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家庭教育經驗

家庭教育經驗

家庭教育經驗

我從家庭教育中了解到,孩子的教育是要重視的。成長是壹個甜蜜與困難交織的過程,更有利於讓孩子變得更好。接下來,我將帶妳了解更多關於家庭教育的知識。

家庭教育經驗+0 1

在教育孩子的艱苦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微笑。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教育孩子是每個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持久的。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每個父母的心願。實現這個願望的關鍵在於教育。把壹個孩子教育好,光靠幼兒園和學校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就談談孩子教育的壹些經驗,分享給世界各地的家長。

第壹,註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性格的形成與發展。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百般嬌慣,讓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不懂得關心別人。作為家長,我時刻註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給他帶來工作壓力和情緒,用良好的行為影響他。從積極的壹面教育壹切。如果遇到壹些負面影響,和他商量,讓他知道判斷對錯的能力。

第二,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家長要盡可能給孩子創造壹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舒適的環境中專心學習。在孩子學習期間盡量不要打擾,在孩子身邊安靜的看書做家務,隨時回答孩子關於學習的問題,給孩子營造壹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在榜樣的良好環境中快樂學習。

第三,夯實基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礎。我聽過這樣壹句話:“小學初中差不多就夠了,高中要好好學習。”我認為這種想法不正確。小學和初中是打基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壹旦基礎打得不好,進入高中後很難改變局面。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告訴孩子每天上課要認真聽講,不懂的要懂。英語壹定要多讀、多背、多聽;數學壹定要掌握基礎,不要混淆概念,答題要仔細;語文不僅要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還要了解要延伸的書本上沒有的與課文相關的其他知識。從細節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意識。

第四,用愛和微笑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孩子進入壹年級後,可能是因為青春期的原因,對父母越來越有抵觸情緒,也不願意多談學校發生的事情,也不願意談學習的質量。發生了什麽事?我們作為父母經常和他說話會讓他反感嗎?於是我放下了父母的架子,對著孩子慈愛的笑著,也經常跟他說壹些自己單位的事情,以及工作中自覺不自覺遇到的困難,請他出謀劃策。漸漸地,孩子們也跟我說了壹些學校和學習的事情。我從不直接批評他學習上的錯誤,而是以鼓勵和提高希望為主。

愛和微笑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的求知欲是父母激發出來的。如果父母是善意的,有說服力的,而不是用粗暴的方法疏遠孩子,用善意的感情和言語吸引孩子,很容易得到孩子的好感,孩子也會很開心,願意和妳交流壹整天。每天給孩子壹個燦爛的笑容,會讓他們身心愉悅,開發智力。我是壹個愛笑的人,也很慶幸自己的家庭教育中有壹種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孩子成功了,我會笑著送他們去欣賞;當孩子感到失落的時候,我會微笑著送上鼓勵;孩子犯錯,我會微笑著送去寬容。我用微笑贏得了孩子們的尊重和喜愛。微笑是壹把閃亮的金鑰匙,它能打開成功教育的大門,幫助孩子茁壯成長。

第五,培養良好的興趣,樹立自信心。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管做什麽,只要有興趣,就會有動力去做好。興趣學習和被動學習效果不同。所以我從來不給孩子壓力,讓他報高級班、輔導班等他不想學的東西。我的孩子壹直在玩中學和快樂中學,成績壹直名列前茅。現在,我的孩子已經學會了打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滑板、騎自行車、滑冰、遊泳等等。他從這些運動中學到了什麽是團隊合作精神,也嘗到了成功和失敗的滋味。這些親身經歷對他來說是壹筆很好的精神財富。

六、認真總結經驗,制定下壹步學習計劃。

每次考試,我都讓孩子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找出每個階段的弱點和不足。各年級出來後,要和孩子壹起總結分析各科的問題,做好下壹步的學習計劃,打好有準備的仗,做到萬無壹失。

七、教育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人的壹生,難免會遇到挫折。苦難是人生的巨大財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沈淪,也可以鑄就堅強的意誌,成就充實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良師,可以教會孩子學會用感恩的心和積極的心態對待壹切問題,勇敢參與社會競爭。

