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海外媒體都在關註新竹。《經濟學人》、《紐約時報》和《亞洲華爾街日報》對此進行了報道。1995年5月,美國《商業周刊》稱新竹為亞洲的矽谷。美國壹本頗具影響力的雜誌也將其評選為近年來全球十大發展最快的公園之首。
新竹工業園區占地580公頃,有265家高科技公司,其中65,438+003家是由海外留學生創辦的。* * *創造了6.8萬多個就業機會,年產值4000億臺幣。新竹科學園區的誕生促進了臺灣省經濟的蓬勃發展,使臺灣省的許多科技產業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園區內網卡、圖像掃描儀、終端、臺式電腦等電子產品產值占全島50%以上,也能排到世界第壹第二。臺灣省集成電路產業的制造,包括電路設計、集成電路也是由園區壟斷。因為它的存在,臺灣省成為了世界第四大半導體工業生產地,僅次於美國、日本和韓國。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形成與臺灣省的產業結構轉型直接相關。自1960年代中期以來,臺灣省主要從事加工和出口工業。當時主要有三個加工出口區,都是為了大力引進技術,吸引外國公司投資,增加就業機會,賺取外匯。每年將創造超過6543.8+00億美元的進出口值。1971年第壹次能源危機爆發後,臺灣省經濟面臨轉型的問題,轉型的方向只能是發展高科技。經過多年的探索,臺灣省終於決定建立科學工業園區。
在地點的選擇上,為了得到學校和研究機構的配合,新竹成為了最佳的候選地點,因為這裏有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兩所著名大學:(臺灣省)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
眾所周知,美國矽谷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是因為它靠近被視為矽谷創新心臟的斯坦福大學等著名大學。同樣,新竹科學工業園後來成為科技名鎮,創造了高科技產業的傳奇,也是因為交大、清大、工研的實力。
交通大學大約有8500名學生和600名教授。交大不僅提供豐富優秀的人力資源,還在人才培養上支持園區。交大和公園只有壹墻之隔。自園區建立以來,許多交大的優秀學生在園區創業。據統計,園區內70%左右的高科技公司都是交大校友。他們有的從事研究工作,有的從事行政工作。
交大非常重視工程技術的研究,不僅為園區培養了很多創業人才,還為園區培養了在職技術人才。交大每年都會舉辦國外培訓班,學員大多來自園區。由於距離近,園區員工可以隨時隨地與交大校園內的師生交流。
交大也有納米實驗室,正在研發中央處理器(CPU)、亞微米和深亞微米、IC靜電防護等技術,對提高園區的國際競爭力也大有裨益。園區對交大的回報是每年提供2000多萬元的科研經費。
(臺灣省)清華大學是壹所綜合性大學,有6個學院,約6800名學生,700名教授。清大註重科學理論的探索。雖然對園區行業的影響沒有交大那麽深遠,但對人才的培養也有很大的作用。比如清華的校友集資成立了壹個組織——自強基金會,專註於園區員工的技術培訓。還有很多教授在科技園擔任顧問,幫助園區制定研發計劃。很多優秀的學生和科研人員,畢業後都願意用他們在園區的成果,在園區工作。清大電子顯微鏡中心有壹臺高分辨率的電子顯微鏡,可以清晰的觀察到IC表面的結構。園區內很多廠家都願意帶樣品去那裏檢驗。清大也對園區的ic產品做了很多具體的檢查。作為對清大的回報,科學園每年為清大提供超過2000萬元新臺幣的技術研究經費。
工業技術研究所位於公園以東約5公裏處。擁有電子、光學、計算機與通信、材料、機械、化工、能源與資源、工業安全衛生、測量等12個研究單位,工程師約6000人。在過去的20年裏,它開發了許多技術,並在園區建立了365,438+0家公司。產業技術研究院在園區還有幾個實驗室,分別是高速計算機中心、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和空間規劃室。其他研究機構包括精密儀器開發中心、機械設計制造中心、納米元件實驗室等。
工業技術研究所專註於研究和應用技術。如果說交大很多優秀的學生和科研人員被看作是推動集成電路產業成長的基因,那麽正是工業技術研究院讓這些基因成為了產業。正是交通大學的畢業生和工業技術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創造了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舉世聞名的半導體產業。聯華電子,臺灣省知名的臺灣省集成電路,都與該所電子有關。該研究所還極大地促進了集成電路產業的技術研究和發展。
工業技術研究院每年獲得新臺幣四億元的委托經費,研究電子、電腦與通訊、光電子、材料等技術。,並及時將其研究成果轉移給廠商,從而促進資金和技術的有效結合。除了轉讓技術,該研究所還幫助園區制造商提高工人的技能。比如他們專門設立了壹個開放的實驗室,供公園廠商使用。更難能可貴的是,最近兩年,他們成立了企業援助中心,把辦公室和實驗室以極低的租金租給那些新成立的、缺房的高科技公司。
壹,園區的政策法規優勢
目前,園區共有高科技企業272家,其中臺灣省222家,國外50家。工業分為六大類:集成電路、計算機和通信、光電子、精密機械和生物技術。整體成交額4550億元,增幅13.8%。累計資本金5106億元,內資占90.1%,外資占9.9%。
