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職工是我國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的壹種社會現象,是計劃經濟長期積累的矛盾在就業問題上的集中反映。目前,在我區,隨著國有和集體企業改革的進壹步深化,全區下崗職工人數和失業率壹直呈上升趨勢。再就業形勢嚴峻,已成為影響全區工作發展的嚴重社會問題,直接關系到全區經濟發展繁榮和社會安寧穩定。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我們的壹項緊迫任務。當前,要把擴大就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把改善創業環境、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加快經濟發展,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根據中央和省市關於下崗職工再就業的決定,明確了要實現的目標,提出了存在的問題,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理論和經驗。
壹、街道再就業工作的現狀
(1)下崗職工大量增加,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當前,我區面臨的壹個嚴重困難是下崗職工增多,就業壓力加大。隨著體制轉軌、結構調整、企業減員增效,下崗職工和失業大幅增加已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截至2008年底,據統計,我區從業人員5萬余人,失業人員約3500人,其中大部分來自國有和集體企業。通過區領導的努力,實現就業再就業3402人,其中下崗職工216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明年情況會越來越嚴重。隨著許多工廠的破產和重組,大量的人將加入失業大軍。明年我區高中畢業生、職業院校學生、高校畢業生不少於1000人。據統計,事業單位“隱性”富余職工也在20%以上。這部分“隱性”富余職工會隨著機關事業單位減員增效步入下崗職工行列,這就是問題的嚴重性。
(2)再就業難。目前,我區原有國有集體企業規模難以擴大,原有崗位已經飽和。部分企業由於主客觀原因處於轉產甚至停產狀態,整體上處於排出勞動力狀態,根本不具備吸收新增勞動力的就業機會。因此,從今明兩年看,我區下崗失業人員基數將遠高於再就業人員基數,失業人數將繼續擴大。
(3)下崗職工的無序性更加突出。目前我區下崗行為極其無序,有政策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很多企業和行業的領導借機甩包袱,把包袱轉嫁給社會。因此,政府應加大改革力度,加強對企業用工制度的宏觀調控,有效規範下崗行為,變無序為有序。
(4)再就業要整體操作。目前,再就業不是壹個暫時的政府行為,它將成為壹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因為中國勞動力資源供大於求的現象將長期存在。我區雖然成立了“再就業服務中心”,但各行業主管部門和有下崗職工的企業都成立了相應的再就業服務機構,與原有的鄉鎮、街道辦事處勞動服務所壹起,形成了再就業網絡,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總體上看,這項工作在統壹指揮和協同作戰方面還不夠有力。鄉鎮、企業、街道、居委會之間還缺乏溝通和橫向聯系,工作流於形式。另外,通過調查發現,我區失業人員中有壹半以上不是通過再就業網絡找到工作的,主要是通過親戚朋友等各種社會關系的幫助。可見,我區再就業服務網絡的作用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因此,加強再就業的整體運作成為想再就業的失業職工的壹致願望。
(5)下崗再就業政策宣傳不夠。很多下崗職工不知道再就業政策,不知道應該享受的優惠政策,不知道如何辦理各種手續。
再就業中的“二”問題
(壹)培訓內容和形式單壹。從現有情況來看,短期培訓多,長期培訓少;初級培訓多,中級培訓少。很多培訓只是走個形式,半天也是個再就業培訓。在培訓內容上,很多只是看文件,聽匯報,聯系實際技能培訓,所以培訓後往往什麽技能都掌握不了。有些培訓機構不知道下崗職工想學什麽,只是按計劃招生,培訓的種類和課程不符合市場需求。很多下崗工人重新從事360線以外的新職業,如送菜、送郵件、護理、保潔、小手藝、家政服務等。沒有多少培訓機構開設這樣的課程。還有很多下崗職工想承包農村的荒山荒地,發展養殖業,但是因為沒有農業方面的技能和經驗,不敢輕易邁出這壹步。在農村發展起來的下崗工人,有多少是經過再就業培訓中心培訓的?他們只註重技能傳授,而忽視指導和心理教育。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個體失業後會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影響其參加技能培訓,導致盲目擇業,容易導致再次快速失業。
(2)不確定的風險因素給就業和再就業帶來相當大的困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應該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因此,下崗失業人員也必須堅持市場化原則,引導他們通過勞動力市場自主擇業、自主創業、實現就業。但是,當前和今後相當長壹段時間,勞動力市場仍將處於絕對供大於求的局面,大部分失業人員缺乏相應的市場就業競爭力。因此,對於大多數失業人員來說,僅靠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實現再就業將是相當困難的。
(3)失業人員的就業觀念與就業企業的就業觀念仍存在壹定偏差。壹些下崗職工的擇業觀念至今沒有完全改變,不願意幹臟活、苦活、伺候人。有關部門舉辦過多次下崗職工再就業招聘會,很多失業人員對胖瘦挑三揀四,導致近年來舉辦的每次再就業招聘會的成功簽約率都沒有提高。當然,用人企業也存在很大的問題。企業的用工觀念歧視性很強,特別是在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學歷歧視、待遇歧視等方面,對擴大再就業規模影響很大。
勞動力市場發展緩慢。政府負擔不起失業者的再就業,也不應該。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勞動力市場和中介服務組織盡快發展成熟,通過市場化的再就業機制安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然而,我區勞動力市場中介服務的發展壹直處於不成熟狀態。其突出表現就是現有的城鄉分割、區域分割、部門分割。碎片化現象更加突出,市場資源無法有效整合。如何培育和扶持職業介紹機構和中介服務組織,是壹個值得深入研究和整體設計的重要課題。
(5)因家庭原因導致就業困難的特殊條件或因素,其中壹部分人無法從事長期穩定的工作或因故遠離家庭,這無疑成為他們實現就業的難點。
三。再就業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壹)充分發揮政府促進就業的職能,建立和完善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以科學的職業指導、信息網絡和公共就業服務為基礎,建立和完善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在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中國的就業制度和就業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家改變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就業制度,逐步過渡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就業。實行國家促進就業、市場調節就業、勞動者自主擇業的市場就業新機制。完善的市場化就業機制主要包括科學的職業指導、完善的信息網絡和全面的公共就業介紹服務。
