作,隱性知識要通過勞動訓練顯性化。德魯克(1991)對此評價道:“泰勒開始將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幾年之內,勞動生產率(1aborproductivity)開始以每年3.5-4%的速度增長,也就是說每18年左右翻壹番。自泰勒開始以來,所有發達國家的勞動生產率都提高了約50倍。除此之外,發達國家還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德魯克認為,對於過去100年勞動生產率的快速提高,技術專家將功勞歸於機器,經濟學家則將功勞歸於資本投入。只有少數人認識到,這壹功勞應歸功於知識對工作的應用,發達的經濟國家都是由此產生的。德魯克極力主張,在新經濟時代,勞動生產率的快速提高更多地依賴於對知識型員工的勞動培訓。
在新現代泰勒理論家看來,組織員工的勞動培訓與員工的個體特征密切相關。
連接性,如人格特征、自我概念、價值觀等。,有助於發展員工的專業技能,反映了組織的職業特征和個人的崗位特征,反映了個人與組織的關系,以及這種關系如何隨時間變化。在新的精神契約下,員工應該追求自身的發展和提高,而企業則鼓勵員工管理自己,以任務為導向。員工和組織是壹種* * * *榮耀,相互依存的關系。根據新現代泰勒的觀點,這種心理契約是基於員工的就業能力和責任,而不是工作的穩定性和家長式管理。勞動培訓抓住了職場人性的核心:人與生俱來的生產力和主動性。公司組織的力量不僅在於員工的主動性,還在於通過勞動培訓使員工“對個人價值的堅定信任”(bartlett & amp;戈沙爾,1997).?這本身就是壹種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