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靈活組織教學,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周圍客觀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是提高小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關鍵,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體現。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和收集資料,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建立概念的全過程,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發展思維品質;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教授對“公裏”的理解,讓學生在上下學的路上通過“行走”建立“公裏”實際長度的概念;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再比如在解決簡單的應用題時,根據問題找出所需的已知條件就是分析的過程,提出根據已知條件可以解決的問題就是綜合的過程。在解決復雜的應用問題時,分析和綜合更加復雜。首先將復合應用問題分解為若幹個相關的簡單應用問題,然後進壹步分析解決每個簡單應用問題所需的已知條件。然後將已知條件兩兩組合,連續求解幾個簡單的應用問題,最終得出問題的答案。例如:
兩步應用題:“同學們做了12朵紅花,8朵黃花。給幼兒園15,還剩幾朵?”
問題:還剩幾朵花?我應該知道什麽?——壹個* * *做了多少花,送了多少花。(分析)
妳知道壹朵* * *能開多少朵花嗎?那麽首先是什麽?
我需要知道多少花?——做了幾朵紅花和黃花。(分析)
問題中講述了什麽?如何要求壹個* * *做很多花?(綜合)
2.培養學生良好的提問能力。
古人雲:“學從思開始,思源於疑。”教師重視學生的提問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環節。首先要營造輕松自由的氛圍,讓學生敢於質疑。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發揮主動性的前提,可以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使他們處於壹種輕松的心理環境中。當學生感到舒服時,就能迅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樂於思考,敢於質疑。因此,我們教師應該發揮與學生平等的作用,變“中心教學”為師生互動。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用飽滿的熱情和真誠的微笑,用愛心和耐心去面對每壹個學生,尤其是學習困難的學生,讓他們深刻感受到老師的愛和關心,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縮短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和角色距離,建立友誼的新型師生關系。其次,要允許學生質疑“錯誤”。這是學生敢於質疑的前提。比如我初三在教“矩形面積的計算”的時候,給每組學生發了壹個矩形,要這個圖形的面積。隨即有同學問:“我不知道長寬,怎麽求長方形的面積?”我接著問:“這個問題怎麽解決?”同學們開始壹字壹句地尋找問題的答案,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最後,小組開始測量矩形的長和寬,並快速計算圖形的面積。
其次,要創設質疑的情境,讓學生喜歡質疑。興趣是孩子入門的先導。愛因斯坦說:“最好的老師是愛。”有了愛,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他們會在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創設疑問場景的目的是誘導學生主動提問,在課堂上充分暴露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教學目標,從而有助於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同樣,在教矩形面積的計算時,我先展示兩個圖形,讓學生想辦法比較面積。有的同學用“挖填法”來比較兩個數字,有的同學用1平方米的單位來測量。在肯定學生們活躍思維、集思廣益的同時,我提出了壹個新的問題:“我們還能用這種方法知道天安門廣場和中國土地的面積嗎?”學生們意識到這種方法太麻煩,不切實際。那麽,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來求壹個圖的面積呢?疑惑萌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他們躍躍欲試,開始探索新的知識。
在教學中,學生會對在迷茫中獲得的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印象更深刻。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巧”字,掌握“活”字,根據具體情況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願意提出疑問。另外,我們老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疑惑,做到心中有數,案中有人。為學生的疑惑創造良好的機會,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最後,要精心制造矛盾,讓學生善於質疑。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懷疑是思考的開始,學習的結束,懷疑是點燃學生思考和探索的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矛盾,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培養學生提問的主動性。這種“好奇”心理往往能促進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主動探索活動。在講授“壹萬以內的筆算減法”時,在教學進入實踐之前,我留了壹些時間給學生提問。有個同學問:四位數的減法可以從高位開始減嗎?這是壹個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問題。我聽到這個問題後,並沒有立即表態,更沒有提出反駁意見。而是把質疑的問題作為新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在新的問題情境中探索學習,我給學生提供三個計算題作為新的探索材料,然後耐心等待大家的研究討論。在組織交流時,我啟發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學生經歷了壹個“猜想(假設)——論證——實踐——結論”的認知過程。得出“從高位置,壹次看兩個地方。如果減的不夠,妳也要退1到前面的位置,但是先退1,再記下差額”。在教學的最後,我總結了這個問題:“妳為什麽選擇減少教材中的名額?“我引導學生對比兩種方法,讓他們認識到有些方法雖然可行,但由於操作繁瑣,效率低,壹般不可取。這個結果既讓學生意識到了這次學習的收獲和意義,也沒有給提問的學生留下任何傷害的痕跡。而是有效地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再次獲得成功自主學習的情感體驗。
3.培養學生從“學”到“會學”的發展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既要研究教師的教,也要研究學生的學,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中的規律和方法,培養學生舉壹反三的能力,引導學生從“學”向“會學”發展。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認真分析研究教材,發現和揭示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知識的聯系和系統整理,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體系。
需要註意的事項
註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能力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需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是現代素質教育的需要。因此,作為數學教師,要多總結,多探索,註重教學結構的設計和調整,進壹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