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求壹個上海博物館的引導介詞。

求壹個上海博物館的引導介詞。

網上有規範。

大家好。歡迎來到上海博物館。

博物館是向人們展示人類文明的窗口,而上海博物館是上海乃至中國向海內外公眾展示我們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窗口。

上海博物館位於上海人民廣場的南端。成立於1952。在上海市領導的決策和支持下,在海內外各界的慷慨捐助下,經過兩年的建設,終於在大家面前竣工了。

上海博物館作為上海城市文明的象征,適合上海的地位,所以它的設計方案非常嚴謹。

經過篩選,采用了由上海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和副總設計師主持的設計方案。

新館占地33畝,地下兩層,地上五層,層高29.5米,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

原上海博物館只有4個展廳,現已擴建為10展廳和1專門館。

展覽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是原來的3.4倍。

有11畫廊有長期展覽,如青銅器,陶瓷,雕塑,玉器和民族工藝品。

1995年,青銅博物館、陶瓷博物館、雕塑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讓我們站在博物館門前,看看新博物館的外形。它的設計是方形底座和圓形放射式的結合,有著鮮明的空間感。

“方”象征四面八方,“圓”意味著文化淵源的循環往復。這個博物館的四個“拱門”反映了開放的世界。

整個建築就像壹個中國古代的青銅大耳朵。

如果我們從空中往下看,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圓盤狀的屋頂就像壹面巨大的中國鏡子。

它既包含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圓地方”的文化傳統,又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結晶,體現了我們立足現代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時代感。

新上海博物館是上海跨世紀的現代標誌性建築之壹。

請隨我走進這座全新的上海博物館,壹起感受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投身於對過去的追尋。

博物館的大廳用青磚鋪成,墻壁用米色花崗巖裝飾,大廳的中央地板上鑲嵌著古老而巨大的珍貴花卉圖案。

我們參觀的第壹件事是青銅博物館。

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青銅器文化是記錄奴隸社會的形象載體。

上海博物館收藏了完整的青銅器和精美的手工藝品。

就商、西周、春秋、戰國的系統藏品而言,上海博物館堪比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上海博物館的特點是有很長的題詞和歷史描述。

這個青銅博物館充分反映了中國青銅工藝發展的完整體系和中華民族非凡的創造力。

青銅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發明,也是世界冶金鑄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銅加上錫和鉛成為壹種新的合金。經過幾千年的化學反應,它的表面出現了壹層藍灰色的鐵銹,這就是我們眼前看到的。

中國青銅工藝的時代跨度大致是從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到公元前221世紀之前的戰國時期,可分為初創期、孕育期、鼎盛期、轉型期、更新期等幾個階段。

中國的青銅器以禮器為主,其形制大致可分為五類,即日用器皿(炊具、食器、酒器、飾品)、樂器、武器、工具和貨幣。

剛才大家已經看到了青銅器的初創期和孕育期。我來給大家介紹壹下青銅器的鼎盛時期。

青銅器的全盛時期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這個時期的青銅器鑄造精美,而且都是成套鑄造,品種之多前所未有。

這壹時期的青銅器大多飾有動物紋,氣勢磅礴,莊嚴神秘,都反映了人們對自然之力的崇拜。

就像這個“蘆”,古代用來放食物的。

形狀為方形或圓形,在當時是壹種高貴的食物器皿或祭祀器皿。

但逐漸流傳到民間,我國民間有“九大錢”之說。

妳說的“九大障礙”是什麽意思?意思是宴席這麽豐盛,有九個大籃子,裏面裝滿了菜和食物。

在古代,祭祀通常是“二”、“四”、“八”,但有些地方習慣稱宴為“九”。

在“九”和“桂”之間加壹個“大”字,不僅意味著更多,還包含著極其豐富和宏大的含義。

人們所說的“蘆”,是指能裝五六斤大米的“大碗”。

按照現代人的胃口,《九十年代》可以供100多人欣賞。

由此可見,“九大妨礙”極盡吹噓其飯菜之豐盛,宴席之高規格。

傳統“九大筐”的九道菜,演變成了我們現代“九大筐”的九道菜,即:1。蝦仁燉蘑菇;2.豬皮膠燉鴨子;3.南乳冬筍燉花;4.白切雞;5.用柴火燉大白菜;6.荷蘭豆炒雙魷魚雞雜;7.蒜蓉紅燒鯛魚;8.紅燒肉鍋;9.咕魯肉。

可以說是層出不窮,變化多端。

聽了這麽多好吃的菜,想不想嘗嘗?