1,科學的職業指導和全面的公共就業服務。職業指導是指職業中介機構、咨詢機構或教學培訓機構,為求職者(或學生)和用人單位提供職業咨詢和指導服務。幫助求職者科學擇業,幫助用人單位招人。今年以來,我區積極實施職業介紹和“壹站式”就業服務政策,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積極開展再就業援助行動,區就業服務機構積極推行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培訓申請、檔案管理、社會保險“壹站式”服務,極大地方便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截至目前,已舉辦招聘會65場,開設了微機、車擋、機械制造等壹批專業培訓,為900多名下崗職工介紹了工作崗位。但總的來說,我區職業指導工作仍處於較低水平。我們既要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又要立足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掌握勞動力合理開發利用的規律。職業介紹機構應經常分析當地勞動力資源、勞動力供求和就業發展趨勢。收集和匯總就業信息,運用政策引導和現代科學手段和方法,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提供職業咨詢服務。
(2)根據社會需求進行職業分析。職業介紹機構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社會需求,分析當地壹些有代表性的職業群體的性質、特點、發展趨勢和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用於引導求職者了解社會職業的情況和要求,使其認識到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各種職業只是體現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從而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增強自己的競爭意識和創業能力,努力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3)幫助求職者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適合的職業。職業介紹機構可以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對求職者的職業性格、能力、氣質、性格進行測量和評估,從而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分析適合自己的職業。
(4)引導求職者正確擇業。職業介紹機構要根據社會需求和性格特點,引導求職者合理擇業。根據專業要求,介紹他們到相應的培訓機構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的專業能力。
(5)幫助雇主選擇合格的工人。職業介紹機構應深入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和對勞動者素質的規範,並提供科學的手段,幫助其選擇符合各行各業需求的合格勞動者。
2.完善的信息網絡。目前,我區尚未建立完善的就業信息網絡,這對再就業工作是壹個很大的限制。就業信息網絡主要依靠計算機網絡的互聯,形成終端之間的信息流和* * *共享。在已建立就業信息網絡的地區,充分利用網絡的流動性和信息獲取的便利性,建立了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四級就業再就業信息網絡,極大地方便了再就業人員了解就業信息,使他們能夠隨時了解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尋找就業機會。對於我們地區來說,政府應該加大這方面的投入,順應發展的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網絡來提供。
(二)建立下崗職工動態管理,形成勞動力資源管理新體系。下崗職工動態管理主要是指建立下崗職工基本信息檔案和就業再就業數據庫,及時了解人員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下崗職工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目前,我區下崗職工動態管理取得了壹定成效。據統計,已有近萬人進入區勞動服務部門動態管理範圍。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做好下崗職工的動態管理,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利用已建立的各級勞動保障中心,深入調查,了解情況。我區在鄉鎮、街道、居委會建立了勞動保障中心。為使服務有的放矢、心中有數,各級勞動保障中心要對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登記,做到知萬家、知萬般情、點人皆知、知人名。挨家挨戶登記居民就業情況、就業願望、經濟狀況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等。,並做好歸檔和建卡工作。
2.提供就業信息,及時推薦就業,實行崗位壹人,下崗壹人的政策,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工作效率。
(3)以發展特色經濟和功能社區建設為契機,為下崗職工提供多層次、寬領域的再就業服務。今年以來,我區把擴大就業放在首位,積極抓就業發展,經濟發展到哪裏,就業發展就跟到哪裏。截至目前,通過招商引資、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企業破產重組和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拉動了經濟增長,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促進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新增就業4276人。其中,新增商業企業770家,工業項目1160個,市場安置職工680人,社區新增就業387人,個體戶、個體戶、聯合就業1270多人。農村勞動力輸出6911人,其中市外5340人,省外1543人,國外28人。為進壹步為下崗職工提供再就業服務,必須結合我區實際,搞好特色經濟發展和功能社區建設,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1,發展特色經濟。經濟發展是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關鍵因素。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滿足下崗職工的再就業需求。只有經濟發展了,政府才能把更多的專項資金投入到再就業工程中。從我區實際出發,搞好周村區經濟實際上是壹個如何搞好縣域經濟的問題,而搞好縣域經濟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縣域特色經濟。我們認為,從發展特色經濟的角度出發,要搞好我區的經濟發展,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要擺脫“大而全”和“小而全”的觀念,樹立“不求多,但求特色”和“不求全,但求全”的新經濟觀,要以整體思維的觀念審視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從全省(市、自治區)、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新格局中,選擇自己經濟發展的“坐標”。
