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掀起了建設國際大都市的討論熱潮。後來為了避免壹哄而上,被降級為經濟中心城市。雖然討論中不乏真知灼見,但大多將經濟中心城市的發展戰略目標定位為貿易中心、流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旅遊中心,而不同程度地忽視了經濟中心城市作為創新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創新是壹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壹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國經濟中心城市的跨世紀戰略目標必須通過全面創新來實現,而全面創新的關鍵在於不斷完善創新機制。
中國經濟中心城市是指對其周邊地區具有較強“輻射”和“聚集”作用的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廣州、深圳、武漢、重慶、沈陽、哈爾濱、Xi、蘭州)。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能否充分發揮這種作用,取決於這些城市是否真正成為區域的創新中心,但要成為壹個區域的創新中心,就必須不斷完善創新機制。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隨著沿海、沿江、沿邊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壹些經濟中心城市的作用在某些方面(主要是經濟方面)有所弱化,這與創新機制不完善、多方面創新能力不足有很大關系。許多經濟中心城市已經看到了創新機制對其發揮“中心”作用的意義,並采取了壹些切實可行的措施鼓勵創新(如獎勵優秀科研人員、頒發優秀科研成果獎等。).但是,理論上對創新機制的認識和實際工作中創新機制的不斷完善與其跨世紀發展戰略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面對人類正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新形勢,這種相對落後的創新機制顯然不適應實踐的需要。因此,完善創新機制是中國經濟中心城市跨世紀發展戰略的重要環節。
2創新機制的基本內涵
創新機制是指創新活動中各種創新要素的結構、功能和內在聯系,表現為創新主體(從事創新活動的企業、科研單位或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自我管理功能和活動協調功能。
從自我管理功能來看,創新機制是由創新信息管理、創新決策管理、創新計劃管理、創新實施管理和創新控制管理組成的創新管理系統。在創新信息管理環節,創新者根據自身發展和創新的需要,對來自外部和內部的有關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各種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並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綜合思考,在此基礎上形成創新目標和備選方案。在創新決策管理過程中,創新主體對最佳方案進行評價、比較和選擇,從中選出最優方案。在創新計劃管理環節,創新主體對創新決策進行分解,使其更加具體化、可操作化,形成可行的創新計劃體系。在創新實施管理環節,創新主體根據創新計劃開展實際創新活動,使創新計劃成為現實的創新成果。在創新控制和管理環節,創新主體根據實際創新活動反饋的信息,對創新活動及其目標進行修正和補充,從而順利完成創新計劃。上述四個環節相互滲透,相互反饋,循環往復,每個循環過程都產生壹定的創新成果,並向創新主體提供新的創新信息,為其提出新的創新目標。在具體的創新活動中,這些環節缺壹不可,否則,創新活動就無法順利、持續地進行。
從活動協調功能的角度看,創新機制是由各種創新活動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協調構成的有機系統。創新活動主要包括以下要素:創新主體、創新客體和創新手段。創新的主體是具有壹定創新能力的人,分為以下三個層次:個人-組織-社會。在現實社會中,個人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實體。但是,個人必須通過壹定的社會組織形式進入社會生活,不屬於任何社會組織的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個人、社會組織和社會以特定的社會生產關系為基礎,形成依次容納的不同關系:個人容納在社會組織中,社會組織容納在壹定的社會中。這三個層次的創新主體在創新活動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個人作為創新主體,在創新活動中完成創新工作的某些方面,是創新工作的具體操作者;社會組織作為創新的主體,在創新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是創新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和完成者;社會作為創新的主體,在創新活動中起著協調作用,是創新工作的總協調者。
作為創新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和完成者,不同社會組織的創新職能也是不同的。實踐創新活動由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知識傳播和知識應用組成。各級政府機關、科研單位、教育單位、宣傳機構和私人個體在創新活動中的主要職能是知識的創新和傳播;另壹方面,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應用(創造、學習、創新、傳播和應用新技術)中發揮主要作用。創新主體創新活動的力量來源於他們的創新需求、目的和動機。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也就是說,創新的需要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創新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創新主體創新活動的動機是促使其開展創新活動、實現創新目標,並引導創新活動滿足其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意圖、願望和信念。創新動機是人們從事創新活動的內在動力,是人們進行創新活動的內在的、直接的原因。從社會意義上看,創新活動的動機可分為高尚的正確動機和低級的錯誤動機。比如有些企業“創新”是為了獲得政府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各種優惠政策,這是壹種低級的、不正確的動機,這種動機所推動的創新活動是無法持續的。只有動機高尚、動機正確的創新主體才能深入持久地開展創新活動,取得豐碩的創新成果。
創新的對象是創新活動的對象,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三個層次。精神文化作為創新的對象,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觀念、知識和技術。制度文化作為創新的對象,包括人們進行實踐活動的壹切法律、法規、政策和各種具體的規章制度。創新這壹對象有兩個目的:壹是創新舊的制度文化,使之更適合人類實踐活動的需要;二是營造關於創新活動的制度文化,在法律、法規、政策和各項規章制度中明確規定創新活動的規範,確保創新活動在規範的環境中順利進行,使創新活動參與者的權利、責任和利益得到法律保護。物質文化作為創新對象,是指創新活動所指向的物質對象,是精神文化創新和制度文化創新有機結合的物化形式。人們創新活動的最終成果大多體現為具體的物質形式(有些成果體現為“服務”的形式)。
