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般規則
為加強應急演練指導,促進應急演練規範、安全、經濟、有序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制定本指南。
1.1應急演練定義
應急演練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開展的活動。(以下簡稱演習組織者)根據相關應急預案,組織相關單位和人員模擬應急反應。
1.2應急演習的目的
(1)測試應急預案。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找出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2)準備完善。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檢查應急隊伍、物資、設備、技術等的準備情況。對應突發事件所需,發現不足及時調整補充,做好應急準備。
(3)鍛煉團隊。通過開展應急演練,增強演練組織者、參演單位和人員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提高應急能力。
(4)磨合機制。通過應急演練,進壹步明確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和任務,理順工作關系,完善應急機制。
(5)科普教育。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公眾的風險防範意識、自救互救等災害應對能力。
1.3應急演練原則
(1)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定位。緊密結合應急管理工作實際,明確演練目的,根據資源條件確定演練方式和規模。
(2)註重實戰,講求實效。著力提高應急指揮員的指揮協調能力和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註重演練效果和組織工作的評估考核,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
(3)精心組織,確保安全。圍繞演練目的,精心策劃演練內容,科學設計演練方案,精心組織演練活動,制定並嚴格遵守相關安全措施,確保演練參與者和演練設備設施的安全。
(4)統籌規劃,厲行節約。統籌應急演練,適度開展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演練,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努力提高應急演練效率。
1.4應急演習分類
(1)根據組織形式,應急演練可分為桌面演練和實戰演練。
(1)臺式鉆。桌面演練是指參與者利用地圖、沙盤、流程圖、計算機模擬、視頻會議等輔助手段,根據預先假設的演練場景,對應急決策和現場處置進行討論和推演,以促進相關人員掌握應急預案規定的職責和程序,提高指揮決策和協調能力的過程。桌面演練通常在室內完成。
②實戰演練。實戰演練是指參演人員根據預先設定的應急情景及其後續發展情景,利用應急處置所涉及的設備和物資,通過實際的決策、行動和操作,完成真實的應急響應,以檢驗和提高相關人員的現場組織指揮、隊伍動員、應急處置技能和後勤保障等能力的過程。實戰演練通常在特定地點完成。
(2)根據內容,應急演練可分為單項演練和綜合演練。
①單鉆。單項演練是指僅涉及應急預案中某壹特定應急響應功能或現場處置預案中壹系列應急響應功能的演練。重點測試壹個或幾個參與單位(崗位)的具體環節和功能。
②綜合演練。綜合演練是指涉及應急預案中多個或全部應急功能的演練活動。它側重於測試多個環節和功能,尤其是不同單位之間的應急機制和聯合應對能力。
(3)根據目的和功能,應急演練可分為檢查性演練、演示性演練和研究性演練。
①檢查演練。檢驗性演練是指為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應急準備的充分性、應急機制的協調性和相關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而組織的演練。
(2)演示演練。演示演練是指嚴格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為展示應急能力或向觀察者提供演示教學而進行的表演性演練。
(3)研究演練。研究性演練是指為研究和解決應急響應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檢驗新方案、新技術和新設備而組織的演練。
不同類型的演練可以組合形成單兵桌面演練、綜合桌面演練、單兵實戰演練、綜合實戰演練、演示單兵演練、演示綜合演練。
