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學術規範與論文寫作專題培訓”真的是雪中送炭,給我帶來了很多幫助和思考。需要消化的東西很多,我就反思壹下印象最深的三個字。
首先,密切關註它
?雷提到了很多關鍵詞,比如機遇、直覺等等。我的理解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有壹定的敏感性,抓住時機,發現可以研究的問題和教育機會。
記得以前指導學生做小發明,寫小論文。我會對孩子說:去看看生活學習中有沒有不方便的工具。有什麽不合理的地方嗎?有什麽是妳無法知道真正原因的嗎?把這些東西寫下來,解決,實驗,改進,比較,改進,實驗,直到不再完美,把剩下的無法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雖然很可惜,但是通過知識的積累,平時的觀察,豐富的經驗,突然有壹天,就像科學家弗萊明發明青黴素壹樣,變得很意外,也很順理成章。我覺得我很早就開始教孩子關註生活和學習,讓他們對自己想研究的問題和能研究的問題有壹些敏感。
?優秀教師陸承在學期初分享了《學生寒假生活與重構實踐中信息與信息技術素養發展研究報告》。第二點提到內容要有梯度、有深度的呈現。她提到自己的題目沒有發展信息和信息技術素養,但她捕捉到了這方面的研究對當今教育的重要意義,也在實踐中發現了這方面的突出變化,使文章有了核心和針對性。
雖然我壹直知道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也在努力適應、利用和引導,期間也有過很多矛盾,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提高的地方,但我從來沒有像陸承老師那樣用文字和思想以看得見、持久的方式記錄下來。四年前,我的學生上二年級的時候,學校給我們布置了壹個任務,讓家長關註壹個微信官方賬號。我發現我們班壹半以上的家長都不知道有微信軟件,十個左右連智能手機都沒有。於是我借這個機會開了壹個家長會,教家長怎麽用智能手機,怎麽用微信,甚至把我那臺淘汰的智能手機送給了幾個家長。有了微信群,我開始用微信群發語音、視頻等內容,開始在線輔導作業。後來用喜馬拉雅聽書引入優秀閱讀資源,用荔枝FM錄播文字閱讀內容,用小程序實現打卡發通知,用美文記錄活動...隨著手機作業的增多,出現了壹些濫用、質量差、視力受損等現象,孩子拿著手機作業玩遊戲,如何引導成了問題,所以很多時候手機作業成了獎勵性作業,只有“能學”和“獨立自覺”的孩子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我帶來了很多便利和煩惱,還有很多課題需要探討。如何適應時代的變化,跟上技術的進步,正確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意義的生活和有價值的學習,永遠是當代教師頭疼的問題。如果我當時及時發現並及時記錄下來,我也許就能獲得並保持更有效的方法。
?雷還提到要選擇有可能出成果的、適合自己研究的課題,教授也經常提到研究內容要有價值。我想這就是他常說的成人成功。在我的理解裏,這些都是壹直被關註的,需要被關註的。目前的教育問題有哪些?現在有哪些可以通過努力解決的教育問題?
?說到隨時註意,李嘉誠教授還提到了閱讀的“敏感性”。很多老師,尤其是像我這樣願意多做題多看書的老師,用起來會覺得討厭的書少了,於是就開始在壹大堆教育書刊裏“東張西望”“壹頭霧水”。事實上,李教授是對的。如果他們有壹定的敏感度,可以在平時讀書的時候做記錄,知道是什麽書。說到閱讀,就得說下壹個關鍵詞,長期積累。
第二,長期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壹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學習能力。那麽我們必須搞清楚兩件事,讀什麽,怎麽讀。
讀什麽?雷提到,首先要做好專業基礎閱讀、入門閱讀、通史閱讀和相關專著,幫助理解教育基礎理論,閱讀專業期刊和文摘,幫助把握當前教育動態。其次,要進行專業的研究性閱讀,廣泛閱讀專業書籍,選擇對我們有用的書籍進行仔細研究和比較閱讀。李嘉誠教授還建議大家靜下心來,看壹系列大家和壹個團隊專業研究的書,這些書可以廣泛使用。其實說到這個,我深有體會,因為我喜歡用我的科學實驗思維去思考,去提問,去猜測,去設計實驗(方法),去實踐,去得出結論。例如,在數學教學中,我總是讓學生先預習或做壹些新課題。自然,他們會有很多問題。我會讓他們解釋為什麽要這麽做,之前學的東西對新課有沒有影響,然後比較異同,如何解決差異,然後讓他們用自己的解決方案解決問題。所以只要用壹個妳很了解的道理去做事,很多事情會事半功倍。那麽讀同壹個系列的書,自然會像李教授說的那樣提高壹門武功,其他門派自然也會遵循同樣的套路。
要通過讀書積累理論知識,積累實踐經驗。訓練中,雷反復提到要訓練自己,要刻意學習,這讓我很痛苦,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是唯壹有效的方法。就像我經常要求孩子培養壹個好習慣,壹開始總是有很多誘惑和困難。壹旦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自然就不那麽費力了。許多優秀的前輩都上過課,如藍美琴先生、陸承先生、葉菲菲先生等。,現在正在互相聯系。他們堅持不懈的寫作習慣真的很讓人佩服。他們總是在我還在思考的時候出現在我面前,所以我真的需要及時表達出來。
第三,及時表達
?卓越的手稿還在箱底,我經常思考如何把我堅持的框架式編排和思維教學法帶來的改變,落實到寫作中。夏令營的話又煩到我了,我每天都不停止思考。五年級學生的思維模式,這種應試環境下素質教育半生不熟的狀態對暑假作業的影響等等。肯定有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它在哪裏?找到它!找到它!找到它!這個框架對嗎?改變!改變!改變!妳是否壹直專註於這種“自主”,它對別人有什麽幫助?有什麽價值嗎?這個價值在哪裏?有哪些問題?還有改善的可能嗎?學生現在的變化可以用數據統計嗎,怎麽統計?就這樣壹拖再拖,又壹篇文章拖欠了。
?我對雷提到的“觀點”這個詞很好奇。我百度了壹下。原來是壹本書,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字,但是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改變是需要時間的,預測未來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立足現實。其實當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能等。我的理解是,現在做的事情先做完,也許有壹天會發現壹些變化,之前的經歷又會變成資本。雷還提到,作為壹名教師,我需要保留三個筆記,教學筆記,班級管理筆記和讀書筆記。其實我很氣餒,但是我願意努力。於是我趕緊把今天訓練的壹些經歷記錄下來,告訴自己學到了什麽。
這種訓練遠不止這些。在兩位大師的簡單指導和其他優秀老師的分享中,我學到了很多。比如我學到了壹個新的科學解釋:用理性的方法整理感性的材料,比如研究壹定要有獨立性和原則性。其實這是我的強項,我壹直都很“獨立”“固執”;本文的研究有五個步驟:發現問題(對事物的敏感性)、分析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解決問題、評估解決問題的效果和反思總結;比如寫論文,要找到核心詞,圍繞核心詞提問(我自己理解的);多維度(時間維度,空間維度等。)分析問題;還有論文各部分的基本要求,基本格式等等。總之我收獲很大。希望能跟著這個優秀的團隊,做壹個有思想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