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教育選課1#
儒家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265438+20世紀以來,儒家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和推崇,世界各地興起了“孔子熱”、“漢語熱”、“中國傳統文化熱”。目前,已有1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40所孔子學院和646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現階段需要因勢利導,深化研究,使中國在儒學在世界的傳播和研究中始終保持充分的話語權。要把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傳播結合起來,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中國和當代中國。
濟寧作為孔子的故鄉和儒家文化的發祥地,在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傳播方面肩負著更大的責任,應該做出更大的成績。要充分發揮孔子學院的作用,加強對孔子和儒學的研究。孔子學院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專門從事儒家研究的機構。集文獻收藏、信息交流、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博物展示等功能於壹體,在儒學研究和對外文化交流中肩負著重要責任。圍繞落實“四個明確”的指示,孔子學院啟動了孔子思想與中國、馬克思主義與歷代儒學等壹批重大研究課題,組織專家學者編撰出版了《正本清源談孔子》、《中國傳統道德解讀》等壹批學術著作。圍繞把孔子學院打造成世界儒學研究交流中心、組織和引領國際儒學研究的發展目標,孔子學院啟動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播中心”和“世界儒家文獻收藏中心”項目,加快在孔子學院設立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積極申報山東省“儒學研究”和“孔子文化傳播”重點學科,全面加強與國際儒學聯合會、中國孔子基金會等機構的聯合合作。要擴大和提升文化交流平臺,促進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傳播。如壹年壹度的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世界儒學大會、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
#中國傳統美德教育選課2#
從我們出生的那壹刻起,中國文化就壹直在熏陶著我們的成長。當時間的沙漏漏出最後壹粒沙子,黃金的本色才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眼淚劃過最後壹刻,珍珠的顏色會是那麽的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累積,毛竹的生命力才會如此旺盛。正是因為歷史的洗禮,在長河中,終於誕生了中華兒女特有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在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知道中國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少,但是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祖先留下的許多傳統節日已經被我們許多人遺忘了。這難道不是壹種崇洋媚外嗎?這就是我們壹直說的責任感嗎?但是,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人在為我們樹立榜樣。他們可以堅持自己的信仰,鼓勵人們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馬寅初不是著名學者嗎?他積極倡導我們青少年要多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現在的世界是多元化的,但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能丟!因為我們有沒有想過,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被其他文化取代?這個答案無非是用我們的行動來回答。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要用行動來回答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保護和傳承的使命...
傳承中國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創造美麗中國。前世今生,要不是司馬遷嘔心瀝血,怎麽會有《史記》這樣的傳世之作?如果不是李時珍的遊記,怎麽會有《本草綱目》?如果不是曹雪芹的五稿,怎麽會有石頭的傷心落淚...看看現在,誰辛辛苦苦研究了十幾年,最終也就兩顆星。誰奮鬥了十八年,最後拿了金牌?錢學森,申雪,趙宏博。正是因為他們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精神,所以才能如此堅定和執著。
在過去的壹個世紀裏,由於種種原因,壹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現在有些人就像吸血鬼壹樣,吸父母長輩的血。我覺得這些人有壹個共同點,就是沒有繼承中華優秀文化。東漢時黃翔才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寒冷的冬天,我用自己的體溫溫暖父母的被子,然後我讓父母安心睡覺。夏天,我給父母扇扇子驅蚊...而孔融,四歲才知道把大梨給哥哥們,自己卻吃小梨...這不就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嗎?
傳承中華文化,雖然我們像壹根小火柴,卻能點亮壹顆小星星;傳承中華文化,我們雖如綠葉,卻能裝點整個春天;傳承中華文化,我們雖如壹葉扁舟,卻能驚濤駭浪。朋友們,讓我們壹起傳承我們優秀的中國文化吧!
#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經驗精選3#
10年6月2日,就在我離開大學壹年多後,我再次走進三峽大學的校門,在這裏接受了為期壹周的國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題培訓。這壹次對我來說是難忘的。它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也激起了壹顆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年輕的心。
13上午,吳教授從“文化”的起源、國學熱興起的原因、東西方文化差異、中國傳統文化之光等方面為我們帶來了“文化經典與人生智慧”的精彩講座。吳教授是壹位博覽群書的學者,貫通古今,舉手投足間盡顯儒者風範。他真是“滿口詩情畫意,自命不凡”。
下午,劉玉堂教授給我們做了壹個關於“楚文化的正能量”的有趣講座。劉教授妙語連珠,用生動的楚故事帶領我們領略楚文化。
14上午,彭宏偉教授用幽默的方式給我們講解了“家風傳承與國風復興”。
下午高偉教授以清平調為切入點,給我們帶來了對古代有誌之士“大我”境界的新認識。幾位教授,學識淵博,學識淵博,用他們淵博的知識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采。雖然短短的講座只能讓我壹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卻點燃了我進壹步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幾位教授通過生動的事例向我們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也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啟發了我的思考。比如高瑋教授講唐詩宋詞的審美功能,她以李白的《清平調》為例,問李白寫這些詩有沒有反諷意味,以此激發我們思考。本文通過對李白、唐太宗和楊貴妃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特征的綜合分析,為我們生動地呈現了幾個人物形象:有豪情壯誌的才子李白、癡情仁厚的國王唐太宗和聰明多才的妃子楊玉環。最後揭示出李白寫《清平調》是壹顆赤子之心,不帶諷刺。在短短的三個小時裏,我們從唐詩中談到了唐朝的歷史,從文人的心聲中談到了儒釋道的精髓...內容詳實,引用廣泛,為我們以壹種新穎的方式研究唐詩打開了大門。
在高教授的講解中,我看到了精煉古詩詞中的生動形象。我在厚重的古籍裏看到了崇高理想的高尚情操,放棄了小我,保留了小我;我看到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為什麽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可以培養出壹批仁人誌士,而現在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這樣的人物卻鳳毛麟角?我想,也許是因為外來腐朽文化的沖擊,中國人失去了判斷力和信仰,最後只能跟著直覺走,變成了利己主義者。現在網上有壹個詞叫“精致利己主義者”,就是衣著光鮮甚至喬裝打扮,以利己主義為核心的人。他們情商極高,但他們的第壹要務是滿足自己的興趣。他們是外來腐朽文化沖擊的產物。所以,我覺得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小我”精神,教育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當務之急。毫無疑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誠信為本”、“為窮則樂”的精神,應該永遠是我們社會的脊梁!
