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惠安立即開始“清黨”,政局突變。在* * *惠安縣委迅速從縣城轉移到農村堅持鬥爭。* * *黨員吳國楨、吳敦仁退到土嶺,繼續進行農畜運動。年* * *閩南部委指示惠安縣親委“今後工作方向應以惠北土嶺為基礎,武裝農民”,同時派黨員石岑農(化名)和許(化名林益民)到土嶺工作。石岑農、許以教師為掩護在學校教書,吳敦仁等人在土嶺組織“互助組”,成員60人。小組設在魁星樓,以互助組為骨幹,舉辦農民培訓班、農民夜校,培養農畜骨幹,擴大宣傳影響。
經過廣泛動員,14年6月,土嶺農會和農民自衛軍在林角鋪(村)召開大會,宣布正式成立,成員1000余人,農民自衛軍300余人。石岑農作為農會和自衛軍的負責人,主持了成立大會,並在會上作了發言。會議結束後,浩浩蕩蕩的隊伍壹路來到魁星樓廣場。此後,農會和自衛隊以魁星樓為總部和辦公場所,開展了打匪、禁煙房、打匪等轟轟烈烈的懲罰活動。
8月,根據中* * *閩南委員會的指示,中* * *惠安縣委員會原負責人王從廈門回到惠安,在土嶺建立中* * *惠安縣特別支部,以王為書記,駐地在魁星樓。特別支部下設土嶺、臨角、泗州三個支部,黨員12人。在特委的領導下,土嶺的農業運動如火如荼,迅速發展到全鄉265,438+0個村和金(江)、惠(安)、縣(遊)交界的三平山區65,438+03個據點村,黨員65,438+0,200多人,農民自衛軍500多人,常備隊26,538人。土嶺成了該縣農業運動的中心。農會和農民自衛軍大力開展“五抗”(抗租、抗債、抗捐、抗稅、抗糧)鬥爭,先後進行了三次反捐戰鬥,擊退了國民黨惠安“天目局”局長陳敏率領的壹個排和全州“天目局”局長周軍烈率領的壹個連的捐兵,並與企圖消滅壹板村農會的海軍陸戰隊進行了戰鬥。
1927 165438+10月,閩南中央將石岑農、許調回廈,委派(又名張克敏,臺灣省人,黃埔軍校學生)和林樹勛(又名林建平,臺灣省人,黃埔軍校學生)來惠安加強農業運動和武裝鬥爭。6月5438+2月1,惠安特支部將1000余人的土嶺農民自衛隊改編為13連兩個營,改名惠安工農革命軍,並進行正規訓練。、林樹勛負責軍事訓練,王負責政治訓練。工農革命軍的駐地還在魁星樓。
工農革命軍成立後,部隊瘋狂反擊。6月1928+10月11日午夜,國民黨林守國海軍陸戰隊林炳洲進攻魁星樓,王、、林樹勛、廖立不幸被捕。吳國楨等同誌立即集結工農革命軍追擊營救,壹路追到縣城北郊,最後因敵人關閉城門未能救出被捕的同誌。16年10月16日,海軍陸戰隊林守國部楊仙秋營300余人從仙元莊潛入土嶺西部山區,企圖消滅工農革命軍。接到情報後,吳敦仁、吳國楨、陳東水等領導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主動在泗洲谷打下敵人並進行圍殲。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戰,共擊斃敵人30余人,俘虜敵人70余人,繳獲樹枝200余根,使敵人聞風喪膽。當時,土嶺壹帶,方圓三四十裏,成了農會和革命工農的天下。
1930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泉州特委、惠安縣委決定在惠安舉行武裝暴動,成立福建紅軍惠安總指揮部和福建紅軍獨立第壹師,組織土嶺工農革命軍500余人為第壹團。團長兼政委是福建紅軍惠安總指揮部總指揮、泉州特委軍委書記陳平山。15年9月1日淩晨,陳平山率領的紅壹團在長香村恒德寺集結後,迅速包圍了土嶺惡霸地主的大本營匯豐站,開始了惠北的暴力-動態-戰鬥。
魁星樓1992因圖嶺中心小學文昌教學樓建設,7月份拆遷。2006年,在原址附近重建了壹座魁星樓新樓。新樓基本保留了原建築外觀,采用水泥建造,建築面積162平方米。建築裝飾為土嶺老區革命歷史陳列館,原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徐繼梅題寫了陳列館名稱。魁星樓已成為泉港區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資料來源:泉港區委黨史研究室
土嶺鎮:土嶺鎮位於泉港區西南部,與惠安、羅江、仙遊三縣相連。全鎮總面積157平方公裏,占泉港區國土面積的壹半。擁有21個行政村,1個社區,人口超過5萬。鎮黨委下轄39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2個,黨支部19個,社區黨支部1個,直屬單位17個,黨員1524人。土嶺鎮民風淳樸,轄區秩序井然,社會穩定。在國外有圖靈國籍的工商企業和政治家遍布全國,很多都是有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