八、把握尊重、信任、鼓勵和批評的尺度。

父母要學會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尊重和信任孩子,多了解孩子,用信任改變孩子的心,贏得孩子的信任。在日常生活中,要通過細心的觀察、推心置腹的交談、細心的關心和耐心的幫助,多了解他們成長中的煩惱和精神需求,避免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孩子的優點做比較。每當遇到困難時,鼓勵和安慰他,幫助他重拾信心。用適當的方式批評孩子的錯誤。

九、回歸自然,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孩子壹放假,我們就抽時間帶他去旅行,帶他看看外面的世界。孩子們通過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氣息,收獲了很多知識,開闊了眼界。看到孩子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玩耍,玩得不亦樂乎,我們舒心的表情喜上眉梢。是啊!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比什麽都重要。

X.樹立榜樣,永遠心存感激。

現在的獨生子女都被父母寵著,愛著。他們都是家裏的“乖寶寶”和“小太陽”。有時候軟的不行,硬的不行,很難管理。所以要求他做的事,首先要以身作則,盡力做到完美。比如我們要求他不要經常玩電腦遊戲,首先我們也要做到,努力做他的榜樣。孩子是有思想的,是有血有肉的,我們給他們的愛、耐心和關懷,都會在他們的眼裏,在他們的心裏。父母的言傳身教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會感動孩子,他們會隨時對老師、家庭和社會心存感激;我也會努力創造壹切,用壹顆誠實善良感恩的心回報社會。

以上談了壹些家庭教育經驗,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培養孩子的經驗遠不止這些。它是多方面的,具體的,感人的。每個家庭的環境不壹樣,孩子的具體情況不壹樣,具體的教育方式也不壹樣。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過程中我也有過迷茫和困惑,但我還是會堅持和努力。我堅信,只要我給我的孩子更多的愛和微笑,我的孩子會更好,將來會成為國家的棟梁。

第二條

萬事開頭難,教育本身就是壹種道德行為的規範。學生的教育問題不僅是學校的,也是家庭的。家庭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也是家庭教育的老師。正是通過家庭教育,父母把良好的品德、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孩子。為了孩子們的未來。為人生之路打好基礎。我認為,做好家庭教育的關鍵應該是根據孩子的特點“對癥下藥”。

孩子就像春天的花朵,天真活潑可愛,天真無邪,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差。同時,他們好奇心強,接受和模仿能力強。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千萬不要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要善於引導,盡力激發他們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他們應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壹,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聖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形成。”“壹切好的態度,好的方法,都要變成習慣。只有熟練成為習慣,才能隨時隨地表達好的態度,隨時隨地應用好的方法,仿佛憑本能,壹輩子也用不完。”孩子的註意力集中時間短,壹定要在平時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寫作業時,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不能邊做邊玩;自己檢查作業,對自己負責,家長壹定不是老師;家長壹定要重視錯題原因的分析,不能只盯著分數。這樣讓孩子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註意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

作為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主體,和孩子溝通盡量放低姿態,少用命令式的語氣,多使用談判式的語言。多用“我們”,少用“妳應該”之類的話,哪怕是批評,也要讓孩子感受到妳對他的愛。因為孩子的心靈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家長經常給孩子上課,必然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和厭惡感,不敢靠近妳,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他們不僅不愛聽妳的話,連學校都不敢去。

第三,家長要註意言行。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特別註意自己的形象。在我們的孩子面前,父母應該舉止文明。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壹言壹行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有深遠的影響。當然要有很大的忍耐力,對孩子要有耐心。工作中遇到煩心事,不要把孩子當成發泄桶。作為父母,不能發脾氣。妳只能不厭其煩的勸說教育,最多只能委婉的說壹句“妳再這樣我真的很生氣”,然後耐心的引導勸說。

第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作為家長,要盡量善於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孩子天性好動貪玩,但只要對什麽事情感興趣,就會真的認真學習,認真做,自覺去做。他們不願意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給孩子趕鴨子上架是不行的。只有善於引導孩子,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快樂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平時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想象力,編壹些有趣的故事或有趣的遊戲,讓孩子邊玩邊學,邊玩邊學,真正做到“樂學”。

總之,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與他們溝通,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經驗2 1

現在很多家長都忘不了自己的崇高地位。他們把孩子當孩子,是需要控制的對象。把孩子當學習機,是需要被填充的對象,但孩子永遠不會被當人看,需要被尊重。他們不想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發現、解決問題。除了巨大的期望和沈重的愛,父母根本就是傲慢無理。反而整天跟孩子講道理。

