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市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市”戰略,以辦好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為己任,以“建立與經濟強市地位相適應的教育”為目標,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全市教育水平全面提升,首批通過國家“兩基”驗收,相繼通過山東省教育示範市、山東省農村教育先進市驗收。全市適齡兒童入園率已達到93年前。全市實現了6歲兒童入學,小學入學率和鞏固率多年保持在100%;殘疾兒童入學率為97.5%;小學畢業生免試就近升入初中。初中入學率100%,鞏固率99%以上。中小學生犯罪率始終保持在全省最低水平。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89所,在校生8.5萬人。其中,小學45所,學生3.22萬人;初中28所,學生3.04萬人;普通高中6所,13400人;中等職業學校9所,學生9000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54人;有94所幼兒園,65,438+20萬名兒童。基本形成了學校布局科學、規模適度、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的良好體系。教職工7588人。我市先後榮獲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範區”、全國示範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山東省教育工作示範縣、山東省規範教育收費示範縣、山東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兩基工作先進市、山東省農村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基礎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山東省教育普及先進單位、山東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山東省規範教育收費示範市”、“山東省教育示範市”、“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市”等榮譽稱號。
學前教育。全市共有幼兒園94所,其中政府辦幼兒園24所,企業辦幼兒園12所,集體辦幼兒園26所,村辦幼兒園12所,個人辦幼兒園20所。省級十佳幼兒園1,省級示範園區12,威海示範園區59個。威海市級以上示範園區比例達到76.6%,學前壹年錄取率達到100%,學前三年錄取率達到95%。
-基礎教育。全市共有小學45所,其中市屬小學6所,鎮辦小學39所。初中28所,其中市屬初中4所,鎮辦初中24所;普通高中6所。我市是全國首批達到1994“兩基”驗收標準的縣。2003年被評為全省農村教育先進集體,基礎教育水平較高。全市實現了6歲兒童入學,小學入學率和鞏固率多年保持在100%;殘疾兒童入學率為97.5%;小學畢業生免試就近升入初中。初中入學率100%,鞏固率99%以上。全市6所普通高中全部進入省級標準化學校行列。多年來,普通高中實行“劃片招生”,促進了高中均衡發展,推動了初中從升學到辦學的競爭,實現了高中發展、質量和效益、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全市高考從1998開始連續九年高居威海榜首。2007年高考本科1923人(不含音樂、體育、美容、高職院校學生),上線率38.5%,重點本科上線率63.4%。
職業和成人教育。全市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9所,其中5所職業學校被評為省級以上重點職業學校。市職業中專和第四職業中專被認定為國家重點職業中專,技工學校被評為國家重點技工學校,市成人中專被評為省級示範性成人中專,第三職業中專被評為省級重點職業中專。在山東省職業教育十、百、千工程中,市職業中專、第四職業中專被評為100所骨幹示範學校,全市6個專業列入全省300所骨幹示範專業。職業學校認真實施專業教學指導計劃,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每年90%以上的畢業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全市成人教育逐步完善市、鎮、村三級教育網絡,各鎮設立成人教育中心學校。全市逐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結合、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相結合、結構合理、產業配套的職業成人教育體系。
私立教育。我市積極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堅持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原則,嚴把民辦教育的審批、管理和質量關,使全市民辦教育異軍突起,成為教育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市共有各級民辦學校30所。其中學歷教育學校3所,在校生1125人;有27所短期培訓學校。全市民辦教育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的發展局面。——學校布局調整積極推進。我市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1998基本完成初中布局調整。1998之後,主要關註農村小學布局調整。為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根據各鎮區域特點、適齡兒童和經濟條件,經過深入調研和科學論證,我們制定了《榮成市學校布局調整方案》,報請市政府批準,下發各鎮,並納入鎮政府工作考核。市教育局采取領導監督的方式。各學區加大宣傳力度,使布局調整的意義深入人心,推動布局調整積極穩妥實施。全市農村小學從505所調整到現在的39所,實現了辦學的規模效益。同時,近年來,高中調劑力度加大。市區建了榮成三中,撤銷了兩所規模較小的高中。其中,13中學已遷至人和中心鎮,撤銷了2所辦學效益較差的職業高中,使全市6所普通高中和4所職業中專布局合理,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全市幼兒園數量也從608所調整到現在的94所。
——標準化學校建設成效顯著。該市以創建各級標準化學校為突破口,促進了辦學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每年根據全市實際情況,制定創建計劃,落實責任,召開各校創建標準化學校現場會,將標準化學校創建工作納入對鄉鎮政府和校領導的考核,促進了這項工作的快速推進。目前,全市已建立省級標準化學校19所,威海市級以上標準化學校達到總數的95%;三所職業學校被評為國家重點職業學校。全市中小學實驗室和教學儀器配備全部達到或接近原有的I類標準,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圖書館、閱覽室等專用教室得到廣泛使用,為學生潛能開發和特長培養提供了廣闊空間,促進了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
——信息化建設突飛猛進。近年來,該市從各種渠道籌集資金4000多萬元,用於加強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設。建成了高品位的榮成教育城域網,實現了校校通。借助網絡平臺,實現了網上文件收發、網上教研、資源管理、視頻會議等無紙化辦公,使教育管理更加便捷。全市中小學全部建成校園網,50%以上的教室配備現代化多媒體設備,各類電化示範學校占學校總數的95%以上。微機配置比例達到了高中生1、初中生1、小學生1的標準,保證了教育教學的需要。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全市建立了覆蓋各個學段的17學科網站,建立和完善了教育資源信息庫,為學校、學科之間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辦學體制改革成效顯著。針對教育發展的實際,樹立別人的錢辦學校,今天的事明天的錢辦的理念,因地制宜深化辦學體制改革,積極吸收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參與辦學,激活教育發展機制。壹是由企業出資建設校舍,學校每年按照壹定比例分期支付;二是企業投資建設校舍並租賃學校,壹旦學校經濟條件允許再買斷,所有權歸學校;第三,進行學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加快服務設施建設,將部分學校後勤服務項目承包給社會。學校壹次性收取若幹年的承包費,將這筆錢用於後勤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學校的服務水平和校園的綜合功能。近年來,市教育局所屬的6所普通高中和4所職業中專通過各種融資建設各類校舍及配套設施20多萬平方米,購置了大量現代化教學設備。學校面貌變化很快,全部躋身全省標準化學校和重點學校行列。2002年在我市召開了全省高中建設現場會。與會的各地市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和高中校長對我市的做法驚嘆不已,稱贊我們創造了教育發展的奇跡。
——人事制度改革深化。自2001起,全市教育系統開展了以學校幹部競聘制、教師全員聘任制和崗位目標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統壹改革。在改革過程中,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改革的內容、方式和方法。近年來,通過改革,幹部人數由657人減少到464人,平均年齡由45.4歲降低到42.1歲,大專以上學歷比例由72%提高到97%。教師隊伍精簡高效。在職教師平均年齡由改革前的43.7歲降至36.5歲,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8.2%。在改革過程中,該市還有效理順了教育管理體制,取消了鎮級教育管理機構,讓鎮長負責教育,鎮初中校長負責教學管理,並將管理人員分開。我們的做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好評,並在威海市得到了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