1.5應急演習計劃
演練組織單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和相關法律法規及應急預案的規定,制定年度應急演練計劃,按照“單項先行、綜合全面、桌面先行、實戰化、循序漸進、時空有序”的原則,合理規劃應急演練的頻次、規模、形式、時間和地點。
2應急演練組織
演練應在相關預案確定的應急領導機構或指揮機構的領導下組織實施。演習組織單位應成立由相關單位領導組成的演習領導小組,通常包括計劃部門、安全部門和評估小組。針對不同類型和規模的演練,可適當調整組織機構和職能,根據需要設立現場指揮部。
2.1演練領導小組
演習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和領導應急演習活動的全過程,批準和決定演習的重大事項。演練領導小組組長壹般由演練組織單位或其上級單位的負責人擔任。副組長壹般由演習組織單位負責人或主要協辦單位負責人擔任,小組其他成員壹般由參演單位相關領導擔任。在演練的實施階段,演練領導小組的組長和副組長通常分別擔任演練的總指揮和副總指揮。
2.2規劃部
計劃部負責應急演習規劃、演習方案設計、演習實施的組織與協調、演習評估與總結等。策劃部設總策劃、副策劃,下設文案組、協調組、控制組、宣傳組。
(1)總體規劃。總計劃是演練準備、演練實施、演練總結等階段所有工作的主要組織者。,壹般由演練組織單位具有應急演練組織和應急響應經驗的人員擔任;副總規劃師協助總規劃師開展工作,壹般由演習組織單位或參演單位相關人員擔任。
(2)文案團隊。在總規劃師的直接領導下,負責演練計劃的制定、演練方案的設計、演練總結報告的撰寫、演練文件的歸檔整理等工作。它的成員應該有壹些組織演習和處理緊急情況的經驗。
(3)協調小組。負責與參與演練的相關單位和本單位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成員壹般為演練組織單位和參演單位的行政和外事人員。
(4)對照組。演練實施過程中,在總策劃的直接指揮下,負責向演練人員傳遞各種控制信息,指導應急演練過程按計劃進行。其成員最好是在演練中有經驗的,也可以從文案組和協調組抽調,通常稱為演練控制員。
(5)宣傳組。負責編制演練宣傳計劃,整理演練信息,組織新聞媒體,開展新聞發布等工作。其成員壹般為演練組織單位和參演單位的宣傳部門人員。
2.3安全部門
安保部負責調集演練所需物資裝備,采購制作演練模型、道具、場景,準備演練現場,維護演練現場秩序,保障運輸車輛,保障人員生命安全等。其成員壹般為演練組織單位和參演單位的後勤、財務、辦公室等部門,常被稱為後勤保障人員。
2.4評估小組
評估小組負責設計演練評估方案,編寫演練評估報告,對演練的準備、組織、實施及其安全事項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評估,並及時向演練領導小組、計劃部、安全部提出意見和建議。其成員壹般是應急管理專家,在演練評估和應急處理方面有壹定經驗的專業人士,通常被稱為演練評估員。評估小組可以由上級組織,也可以由演習組織單位自行組織。
2.5參與團隊和人員
參加人員包括應急預案中規定的相關應急管理部門(單位)的工作人員、各類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和誌願者隊伍。
參與者承擔特定的演練任務,並針對模擬的事件場景采取應急響應行動。有時可以用模擬器代替現場未參加演練的單位人員,或者模擬事故過程,如釋放煙霧、模擬泄漏等。
3應急演習準備
3.1制定演練計劃
演練計劃由文案組編寫,經計劃部審核後提交演練領導小組審批。主要內容包括:
(1)確定演練目的,明確舉行應急演練的原因,演練中要解決的問題和預期效果。
(2)分析演練需求,在認真分析預設事件和應急預案風險的基礎上,確定需要調整的演練人員、需要演練的技能、需要檢驗的設備、需要完善的應急處置流程和需要進壹步明確的職責。
(3)確定演練範圍,確定演練事件類型、級別、區域、參演機構和人數、演練方式等。根據演練需求、資金、資源和時間的約束。演練需求和演練範圍往往相互影響。
(4)安排演練準備和實施的時間安排,包括各種演練文件的準備和審查時限、物資裝備準備時限、演練實施日期。
(5)編制演練預算,明確演練資金渠道。
3.2設計演練方案
演練計劃由文案組編制,經審核合格後報演練領導小組批準,必要時報相關主管單位審批備案。主要內容包括:
3.2.1確定演練目標
演練目標是要完成的主要演練任務和取得的成果,壹般表示“誰在什麽條件下完成了什麽任務,按照什麽標準,取得了什麽成果”。演練目標應該簡單、具體、可量化且可實現。壹般壹次演練有多個演練目標,每個演練目標都要通過演練計劃中相應的事件和演練活動來實現,目標的實現要通過演練評估中相應的評估項來判斷。
3.2.2設計演練場景和實施步驟