看看這個。這是西周時期第二大青銅器。

1890陜西扶風出土,重201.5 kg。

最珍貴的是,它的內腹壁上鑄有290個銘文,記載了大貴族贊美祖先華府的功績、輔佐紂王、周懿王賜給他生命衣物、土地和奴隸等史實。

擺在面前的是青銅技術的轉型期。

展望未來,青銅鑄造技術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峰。

這壹時期,青銅器的儀式特征逐漸消失,相當壹部分轉化為日常用品。

我們來看看這幾年搶救出來的14晉侯脆編鐘,大的1300px,小的550px。

碑文記載,金在領導的戰爭中,殺敵數百,俘虜多批,因此受到的親自嘉獎。

還有這件西漢初年馬館長從香港搶救回來的銅壺。這個壺是王公用過的,可惜這個壺少了壹個蓋子。代表了西漢青銅工藝的最高水平,屬於壹級文物中的特殊精品。

在參觀模擬展示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工藝和制瓷方法的同時,大家跟著我走進了另壹個博物館——“陶瓷博物館”。

陶瓷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壹。

陶器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8800年前的江西萬年縣就有古人制作陶器的足跡。

這裏陳列著不同時期的陶器文化和歷史文物。

唐代以前,陶器的制造在選材、色彩和工序上都很單調。

直到唐代,“唐三彩”的出現,也標誌著中國陶瓷進入了多姿多彩的階段。

“唐三彩”是以鐵、銅、錳、鈷等金屬原料為著色劑,在低溫氧化中燒制成黃、綠、棕、紫等顏色。

過去主要以唐三彩作為隨葬品,以馬為最生動的形象,駱駝為常見。

就好像這頭駱駝馱著貨物,壹邊行進壹邊擡起頭嘶嘶作響,兩個駝峰是分開的。這種共同的生理特征被永遠保留了下來。

宜興的紫砂器也是世界聞名的。

宜興是中國的“陶豆”。

紫砂茶具是由陶器發展而來,而宜興燒制的紫砂細膩、堅硬、耐寒、耐熱,能保持茶的原味,傳熱慢,不易燙手。顏色有紅褐色、淺黃、紫黑色,形狀多樣,是制茶的首選。

歷史上有“壹壺不足二兩,價每十兩金,可使土金爭價”之說。好的紫砂器是有價值的,我們看到的大多是明清時期的名家所制,非常珍貴。

除了陶器,還有中國獨特創造和發明的瓷器。

這裏主要展示的是瓷器和窯具的發展,燒制瓷器的設備,瓷器制品的展示。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

瓷器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人類文明的又壹偉大貢獻。

青瓷產生於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但多為隨葬品,形制模仿青銅器。

這件商代青釉串紋雕像看似也是隨葬品,但可以說是現存原始瓷器中形制完整、釉汁均勻的上品。

直到宋代,是中國陶瓷史上空前繁榮的時期,呈現出汝窯、定窯、官窯、哥窯、鈞窯“五大名窯”,龍泉、耀州、磁州、建陽、吉州窯百花齊放的局面。

汝窯遺址位於河南省寶豐縣,居歷史五大名窯之首,是中國最著名的瓷窯。

專燒宮廷用青瓷;定窯位於河北省曲陽縣,瓷器多為白瓷,多有金屬覆蓋。官窯聽名字就知道是皇家政府開的。現在能看到的都是南宋官窯瓷器。妳看這些窯,用料講究,制作整齊,布滿細紋,釉邊藏紫褐色胎,胎腳黑色露胎,俗稱“紫口鐵腳”;還有就是這些葛窯燒制,由於燒制過程中的缺陷造成了壹種殘缺美,被賦予了“金絲”和“格金絲”。這座哥窯堪稱哥窯的傑作。

直到元代,江西景德鎮才成為中國制瓷的中心,景德鎮也被稱為“瓷都”。

景德鎮制瓷工藝的成熟和發展,結束了原來以青瓷為主流的傳統,開創了以青花為主流的琉璃發展道路。

藍色和白色的優點是著色性強,發色鮮艷;青花大地,素雅清澈;青花畫在釉下,有釉保護,永不褪色。

清代是中國古代瓷器發展的最後壹個高峰,尤其是康、雍、甘時期。

釉上彩分為五色、鬥彩、粉彩、琺瑯彩。

康熙的彩瓷最為突出,造型豐富。除了紅黃綠之外,它還在釉面上發明了藍黑。這只彩鳥對著鳳凰盤,形狀規整,畫面生動,真是五彩斑斕的傑作。

最後,陶瓷博物館還有壹個古代瓷器作坊和瓷窯的模擬展示。

通過參觀,我們可以對中國古代瓷器的制造技術、窯型和作用有壹個大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