據壹項調查顯示,孩子最討厭父母嘮叨,“壹直說壹些廢話”,“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說壹百遍”,“從幼兒園到現在壹直在說”。這給孩子帶來了什麽?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他只相信自己的感覺。從心理學上講,照亮我們成長的不是真理,而是引導我們前進的感覺,尤其是孩子。

當孩子說“我餓了”時,家長說“只吃飯,不餓”;孩子說“我熱”,家長說“今天不熱”。父母除了否定孩子的感受,還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負面情緒。當妳開玩笑地問“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孩子疑惑地看著爸爸媽媽。他的感覺是:父親或母親做了什麽壞事嗎?當妳說:“我在妳的教育上花了那麽多錢,妳知道嗎?”孩子的感受是:家裏的錢都被我用來讀書了,父母為此很痛苦。也許我不應該學習。當妳說“這次考的這麽差,別玩了!”孩子的感受是:學習不好,玩不好,是個沒用的人。父母天天吵架,孩子就覺得不愛我了。當父母隨意侵犯孩子的個人空間時,他的感受就是世界末日。這個世界上沒有屬於我的東西,我也不需要存在!

我們都說“好的親子關系勝過壹堆教育”。親子關系不好是從哪裏開始的?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說是親子失調的第壹殺手!當孩子的感受被否定,即情感流動受阻時,他的挫敗感、對大人的不理解、對世界的恐慌都會長期籠罩在心裏,更別提學習了。他對壹切都沒有興趣,像佝僂病壹樣癱瘓。父母掏出心來,孩子無動於衷!

不是妳說什麽,是孩子聽到什麽,不是妳做什麽,是孩子感受到什麽。關註孩子的感受,體驗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達孩子的感受。妳是壹個偉大的父母!

第二條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可見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中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人生所需的大部分重要習慣和態度,都可以在六歲之前培養成功。”揭示了盡早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必要性。

眼下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裏的小陽光。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無微不至的照顧,給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服,幫助孩子做壹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在孩子面前從來不說“不”。爺爺奶奶和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出現以自我為中心、適應能力差、任性、怕吃苦等問題。從教師在開學時的家訪和問卷調查中發現,小班的孩子大多滿嘴食物和衣服,很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認知教育和智力發展,以孩子還小為由,把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作為壹種替代或不糾正。在兒童的發展中,存在著認知潛能和行為潛能的不協調。

很多孩子在表演節目的時候還是很自信的,但是壹旦讓他們獨立完成壹個簡單的任務,他們就顯得手足無措了。有些孩子還沒有形成吃飯、上廁所、聽講、玩玩具的基本行為習慣。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孩子的行為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他們的不良發展也就在所難免,對他們以後的生活產生不好的影響。

3~4歲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對孩子來說,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比獲取知識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形成的。培養壹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做起。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比知識的獲取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壹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進而影響他壹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表現壹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孩子從成人看護逐漸走向獨立生活的重要階段。小班的孩子很多行為還沒有建立或者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在小班中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更為重要。

第三條

女兒8歲,小學二年級。她不僅優秀,更讓我們驕傲:興趣廣泛,有上進心,學習努力,主動性強,有壹定的責任感和愛心,能尊重長輩,善於與孩子相處。總的來說,她是壹個健康、快樂、聰明、活潑的小女孩。但還是存在壹些問題,比如粗心,愛玩,做事慢熱,不主動幫助同學。

說到教育,我們通常更註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和社會道德教育。我們關註孩子每個階段的不同變化,經常溝通交流,讓孩子生活在壹個輕松、快樂、和諧的環境中。當然也有很多困惑。我來說說我們家的壹些教育理念和經驗。

第壹,“嚴”字第壹,“關心”不是“愛”。

“生命之初,人性本善”。每個孩子天生善良單純,習慣的形成是後天教育的結果。現在獨生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好了,代人管教,受人管教的現象也多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的嚴格教育,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和爺爺奶奶來處理,他們沒有同情心,沒有自理能力,沒有克服困難的意誌。我們家平時要求孩子對人要有禮貌,不能以大欺小,要尊重長輩。在教育上,要以引導為主,嚴格而不專制,關心而不溺愛。

