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開創了人類歷史上的私學教育,創立了完整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壹個讓每個人都受教育的劃時代命題,充分體現了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因素,開創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路,對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材施教”不僅滿足了當時社會對各類人才的歷史需求,而且從現代教育學的角度看,是壹種以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為基礎的追求高效率的教學原則。
事實上,隨著人類面臨的挑戰的增加和“文明間沖突”的加劇,各種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轉向孔子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求和諧與和平。
從65438年到0988年,7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舉行會議,討論和平、發展、環境、民族、宗教和信仰等壹系列國際問題。瑞典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漢納茲·阿爾文教授在演講中說:“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回到2000年前,向孔子尋求智慧。”
21世紀,民族沖突、宗教沖突、戰爭、社會沖突、環境汙染、生態惡化等。,幾乎都屬於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和諧。《孔子研究》主編、山東大學教授蔡德貴認為,孔子提出“和為貴”,“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異,* * *之長”的基礎。這對構建和諧社會乃至建立和諧世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