演練場景應提供演練活動的初始條件,並引導演練活動通過壹系列情景事件繼續進行,直至演練完成。演練場景包括演練場景概述和演練場景列表。
(1)演練場景概述。應對每次演練場景進行簡要描述,主要說明事件類別、發生時間和地點、發展速度、強度和危險性、影響區域、人員和物資分布、造成的損失、後續發展預測、氣象和其他環境條件等。
(2)演練場景列表。演練過程中每個場景的時序列表和空間分布要搞清楚。演練場景之間的邏輯關聯取決於事件的發展規律、控制信息以及演練者在收到控制信息後應采取的行動。
3.2.3設計評估標準和方法
演練評估是通過觀察、體驗和記錄演練活動,比較演練的實際效果和目標,總結成效和不足的過程。演習評估應基於演習目標。每個演練目標都應設計合理的評估項目方法和標準。根據演練目標的不同,可采用選項(如是/否判斷、多項選擇)和主觀評分(如1-差)。
為了便於演練評估操作,通常事先設計評估表,包括演練目標、評估方法、評估標準和相關記錄等。有條件時可以使用專業的評測軟件等工具。
3.2.4編制演習計劃文件。
演習計劃文件是指導演習實施的詳細工作文件。根據演練的不同類型和規模,演練計劃可以編制成壹個或多個文檔。當編譯成多個文檔時,它可以包括演練手冊、演練控制指南、演練評估指南、演練宣傳計劃、演練腳本等。,分別發放給相關人員。對於保密應急預案的演練或不適宜公開的演練內容,應制定保密措施。
(1)培訓師手冊。內容主要包括演練概況、組織機構、時間、地點、參演單位、演練目的、演練場景概述、演練場地標識、演練後勤保障、演練規則、安全註意事項、通信聯系方式等。,但不包括鉆取細節。培訓師手冊可以分發給所有參加培訓的人員。
(2)運動控制指導。內容主要包括演練場景概述、演練事件列表、演練場景說明、參與人員及其崗位、演練控制規則、控制人員組織結構及職責、通訊聯系方式等。鍛煉控制指南主要由鍛煉控制者使用。
(3)演練評估指南,主要包括演練概況、演練事件列表、演練目標、演練場景描述、參與人員及其崗位、評估人員的組織結構及職責、崗位、評估表格及相關工具、溝通聯系方式等。練習評估指南主要供評估人員使用。
(4)排練宣傳計劃。內容主要包括宣傳目標、宣傳方式、傳播渠道、主要任務及分工、技術支持、通訊及聯系方式等。
(5)演練腳本。對於重大綜合演示演練,演練組織單位應編寫演練腳本,描述演練事件場景、處置行動、執行者、指令和對話、視頻背景、字幕和解說。
3.2.5演習計劃的審查
對於綜合性、風險性較大的應急演練,評估組應對文案組制定的演練計劃進行審核,確保演練計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從而保證應急演練的順利進行。
3.3演習動員和訓練
演練開始前,應進行動員和培訓,確保所有參加演練的人員掌握演練規則、演練場景和各自在演練中的任務。
所有參加演習的人員都應接受基本應急知識、演習基本概念、演習現場規則等方面的培訓。控制人員應接受工作職責、演習過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訓。評估人員應接受工作職責、演習評估方法和工具使用方面的培訓;參與者應接受應急計劃、應急技能和個人防護設備使用方面的培訓。
3.4應急演習支持
3.4.1人員支持
演練的參與者壹般包括演練領導小組、演練指揮員、總規劃師、文案、管制員、評估員、輔助人員、參與者、模擬器等。,有時還有其他人員如觀察員。演習準備期間,演習組織單位和參演單位應合理安排,保證相關人員參加演習的時間。通過組織觀摩、學習和培訓,提高演練人員的素質和技能。
3.4.2資金保障
演練組織者每年應根據應急演練計劃編制應急演練預算,納入本單位年度財政(財務)預算,並根據演練需要及時撥付資金。監督檢查資金使用情況,確保演練資金專款專用、節約高效。
3.4.3現場保證
根據演練的方式和內容,現場考察後選擇合適的演練場地。桌面演練壹般可選擇會議室或應急指揮中心。實兵演練應選擇與實際情況相似的場所,根據需要設置指揮部、集合點、接待站、補給站、救護站、停車場等設施。演練場地應有足夠的空間,良好的交通、生活、衛生和安全條件,盡量避免幹擾公眾的生產生活。
3.4.4材料和設備支持
根據需要,準備必要的演練材料、物資和設備,制作必要的模型設施,主要包括:
(1)信息資料:主要包括紙質文本、演示文檔、圖表、地圖、軟件等。應急計劃和演習計劃。
(2)物資裝備:主要包括各類應急救援物資、專用設備、辦公設備、錄音錄像設備、信息顯示設備等。
(3)通訊設備:主要包括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對講機、海事電話、傳真機、計算機、無線局域網、視頻通訊設備及其他配套設備。盡可能使用現有的通訊設備。
(4)演習場景模型:搭建必要的模擬場景和設施。
3.4.5通信保障
應急演習期間,應急指揮機構、總規劃師、控制人員、參與者和模擬器之間應有及時可靠的信息傳遞渠道。根據演練需要,可采用各種公用或專用通信系統,必要時可建立演練專用通信和信息網絡,以保證演練控制信息的快速傳遞。
3.4.6安全保證