經過這幾天的學習,我被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深深吸引。是文人寫的唐宋詩詞,經典畫面浮現在我眼前。是千年前楚國的編鐘,清脆的音樂在我耳邊回響;他是經典和歷史子集中的偉大人物,他高尚的人格激蕩著我的心靈。作為壹名人民教師,我將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播種在每壹個學生的心中。
#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經驗精選4#
最近學習了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小學校長李成全的《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策略》講座視頻。我很受鼓舞,也收獲了很多。我來說說我自己的經歷。
第壹,當前學校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現在的學生中,很多人在家裏都是親人疼愛的,就像家裏的“小太陽”、“小公主”壹樣。
所以他們有很多問題,缺乏合作和奉獻精神,缺乏“謙遜”“友善”等品質,所以很自私。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師應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教育學生,促進學生成長,使他們成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和建設者。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是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的需要,是學生個人成長發展的需要。
第二,孔子的教育思想應該進入現代學校,生根、開花、結果。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壹,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中國現代教育應該具有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風格和色彩。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壹些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啟發和指導意義。
第三,孔子教育思想在現代學校中的應用
孔子曾說“教有無類”,並將這句話付諸實踐。孔子創辦私塾,打破了政府和貴族壟斷學校教育的特權,給了普羅大眾學習的機會。今天中國的教育均衡發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因為教育還存在不公平的現象,比如城鄉差別,東西差別,沿海和內地的差別。
孔子說,“仁者愛人”。教師要用“仁”去愛學生,去影響學生,去啟發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人性的溫暖,從而受到良好的啟蒙。關心學生是師德的要求。
子曰:“溫柔,則君子”。今天的老師應該意識到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明白只有充滿高雅文化的校園,才能造就溫文爾雅的壹代君子。教師要從孔子思想等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教育學生,使他們成為現代“四有”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孔子關於學思結合、知行合壹的言論啟示我們,教師要告訴學生如何學習,學思結合,做到知行合壹,言行壹致。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這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原則。我們的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孔子提出的“學而不厭,教而不厭”,對我們今天的師生仍有啟發和指導意義。教師要研究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教師應該在自己辛苦的教學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從而更加熱愛教育事業。
總之,學校和老師應該註意從傳統文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教育學生,使他們將來成長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經驗選5#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傳,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風範。沒有傳統的延續,就沒有今天燦爛的文化之光,而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所以我們中華兒女應該繼承中華文化,發揚傳統美德。
文化是壹個民族的根,漢字是其文化之根。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被譽為:無聲的詩,無痕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有壹種古韻古香,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中國人對書法的欣賞其實是長在骨子裏,溶在血液裏的。字和人壹樣,是由心而生的,所以書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對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審美情趣產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書法。
諸德孝為先。“孝”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尊老之風真摯而深遠。古人雲:“孝為德之本。”孔子也說:“孝是立人之本。”這壹切都意味著,孝是壹切社會道德和生活的基礎。千百年來,孝道已經深深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流淌不息,永不停息。“孝”的語境為中華民族註入活力。孝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孝。
書法是中國藝術文化的靈魂,孝是中國道德文化的根。
我們應該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和魂。沒有根,參天大樹不會生長,沒有文化根,就沒有社會文明。它是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和世界文化的根。我們的國家只有觀察人類文化的進步,才能用人文精神教育世界。“亂要以武為本,治要以養文為本。”所以,在傳承文化,弘揚美德的同時,也要重視人文,才能化為人間。
是什麽支撐著我們強大的祖國在五千年裏熠熠生輝?我覺得應該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文化的根深深地紮在土壤裏,深深地印在每壹個華夏子孫的心裏,因為這是我們的信仰,是我們心中湧動的力量。中華傳統美德為我們的靈魂註入人文精神,使我們的國家走向世界文化之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來源,註入到每壹個中國人的心中。
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或許,我們還在平凡的窗邊舞動青春;也許,我們還在挑戰人海戰術中的艱辛;也許,我們還在成堆的文字資料中敲打著歲月...但不忘我們的初心,放眼人性,化為世界。我們要秉持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譜寫歷史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