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先生曾經在浦發銀行工作,後來因為壹些原因離職,去了美國學金融。現在是銀行營銷管理專家。
他講了壹個事件:有壹天,沈先生的壹個在浦發銀行工作的朋友向他求助。那個小夥伴正在營銷壹個剛來上海做生意的臺灣省客戶。他有3000萬現金。本來聯系還好,但是聯系了壹段時間後,客戶就失去了聯系。這個小夥伴覺得事情可能不好,這個客戶很可能被其他銀行營銷了。
但據他之前了解,客戶有兩個孩子想上國際幼兒園,壹直沒進去。因為沈先生曾經是教育專業的研究生,所以我的朋友都向他求助。有什麽辦法可以幫忙介紹這兩個孩子去上海好的國際幼兒園嗎?很巧的是,沈老師正好有壹個人脈很廣的本科生在上海壹個不錯的國際幼兒園做高管,這件事就解決了。這個客戶也是沈先生的小夥伴營銷的。
於是這位小夥伴請沈先生吃飯答謝。在答謝宴會上,小夥伴說自己很尷尬,向沈老師提了壹個要求,壹個問題。具體是什麽問題?沈先生已經賣了關子。這時候壹般人可能會問“能不能把這位同學介紹給我”,然後利用這種關系,多爭取潛在客戶的孩子,多營銷客戶。或者結識這個同學,然後和他們學校聯合搞活動,把他們學校的學生家長營銷出去,因為畢竟這個學校的學生家庭非富即貴。
沈老師尷尬的心理:小夥伴提出這樣的需求我該怎麽辦?我到底該不該介紹?如果是介紹,小夥伴們該怎麽做?這畢竟是我的資源。
“妳能搞定小學嗎?”這就是小夥伴的問題!現在上幼兒園了,但畢竟和別人沒什麽交情。其他銀行介紹小學,被挖走怎麽辦?做生意不是丟壹單,而是持續維持。
上面的故事發生在大約10年前,現在10年過去了。客戶的孩子已經上初中了,這個客戶從3000萬變成了44億,壹直是浦發的優質客戶!
沈老師說:“這個小學能辦嗎?”他印象深刻,深受感動。的確,壹個客戶要想繼續發展,就必須從現在到未來看問題。我們很難做壹個新客戶,尤其是新的大客戶,但是如果我們把關系從它的童年壹直保持下去,壹直維持到它變大,那麽這個客戶就永遠是妳的,這就是垂直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