演練組織者應高度重視演練組織實施全過程的安全保障。對大型或高風險演練活動,要按規定制定專項應急預案,采取防範措施,並針對重點部位和環節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針對性演練。應根據需要為演習人員提供個人防護裝備,並購買商業保險。對於可能影響公眾生活、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的應急演練,應當提前向公眾發布公告,說明演練的內容、時間、地點和組織情況,並作出應對。
演練現場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必要時應封閉或控制演練現場,確保演練安全。演練過程中如遇突發情況,演練指揮員可與其他領導小組成員協商後提前終止演練。
4應急演練的實施
4.1演練開始
演練正式開始前,通常會舉行壹個簡短的儀式,由演練指揮員宣布演練開始,開始演練活動。
4.2鍛煉執行力
4.2.1演習命令和行動
(1)演練總指揮負責演練實施全過程的指揮和控制。演練總指揮不兼任總策劃時,總指揮壹般授權總策劃控制演練進程。
(2)應急指揮機構根據演練計劃的要求,指揮所有參演隊伍和人員,開展模擬演練事件的應急響應行動,完成各項演練活動。
(3)演練控制員應全面掌握演練計劃,根據總計劃要求熟練發布控制信息,協調參演人員完成各項演練任務。
(4)參演人員根據控制信息和指令,按照演練計劃規定的程序,實施應急響應行動,完成各種演練。
(5)模擬器模擬未參加演練的單位或人員的動作,並根據演練計劃的要求給出信息反饋。
4.2.2鉆孔過程控制
總規劃師負責根據演練計劃控制演練過程。
(1)桌面練習的過程控制
在討論桌面演練中,演練活動主要集中在討論提出的問題。總規劃師將口頭或書面介紹壹個或幾個問題。與會者將討論根據應急計劃和相關規定采取的行動。
在角色扮演或演繹桌面演練中,總規劃師根據演練計劃發出控制信息,參與者在收到事件信息後,通過角色扮演或模擬操作完成應急響應活動。
(2)實戰演練的過程控制
在實戰演練中,要通過傳輸控制消息來控制演練過程。主計劃員根據演練計劃發送控制消息,控制器將控制消息傳送給參與者和模擬器。參與者和模擬器收到信息後,根據真實事件的應急響應程序或根據應急行動計劃采取相應的應急響應行動。
控制信息可以手動傳輸,也可以通過對講機、電話、手機、傳真機、網絡等方式傳輸。,或者通過特定的聲音、標誌、視頻等來呈現。演練過程中,管制員要隨時掌握演練的進展情況,並將演練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向總規劃師匯報。
演練說明
演練實施過程中,演練組織者可安排專人講解演練過程。講解內容壹般包括演練背景描述、過程講解、案例介紹、環境渲染等。對於有演練腳本的大型綜合演示演練,可根據腳本中的講解進行講解。
演練記錄
演練實施過程中,壹般需要安排專人以文字、照片、音頻、視頻等方式記錄演練過程。書面記錄壹般可由評估人員完成,主要包括演練的實際開始和結束時間、演練過程的控制、各種演練活動參與者的表現、事故及其處置等。,尤其要詳細記錄可能發生的人員傷亡(如進入沒有安全防護的“危險”場所,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疏散等。)
可安排照片和音像記錄,供專業人員和宣傳員在不同地點、不同角度拍攝,盡可能全面地反映演練的實施過程。
4.2.5演習宣傳報告
演練宣傳組要按照演練宣傳計劃做好演練宣傳報道工作,認真做好信息收集、媒體組織、現場采編和廣播電視節目播出等工作,擴大演練宣傳教育效果。涉密應急演練應做好相關保密工作。
4.3演習的結束和終止
演練結束後,總策劃會發出結束信號,演練指揮員會宣布演練結束。演練結束後,所有人員停止演練活動,按預定計劃集合,對現場進行總結點評或組織疏散。安全部門負責組織人員清理和恢復演習現場。
在演習實施過程中,出現下列情況之壹時,演習總指揮應根據預先規定的程序和指令,經演習領導小組決定,終止演習:(1)當出現真正的緊急情況,需要參與者參與應急響應時,應終止演習,以便參與者迅速返回崗位,履行應急響應職責;(2)如遇特殊或突發情況,無法在短時間內妥善處理或解決,可提前終止演練。
5應急演練評估和總結
5.1演習評估
演練評估是在綜合分析演練記錄和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演練活動及其組織過程進行客觀評價,並編寫演練評估報告,將參與者的表現與演練目標的要求進行比較的過程。應對所有應急演習活動進行評估。
演練結束後,可組織召開評估會,填寫評估表並對參演人員進行訪談,或要求參演單位提供自評總結材料,進壹步收集演練組織實施的情況。
演練評估報告的主要內容壹般包括演練的實施情況、預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應急指揮員的指揮協調能力、參演人員的處置能力、演練所用設備的適用性、演練目標的實現情況、演練的成本效益分析、預案的改進建議等。