創新手段是創新主體和創新客體之間的中介,主要包括創新工具、設施和方法。創新工具和設施是創新活動中的“硬件”,包括先進的操作工具、實驗設備、實驗材料以及各種創新活動中必要的各種設施和條件。創新方法是創新活動中的“軟件”,主要包括科學的實驗方法、調查研究方法、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的思維方法等。科學的實驗方法和調查方法是人們在創新工作中獲得第壹手資料的有效途徑,但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科學的思維方法的指導,就不能“從世界本身的原理中為世界解釋新的原理”。
上述三個因素構成了壹定的創新活動結構,表現出壹定的創新功能,產生壹定的創新成果。創新活動的結構影響和制約著創新功能的發揮,反過來又影響著創新的各種因素及其活動結構。創新活動的結構是否合理,決定了創新功能的強弱和創新成果的質與量。這種創新活動的結構和功能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自我管理和自我協調,形成了創新活動的機制。創新機制決定了創新成果的數量和水平。
3完善我國經濟中心城市創新機制的對策
根據增強我國經濟中心城市創新優勢的要求和跨世紀發展戰略,我們提出了完善創新機制的對策:
首先,樹立正確的創新意識,明確創新的具體目標。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中心城市的有效創新活動和成果,都來自於正確的創新意識。因此,樹立正確的創新意識是未來中國經濟中心城市持續穩定開展創新活動的出發點。正確的創新意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創新意識;創新的責任感;創新的道德意識;創新風險意識。樹立了正確創新意識的人,要有歷史使命感和強烈的創新責任感,能夠積極地把創新活動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把創新活動作為自己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創新道德意識很強的社會組織中,“不創新”是壹種恥辱,創新被視為壹種榮耀。那些長期不思創新的“維護者”會失去地位和市場;創新活動的創新者和管理者必須從壹開始就有強烈的創新風險意識,有抵禦風險的思想和物質準備。
經濟中心城市有自己的跨世紀發展戰略,其創新的具體目標應緊緊圍繞這壹戰略任務來制定。比如,廣州市政府根據廣州的具體情況,提出了成為金融、科技、教育、信息、商業、交通、文化、旅遊等區域中心的戰略任務,廣州的創新目標要圍繞以上幾個方面來確定。
第二,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完善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機制。在中國經濟中心城市的跨世紀發展藍圖中,壹個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創新人才的短缺。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采取以下三個措施:壹是實現教育觀念的大轉變,突出素質教育,自主教育培養人才。二是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讓引進的人才真正發揮作用。三是給予情感和物質上的關懷和愛護,留住現有的和引進的創新人才。為順利實施這三項措施,我們認為應強調進壹步改革人事制度,完善用人機制,按照“學以致用”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大量引進國內外優秀創新人才;根據經濟中心城市發展的實際需要,設計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要求,並據此確定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學科和課程。在此基礎上,通過在職學習、短期培訓、廠校合作等形式,培養壹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嚴格落實創新人才淘汰制度,定期對享受政府創新待遇或優惠政策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考評,對長期達不到創新目標的,收回給予的待遇和政策。
第三,完善基於物質利益原則的創新動力機制。唯物主義認為,活躍在社會上的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物質利益。物質利益原理告訴我們,通過獎懲分明、分配合理的物質誘導和物質刺激,人們可以爭第壹,頑強拼搏。創新是壹項非常艱苦復雜的勞動。只有有高物質回報,創新人才才有持久強大的內在動力。在物質誘導和物質激勵的前提下,加上精神鼓勵,創新機制會更加完善,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精神鼓勵要從尊重個人價值、倡導愛國主義、加強社會組織內部文化建設入手。所謂尊重個人價值,就是在人格、知識、才華上給予創新人才更多的尊重,在事業上給予他們更多的發展機會,讓他們的創新才能得到發揮,得到更高的物質和精神報酬;倡導愛國主義,就是把創新活動與經濟中心城市的作用和國家的興衰聯系起來,把愛國主義具體化為社會組織及其從業人員創新的內在動力;所謂加強社會組織內部文化建設,就是圍繞社會組織的創新活動,構建具有壹定特色的創新文化氛圍。近年來,雖然我們在物質利益分配上不同程度地取消了“大鍋飯”,但在物質利益分配上,安於現狀的“維持者”和敢於冒險的“創新者”並沒有明顯的區別,物質誘導和物質激勵對創新人才的激勵作用並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只有將物質利益與創新成果合理掛鉤,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和不斷完善有效的創新動力機制,經濟中心城市各方面的創新才能快速發展,跨世紀戰略決策才能順利實現。
第四,通過完善高技術市場機制來完善創新轉化機制。中國經濟中心城市必須以高新技術產業為突破口,增加創新優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是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而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保障是不斷完善創新成果轉化機制。為此,我們建議要特別重視以下五點:壹是完善高技術市場,使其更加規範,這是高技術創新資源配置和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主要途徑。第二,加強高技術項目的研發,優先開發利用高技術成果。根據經濟中心城市的發展戰略,按照集中優勢、重點發展、擇優支持的原則,確定重大科技攻關計劃,加大科技投入。第三,要註意經濟中心城市的特點,發揮優勢,建立新的支柱產業和拳頭產品,避免重復投資和與其他城市不必要的競爭。第四,要加強對經濟中心城市現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管理,合理分工,明確各自的重點發展方向,以提高經濟中心城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綜合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