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後,教師由院長聘任,而職工則是聘用。除了保留原來的學院老師,英語和日語的新科目都是由留日學生聘請的。當時老師都是男的,人數是六個。從1913開始,成都市優秀師範學校和川東師範學校的畢業生來校任教,人數增加到13。1934,學校開始聘用女教師,開始增設工作人員崗位,工作人員由事務總監聘用。1942,人均工資69元。
1942年,聚奎新建高中,教師人數仍采用聘任制,增至34人。教師和校醫由校長聘任,工作人員由校長任命,工人由事務主任聘任。同時發放大米,高中教師月收入1.5鬥(90斤),初中教師月收入1.2鬥(72斤)。到1947,人均俸祿已增至4.5鬥(270斤)。從65438年到0950年,在舊體制下繼續聘任教職員工,但人數達到60人,其中80%以上是北大、仲達大學、武大、川大的畢業生,教職員工質量達到頂峰。1952.教師聘任制改為教育部門的調配聘任制,工資采用民主方式考核,以人民幣支付。65438-0956進行工資改革,根據學歷、教學經歷、工作量、工作質量評定工資。教師的月工資在43元到78元之間。隨後幾年,教師數量基本穩定。到1960,老師人數還在60左右。
1962之後,縣裏縮減了中學規模和教師數量。從1966文革開始,學校逐漸關閉,到1970,教師減少到只有6人。1972學校恢復辦學,接收黑石初中所有學生,招收高級中學推薦新生。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到26個班,教師從各區抽調,增加到29人。次年進壹步擴大辦學規模,從各區抽調14人,教師增至53人。隨後幾年,教師人數保持在60人左右。1982之後,教師數量也逐年增加。到1997年,教師人數從82人增加到138人。同時,自1997起,教師享受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等相關福利。從2001到2004年,缺員教師的數量從學校調入和選拔到大專院校。由於學生急劇增加,教師人數迅速增加,到2004年,學校教師人數擴大到257人。
2004年成為重慶市重點中學後,師資的缺乏采取了高效的從學校到學校選調的方式,並輔以調動。2006年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施辦法》建立了崗位績效工資制度。2007年,學校制定了《聚奎中學教職工考勤管理制度》和《青年教師成才計劃》,加強對教師的管理和培訓。2009年,區教委出臺《江津區義務教育學校及教職工績效考核辦法》,其中基本績效70%打入教師個人工資卡,獎勵績效30%通過考核發放。由於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每年從各高校中選拔十余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到2012,學校有教職工292人,其中專任教師246人。專任教師中,除3人具有大專學歷外,其余均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教師水平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同時,由於新分配大學生的不斷加入,教師隊伍日趨年輕化,專任教師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
鑒於青年教師比例較大,學校加大了師資培養力度。采取多渠道、以點帶面、壹對壹等措施培養青年教師。除了組織教師參加主管部門的培訓,學校還通過派遣教師出國、校際交流、專題講座、帶老帶新、集體教研等方式促進教師成長。同時,積極鼓勵教師參與教育研究。
學校培養特級教師3名,省市勞動模範2名,省市優秀教師3名,國家骨幹教師1名,重慶市骨幹教師8名,重慶市優秀班主任3名。
表2:學校獲得省部級榮譽個人名獎。頒獎單位時間四川省勞動模範張,四川省政府1984,四川省勞動模範陳,四川省政府1987,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李誌烈,國家教委1989,重慶市優秀教師何,重慶人。人民政府1989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人事部1995張躍國重慶市優秀教師重慶市人民政府2003柯全國綠色優秀教師教育部、環保局2004趙全林重慶市勞動模範重慶市人民政府2005閆華斌重慶市優秀教師重慶市人民政府2007學校職業教育在職職工近302人,其中專任教師271人這兩年,老師們基本普及了筆記本電腦和多媒體在課堂上的使用。教師發表論文200余篇或獲重慶市級獎,獲江津市級獎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