為了促進科學工業園區的建設,決策層提供了壹系列優惠條件。20年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建立了科學工業園區。這些國家的大多數科學工業園區是由私人倡議建立的,主要是由學校和企業利用多余的資源建立的。以美國矽谷為例,它是以斯坦福大學的師生為中心,聯合幾家風險投資公司,利用他們的人才、技術和資金建立起來的。臺灣省科學園區與他們不同。它由政府主辦,有很強的計劃性。
臺灣省當局為公園制造商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在用地方面,采取只租不售的政策,在園區內預建了很多標準廠房,大大降低了廠商在園區設廠的成本。當局規定,只要妳有創意,即使資金不足也可以入園。在入園設廠的手續方面,當局還設立了專門的行政局在園區辦公,設立了單壹窗口,使得入園設廠的手續非常簡單。
當局還向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制造商提供以下優惠條件:
稅收優惠:新設立的科學工業項目,五年內免征營利性企業所得稅,自其所在行業開始銷售或提供服務之日起四年內,從制造商選定的任何壹個會計年度的第壹天起,連續免征營利性企業所得稅。
投資者權益保護:外國投資者享有與當地投資者同等的優惠條件和權利,外國人或華僑可申請盈余和資本項目匯款。
政府參與投資:投資者可申請非政府組織參與投資,出資額可高達總資本的49%。
專利或專有技術作為股份:投資者可以專利或專有技術作為股份,最高可達投資總額的25%,但兩者之和不得超過資本的25%。
低息貸款:科學工業可以向交通銀行申請比普通銀行低2%的貸款,以支付購買機器設備和建造工廠和設施的費用。
獎勵措施:當局提供創新科技研究補助金,每個被批準的項目最高可獲得新臺幣500萬元的補助。
二,園區企業文化的優勢
建立新的經營理念,消除家族色彩,鼓勵員工持股,是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形成的壹種新的企業文化。
以前的企業,往往有很濃的家族色彩。老子是董事長,其他職位要麽由他的子女擔任,要麽由他的親友接任。就算員工很優秀,也只是為大工作做了貢獻,能被提拔重用的是鳳毛磷角。在這樣的企業中,所有者和員工之間的關系簡單來說就是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這樣,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無法調動起來。這樣的公司很難蓬勃發展。
宏碁企業集團總裁石剛在園區設廠的時候,搞的就是這種家族式的企業,壹切都是自己做主。由於他個人能力有限,發生了許多錯誤,工廠很快就倒閉了。由此,他認識到,要使壹個企業成功,不壹定要成為壹切的主宰,而是要建立壹個多才多藝的領導班子,發揮所有人的長處,協助他們工作。領導班子的選拔只能任人唯賢,決不能任人唯親。我們也應該鼓勵員工拿股份,和妳分享利潤。後來按照這個思路,他東山再起,創辦了宏碁電腦企業集團,成為臺灣省最大的電腦廠商。
現在的園區,很多公司剛剛成立,員工可以成為股東。公司開業,股票上市,股價上漲,公司高價賣出,利潤與員工分享。這樣,從眼前來看,減少了投資者的收益,但在公司員工中形成了與公司共命運的心態,增強了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調動了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會給公司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現在,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土地上,有臺灣省集成電路、聯華電子、宏碁電腦、荀攸科技、東迅公司、華邦電子等264家大小高科技企業,依次聲名遠揚。這些企業在連橫相互合作,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相互支持和交流,形成了巨大的綜合效應。
評論:
壹個高科技工業園區不僅可以促進壹個地區甚至壹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還可以大大提升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比如美國的矽谷。我國分別在蘇州和北京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取得了壹定的成效。尤其是北京的中關村,發展勢頭極其迅猛。在建設科技工業園時,臺灣省新竹工業園區的許多成功經驗可以借鑒:
1.在工業園地址的選擇上,壹定要靠近科研實力強的機構,這樣可以直接利用他們豐富的科技資源。
2.政府支持和優惠產業政策。壹般科技產業園的建設需要政府各方面的支持,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資。
3.獨特而實用的企業文化。眾所周知,企業文化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大力發展園區硬件建設的同時,軟件建設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