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貴州:“好手藝”賦能鄉村振興

貴州:“好手藝”賦能鄉村振興

從未接觸過手工藝的彭幹祥,沒想到自己有壹天會與布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鳳翔結緣。

2017貴州黔南州惠水縣田明街道新民社區搬遷後,彭幹祥經過壹個多月的就業技能培訓,順利在車間上崗。她說:“現在我不僅學會了手藝,壹個月還能拿2000多元的工資,既照顧家人又賺錢。”

近年來,貴州采取挖掘整理農村“好手藝”、提升農村文化產品供給和服務、發展富有文化內涵的鄉村旅遊等措施,讓文化在鄉村振興的土壤中生根發芽,既保護和傳承了農村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了農民文化生活,也讓農村經濟更加繁榮。

大山深處有壹條“非遺走廊”。

黔東南州從江縣大岱村,位於廟嶺深處的山脊上,都柳江在山腳下緩緩流淌。封閉的環境壹度讓貧困難以擺脫——典型的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高達52.56%。

2019年底,壹支“文學大軍”加入了大岱村的脫貧攻堅戰。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貴州省傳統工藝美術工作站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組織專家團隊多次對達岱村的文化資源進行實地考察。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這個只有2000多人的村落,除了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他九大類非遺代表性項目都有。此外,附近的小村莊還有很多非遺項目。”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龍友明回憶道。

工作組提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大岱村鄉村振興的思路,“山脊上的非物質走廊——大岱苗寨”的保護理念逐漸清晰。通過串聯各個村落的非物質項目“點”,形成文化旅遊“非物質走廊”。

2020年4月,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專家赴大岱村對當地居民進行刺繡等傳統技藝培訓,並成立了扶貧工作坊和扶貧家庭工作坊。

“經過短短5天的培訓,村民們就能呈現出與以前完全不同的東西,這些引人註目的手工藝品很快就會轉化為訂單。”龍友明說。

在系統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從“指尖技藝”向“指尖經濟”轉型。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貴州已建立非遺小鎮3個,非遺村10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場10個。數萬人依靠傳統手工藝技能就業創業,成為非遺傳承人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洪江村的藝術家

“回到唐朝,和李白喝酒,去宋朝,和東坡散步,請他們去荔波洪江,不去別的地方……”

這是詩人顏夕在他的詩《洪江的夏天》中發出的邀請。詩中的“洪江”位於被譽為“大地翡翠”的黔南州荔波縣。這裏曾經是壹個人口大量外流的“空心村”,壹個深度貧困村,如今卻成為人們尋找鄉愁、詩意棲居的理想之地。

故事從2017開始。洪江村充分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制度改革試點村政策,將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引進洪江,將老舊廢棄的房屋改造成藝術作坊和臥室,充分激活閑置資產。

據不完全統計,紅江村已恢復建設藝術家投資的建築60多棟,有近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入駐。

2017,藝術家李向明帶著“如何讓語言回歸土壤”的創作思路,聘請了北京南部洪江村的當地村民,對廢棄的舊幹欄式民居進行改造,並將這壹全新的建築空間命名為“白話南宅”。

在舊屋修復和日常交流中,李向明直觀地感受到了村民們的變化:剛來洪江村時,村民們躲在家裏躲得遠遠的,目光大多呆滯;現在,村民們都很熱情,眼睛閃閃發光。

在洪江,詩人顏夕在翻新的老房子裏教孩子們讀書和寫詩。有職業足球生涯的畫家李惠喜和策展人徐濤在村裏成立了兒童足球隊,帶領孩子們踢足球,參加比賽。壹些村民在藝術家和駐村幹部的鼓勵下,回到村裏開設了壹個陶器博物館...

“‘振興’二字激勵精神世界,促進產業發展。”李向明表示,希望通過藝術家和村民的合作,為鄉村註入新的理念,改變村民的精神和文化,激發大家參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如今,洪江村正在探索壹條通過建設藝術村來幫助振興鄉村文化的新路子。2019至今,洪江村已為附近500多人復工,年均收入5000多元。今年,紅江村“融合藝術與旅遊探索鄉村扶貧新路徑”案例入選“2021世界旅遊聯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案例”。

苗繡打入市場,其工藝顯示了活力。

在黔東南州臺江縣姐妹街的好登苗族民俗博物館裏,各種風格的苗繡產品琳瑯滿目,壹面墻上掛滿了榮譽證書和牌匾。

博物館的主人是石。她跟著母親壹村壹村地采集刺繡品,然後帶著刺繡品去周圍的城鎮擺攤。她壹直有壹個願望:讓苗繡走得更遠,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這項傳統技藝和苗族文化。從2000年開始,她和繡娘們走遍了中國。

“外面的市場更廣闊!”石對說道。2016年,她決定回老家註冊成立公司,將苗族傳統刺繡技藝與現代工藝、服飾文化元素相融合,根據客戶需求開發刺繡包、圍巾、抱枕等系列產品。

2019,石與意大利集團達成合作,開發時尚新品。開發推廣階段的654.38+0.2萬元訂單完成後,參與項目的260位繡娘拿到了27.6萬元的工資,這也讓施的產品成功打入了歐洲市場。

為拓寬苗族文化產品銷售渠道,杭州市余杭區自2019年5月起,投資300萬元為臺江縣引進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媽媽制造”項目,與多家網絡平臺合作,實現500余名貧困繡娘就近就業,年人均收入15000余元。

今年以來,貴州省制定了《加快貴州苗繡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在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的《貴州省培育中小企業實施方案》中,符合條件的苗繡企業也被納入培育範圍。同時,投入590萬元支持苗繡、印規、蠟染等民族手工藝培訓項目,投入390萬元支持苗繡等特色旅遊商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