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講課經驗範文(1)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老師。”也就是說,壹個人壹旦對某件事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求知、探索、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實踐的過程中產生快樂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都很重視興趣在智力發展中的作用。
今天參加了xx區的“班主任培訓”,有幸聽了X老師的講座。講座壹開始,她就提出了“壹個有興趣的老師”,這也是我最深的感受。她在講座中講述了錢學森先生的故事。錢學森先生是太空飛行之父。雖然他去世了,但我們可以從他的成長經歷中學到壹些東西。錢學森年輕時是個貪玩調皮的孩子,父母給他找了個勘探學者挖石頭,他對地質學產生了興趣。後來他被請去跟壹個生物學家學習,他也對生物學產生了興趣。
從他父母對孩子的培養中我們不難看出,培養孩子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這就需要我們有壹個偉大的父母,壹個偉大的老師,壹雙善於發現孩子的眼睛。在孩子的培養上,要看孩子長大後需要什麽,要有他的興趣來決定。X老師說:“壹個沒有興趣的孩子,長大後壹定是平庸的。”。錢學森雖然沒有成為地質學家或生物學家,但他的成功是興趣帶給他的,是興趣引領他走向成功。
看看我們今天的教育。家長、社會、學校只培養社會認可的高學歷的學生。因為妳學歷高,所以可以有好的事業。沒有高學歷,就沒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在教育發展的今天,作為家長,作為壹線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值得我們深思。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如何打破人們公認的教育模式,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教育的規律,要有壹套教育的藝術,要不斷用自己的眼睛去關註和發現學生,學會看透他們的內心,用心靈和眼睛去傳達對方心中所想。並且關註每壹個學生。因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無論職位高低。我們應該教育學生“我生來就是有用的”。為了幫助學生建立信心,我們應該知道學生需要什麽,教什麽,學什麽。
通過聽X先生的講座,我受益匪淺,思想上也大受觸動。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應該從培養學生的興趣開始。外力的強制永遠教不出人才。壹個人要想學好知識,起主導作用的絕對是內在因素。正如愛因斯坦的名言,“興趣是老師。”古人也說,“知者不如善者,知者不如樂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在驅動作用,可以化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
在教學過程中註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同時要註意學習方法的指導。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麽?是“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學習將使他們的孩子終身受益。所以在教學中,我要避免單純的知識傳授,註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孩子自學的好習慣。
X老師的講課讓我感受到了做老師的重要性,真正體會到了壹個老師應有的心和情操,感受到了自己和壹個優秀班主任的差距。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大量閱讀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書籍,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積累更多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只有不斷吸收營養,不斷進步,及時充電,才能提高個人素質和修養,掌握更加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搞好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講課經驗範文(2)
今天聽了xxx老師的講座《為人生打基礎》,感觸很深,也學到了很多。作為壹名教師,從踏上講臺的那壹刻起,我心裏就沒有什麽不想教好學生的。教書育人出人才出成績,可以說是每個老師的向往。這個講座很好,意義深遠。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深思、學習和借鑒。
了解自己,了解學生,了解小學教育。聽完講座,我覺得作為老師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有什麽,能掌握什麽,能教給學生什麽,哪裏還有差距,知道和掌握學生的差異,不同群體應該怎麽教,怎麽管理。正確認識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小學是基礎,我們是打基礎的人。就像X老師說的,我們都是為人生打基礎的人。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有正確的教學態度。
作為老師,沒有進去的動力,就不會有飛出的激情。在教學實踐中,要想教好,首先要學好,學紮實。俗話說“趁熱打鐵,壹定要硬”,不然會覺得教不好學生。只有平時不斷學習,把自己充實完善到極限,才有進得去的力量和飛出來的激情,教學工作才能做得有聲有色。正如X老師所說,教學過程本質上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
真正理解“三個超越”的內涵和精髓,不能是形式上的照搬。雖然X老師壹直在教語文,但我覺得有三件事超出了適合各科的教學。課本是我們工作的平臺,只是大綱。以教材為引子,實現對教材的超越,才是真正完美的教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課堂是教學的場所,超越課堂的是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那就更加直觀、生動、形象,效果更加明顯,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很佩服X老師穿著維吾爾族女裝讓學生了解維吾爾族的風俗文化,直觀有效的把知識展示給學生。這正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借鑒的。超越老師就是超越自己。聽完講座,我深受啟發。作為壹名教師,不能僅僅局限於教學,還要把自己放在學習的位置上,像同行、社會學、學生壹樣。多做知識積累,這樣才能全面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對得起學校,對得起社會,對得起學生。
教師講課經驗範文(3)
X月某日晚,我校全體教師齊聚三年級教室,認真聆聽xx校長題為《做壹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的講座。X校長主要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擁有良好的師德。良好的師德是強大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範的總和。
通過這次講座,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思想指導下,我就“如何做壹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談以下幾點體會:
教師應該熱愛並獻身於教育事業。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既然選擇了教育,就應該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壹項教學工作,不求更好,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規範,具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堅持“壹切為了學生,壹切為了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每個學生全面素質和良好人格的培養,不以學習成績為標準衡量學生,與每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尊重的關系,關心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發展每個學生潛在的優秀品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師要做到“三心”。崇高的師愛,說明對學生是壹視同仁的,絕不能根據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關心、耐心、細心”,即“時刻關心學生,特別是學習差的學生,要有耐心,善於發現學生細微處的好的變化,多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註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應積極主動,提高專業素質。有句話叫沒有不會教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我,從而向每壹個學生求教。如何提高自身素質?這就要求我們與時俱進,孜孜不倦地學習,積極進取,開拓新的教學方法,並做嚴謹的研究,孜孜不倦地教書育人,精益求精,時刻準備著給學生供應“壹江春水”。
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做壹個模範。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素質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師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學生都樂於模仿,這將對學生產生終生的影響。所以,老師要時刻為學生做好榜樣,老師要求學生做的事情,自己先做;無論學生被要求不做什麽,他們自己都堅決不做。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妳當良師益友。
總之,作為壹名人民教師,要在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責任感,樹立壹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刻苦學習業務知識,做到政治和業務兩不誤。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培養具有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