5.2演習總結
演練總結可分為現場總結和事後總結。
(1)現場總結。演練的壹個或所有階段結束後,演練總指揮、總策劃、專家評估組組長等。會在演練現場進行針對性的點評和總結。內容主要包括該階段的演練目標、參演隊伍和人員的表現、演練過程中暴露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2)事後總結。演練結束後,文案組根據演練記錄、演練評估報告、應急預案、現場總結等材料,對演練進行系統全面的總結,形成演練總結報告。演練的參演單位也可以對本單位的演練情況進行總結。
演練總結報告的內容包括:演練的目的、時間和地點、參演單位和人員、演練計劃大綱、發現的問題和原因、經驗教訓、改進相關工作的建議等。
5.3結果的應用
對於演練中暴露出的問題,演練單位應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改進,包括修訂和完善應急預案,有針對性地加強應急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有計劃地更新應急物資和設備等。,並建立改進任務單,按規定時間監督檢查改進情況。
5.4文件歸檔和歸檔
演練結束後,演練組織單位應將演練計劃、演練方案、演練評估報告和演練總結報告歸檔。
上級有關部門安排或者組織的演練,或者法律、法規、規章要求備案的演練,演練組織單位應當將相應材料報有關部門備案。
5.5考核、獎懲
演練組織者要重視對參演單位和人員的考核。對在演練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可以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不按要求參加演練,或影響演練正常開展的,可給予相應批評。
6補充條款
6.1名詞解釋
(1)演習場景。是指根據應急演練的客觀要求和突發事件發生演變的規律,預先假設的事件發生發展過程。壹般從時間、地點、狀態特征、傳播範圍、周圍環境、可能產生的後果以及隨時間的演變過程等方面進行描述。
(2)應急響應功能。在應急響應過程中需要完成的某些任務的集合,這些任務是密切相關的。* * *共同構成應急響應的功能模塊。核心應急功能包括:報警與信息報送、指揮調度、報警與信息公告、應急通信、公共關系、態勢監測與評估、警戒與治安、人群疏散與安置、人員搜救等。
(3)應急指揮組織。應急預案中規定的應急指揮協調機構,如現場指揮部等。
(4)演練的參與者。參與演練活動的各類人員的總稱,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演練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和領導演練活動的臨時機構,壹般包括組長、副組長和成員。
演練總指揮:負責演練實施過程的指揮和控制,壹般由演練領導小組組長或上級領導擔任;副總指揮協助演習總指揮控制演習的實施。
總策劃:負責組織演練的準備和實施活動,並在演練指揮官的授權下控制演練過程;副總規劃師是總規劃師的助手,協助總規劃師工作。
文案:指負責練習計劃、方案設計等文案工作的人員。
評估員:指負責觀察和記錄演練進展並對演練進行評估的專家或專業人員。
控制員:指根據演習計劃和現場情況,通過發布控制信息和指令,對應急演習過程進行指導和控制的人員。
參與者:指在應急演練活動中承擔特定演練任務,需要針對模擬事件情景采取應急響應行動的人員。
模擬器:指在演練中扮演或代替某些應急機構和服務部門或模擬某壹事件受害者的人。
後勤保障人員:指提供安全警戒、物資設備、生活用品等後勤保障的人員。在演習中。
觀察者:指觀察演習過程的其他人員。
(5)行使控制信息。是指鍛煉過程中傳遞給鍛煉者的事件信息,壹般用於提示事件場景的發生,引導和控制鍛煉過程。
(6)演習規劃:是指演習組織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和有關法律法規及應急預案的規定,對壹定時期內各種應急演練所作出的總體規劃安排,通常包括應急演練的頻率、規模、形式、時間、地點等。
(演練計劃。指擬舉行的演練的基本設想和準備活動的初步安排,壹般包括演練的目的、方式、時間、地點、日程、預算和保障措施等。
(8)演練計劃。內容壹般包括演練目的、演練場景、演練實施步驟、評估標準和方法、後勤保障、安全註意事項等。
(9)演練評估。專業人員將在綜合分析演練記錄和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通過比較參與者的表現與演練目標的要求,對演練活動及其組織過程做出客觀評價,並編寫演練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