(2)改善投資環境。壹是營造適應經濟發展的思想輿論環境,樹立“投資環境也是生產力”的觀念。二是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要改革現行市場準入制度,降低企業註冊門檻和設立成本,禁止行政壟斷和行業壟斷,規範市場秩序,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壁壘。三是營造優質服務環境。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和減少行政審批。第四,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堅持依法治國,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
(3)構建“三大機制”。要從根本上解決縣域特色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促進縣域特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著力構建縣域特色經濟發展的“三個機制”:壹是建立合理的經濟結構。結構決定質量,結構決定效率。要以市場為導向,面向國際國內市場,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建設符合市場經濟基本要求、充滿生機和活力、發展潛力足、市場競爭力強、運行質量高、效益好的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二是建立先進的技術進步體系。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縣域經濟裝備和技術水平,增加特色產業和產品的科技含量。培育縣域經濟創新機制,提升人才、技術、信息競爭優勢,為縣域經濟發展搭建信息平臺。三是建立靈活的經濟運行機制。要加快資源整合和企業兼並重組,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培育和完善市場體系,按照經濟規律的要求,實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專業化推進、產業化發展,形成縣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新機制和新模式。
2.建設功能社區。從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的角度看,建設功能社區的主要內容是規範發展社區服務業。根據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需求,因地制宜設置各類便民服務項目。大力鼓勵和支持社區服務業發展,在促進家政服務社會化的同時擴大就業。公安、交通、園林、環保等部門要根據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需要,積極配合社區建設,努力開發保安、保潔、護綠、交通協管、文明乘車監督等公益性崗位。今年以來,我區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新增就業崗位387個,促進了再就業工作。但是,我區的社區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為搞好我區社區建設,完善社區功能,通過深入發展社區服務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我們認為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認真落實優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過發展社區服務擴大就業,政府必須放松在社區服務領域的商業政策,鼓勵人們根據市場需求創業。特別是對微利服務項目,要落實稅收、工業費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比如在上海,經認定的勞工組織,三年內可免交營業稅、所得稅等地方稅,以及除法定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外的其他社會繳費。總的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出臺多少新的優惠政策,而是落實好現有的優惠政策。對參加社區就業的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可帶入壹定扶持資金,享受壹次性創業補貼支持。對從事社區服務業的人員,收入達不到壹定標準的,可從相關資金中補貼到規定水平。總之,在不減少原有國家財政對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支持的前提下,變被動領取救助金為支持社區職工,用好資金;並提高資金到位速度,加快資金運作周期。此外,社區就業促進領導小組要籌集資金,為從事社區服務業的普通勞動者提供貼息貸款或銀行貸款擔保,切實解決資金困難。
(2)協調合作,簡化手續。再就業是關系到社會穩定的大事。社區就業涉及工商、稅務、規劃、勞動保障、城管、衛生等各個方面,各個管理機構都有自己的管理權限。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協調和簡化手續,為符合條件的經濟實體提供便利。對有意創辦經濟實體或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的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經認定符合開辦條件的,可以砍掉各種復雜冗長的手續,由勞動保障部門或專門機構進行確認,其他站暢通無阻。
(3)引導城市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創辦社區服務業或者到社區服務機構就業。國家可以出資,政府各級勞動管理部門可以為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提供專業技術培訓,以及如何開辦和管理社區服務業的培訓,通過培訓了解開辦社區服務業的程序和管理知識,促進更多的下崗職工自主創業和就業。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解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必須從多方面考慮,真正落實各級政府關於再就業的政策,落實“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方針,正確處理發展經濟、維護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關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中國的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