第二,努力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孩子習慣的培養關系到孩子未來的行為規範,尤其是小學階段,是建立套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最關鍵的時期。這個階段培養各種好習慣是最有效的。抓住了這個環節,就相當於抓住了孩子的未來。

現在孩子智商高,大部分孩子因為不良習慣,學習和作息都不好。比如邊看電視邊吃飯,邊寫作業邊玩東西,讓大人陪著寫作業,放學後不馬上寫作業等等。女兒上學總是爺爺來接。高壹第壹學期,她不適應放學回家做作業的習慣,所以回到家就先看電視,就像以前從幼兒園回家壹樣。她爺爺管不住她,在我們下班回家的時候讓她寫作業,很晚了,影響了第二天的精神。所以,我們跟她說:“妳放學回家要做作業。爸爸媽媽下班回來給妳檢查,然後我們根據情況給妳發簽。因為那時候班級發標語鼓勵孩子。從那以後,她每天壹到家就做作業。這不僅提高了她的自主學習能力,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我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和孩子交流。

第三,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電視上的壹個公益廣告,並不意味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不僅是孩子的天然老師,也是夥伴、朋友和榜樣。做父母不容易,做好父母更難。

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作為父母,我覺得首先要“學會關心”。關心家庭、朋友、社會、國家等。,讓孩子懂得尊老愛幼,謙虛互助,慷慨大方。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要經常學習,不要沈迷於打牌、打麻將等。,在孩子心中樹立健康向上的形象。第三,我們應該建立壹個和諧的家庭。家庭生活氛圍和成人道德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生活在表揚和鼓勵中,孩子會學會自尊和自信。生活在屈辱中,他會學會自卑;生活在平等中,他將學會正義。

第四,關註孩子的成長,正確引導。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家就很重視道德教育,懂得做人才能做事。我們主要是要求孩子永遠不要說謊,不要別人的東西,不要亂丟垃圾。我們在教育的時候,都是在平等的氛圍下做的。壹般我們每天都會抽出壹點時間關註孩子的成長:作業寫完了嗎?妳今天在學校玩得開心嗎?有什麽好玩的嗎?特別是當孩子在學校遇到挫折或者犯錯的時候,我們及時和她溝通,給予正確的引導,調整孩子的心態,讓孩子喜歡學校,在學校快樂。

在關註孩子成長的同時,也要註意不要剝奪孩子玩耍的時間和權利。現在社會上的培訓機構越來越多,家長越來越渴望讓孩子成為鋼琴家、歌唱家、畫家、舞蹈家...今天學鋼琴,明天學舞蹈,上午學英語,下午學奧數,讓孩子不僅沒興趣學,還覺得無聊。我們家孩子也參加培訓班,但是都是她喜歡的,所以每次去她都很開心,和同學相處的很好。

教育是壹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家庭教育需要家長的耐心和細心。雖然我們自己也有壹些教育理念和經驗,但是對孩子的教育還是不夠。我們將繼續努力學習借鑒他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做法,與老師和家長共同探討,讓孩子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對家庭教育的理解3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可見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中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人生所需的大部分重要習慣和態度,都可以在六歲之前培養成功。”揭示了盡早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必要性。

眼下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裏的小陽光。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無微不至的照顧,給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服,幫助孩子做壹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在孩子面前從來不說“不”。爺爺奶奶和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出現以自我為中心、適應能力差、任性、怕吃苦等問題。從開學初的教師家訪和問卷調查中發現,小班的孩子大多在家,很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認知教育和智力發展,以孩子還小為由,把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作為壹種替代或者不去糾正。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認知潛能和行為潛能之間存在著不協調性和同步性。很多孩子在表演節目的時候還是很自信的,但是壹旦讓他們獨立完成壹個簡單的任務,他們就顯得不知所措了。有些孩子還沒有形成吃飯、上廁所、聽講、玩玩具的基本行為習慣。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孩子的行為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孩子發育不良也就在所難免,對孩子以後的生活會產生負面影響。

3~4歲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形成的。培養壹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做起。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比知識的獲取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壹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進而影響他壹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壹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孩子從成人看護逐漸走向獨立生活的重要階段。小班孩子的很多行為還沒有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在小班中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