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教育心理學培訓經驗總結

教育心理學培訓經驗總結

教育心理學是高等教育的分支之壹,心理學的正確應用可以幫助人們感到舒適,特別是對於工作壓力大的媒體工作者。接下來跟隨我的腳步來看看教育學心理學的培訓經驗總結。

教育心理學1培訓經驗總結

通過對“十二五”繼續教育必修課的學習,我對《教師職業道德與理想》和《教育心理學》兩門課程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深刻的感受。

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使我更加忠誠於人民教育。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不僅要求我們的教師發揚蠟燭精神,更要求教師自覺服從黨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甘當天梯,做辛勤的園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投身於教育事業,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用自己智慧的鑰匙打開學院派學生步入科學知識的大門。用他們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讓我更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教師只有具備這種道德情感,才能有強烈的願望去做好教育工作。千方百計教好學生。孔子說:“愛他們,能努力嗎?”?總之,可以不教嗎?“事實就是如此。

能夠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讓我明白了自己應該事事以身作則。教師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教師勞動中影響最大的部分是“以身作則”,也就是說,教師用自己的知識、思想品質和人格魅力教育學生,任何層次的學生都自覺不自覺地把教師當作自己的榜樣。老師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參照物,所以人們常說“老師是鏡子,學生是老師的影子。“以身作則要求教師言行壹致,舉止端莊大方。否則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

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不僅可以促進我們實現理想,幫助我們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也是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基礎。

讀了《教育心理學》,回顧我們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學現象其實與書中的理論不謀而合,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是有指導意義的經驗。

經常抱怨孩子上課不認真,學習成績不理想。原來很多孩子厭學,不敢去學校,不敢見老師。對這些心理學理論的極大了解,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幫助,讓我不再“盲目操作”,按“理”行事,有章可循。用愛、感情和心靈去教育。要把“心靈的籬笆”變成“心靈的花園”,就要用善良澆灌它,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思考做研究。好好愛護它,讓它永遠青翠,花團錦簇,碩果累累,真正給孩子帶來成長和終身發展的快樂。部分原因在於“學習無助”,而且不僅僅是學習的問題。

對於孩子來說,由於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能力相對較弱。如果總是失敗,他們對事物的興趣就會大大降低,尤其是需要長期努力的活動,比如學習。而壹旦對學習失去信心,就很難繼續學習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所以,對於孩子,壹定要給予更多的鼓勵,讓他們品嘗更多的成功,體驗更多成功帶來的喜悅。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把繁重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動力,有了內在的動力和興趣,學習才能變得輕松。同時,在經歷了更多的成功之後,孩子也會更加自信,更加願意去嘗試困難,去面對挑戰,去戰勝自己,這樣才會有良性循環,不斷進步。

因此,教師職業道德是貫穿教育全過程的精神支柱。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讓我受益匪淺。我會壹直用它來鞭策自己,讓它成為我教育中的壹盞明燈!

從運用教育心理學發現學生、關愛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我、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如何運用心理學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有成效。

教育心理學培訓經驗總結2

最近通過教育理論的培訓和學習,特別是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知識,了解了很多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收獲很大。與此同時,我也反思和深入思考了自己對現行教育體制和機制,以及中國的教育目標和培養目標的批判,那是建立在沒有理論,沒有系統知識的基礎上的。通過對兩門學科的學習,我認識到,要成為壹名優秀的教師或教育者,不僅僅是簡單的課堂說教,而是集知識、技術、智慧、經驗和反思批判於壹體的綜合性教學行動者。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和思潮下,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年齡特征、不同生活習慣的學生,作為壹名合格的優秀教師,應該是壹名以知識和智慧、道德修養、教書育人、激情創新、教師的學術素養和職業素養,帶著熱情和同情心,充滿動力和想象力,從事平凡和不平凡的社會發展的先鋒。它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操作技能和心理技能),保證國家教育目標和培養目標的實現,提高課程和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身心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最有力保證。也是實現國家生產力發展、科技水平提高和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最有力、最可靠的保證。正如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誌所說,“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要想認識到我國在前沿科技領域的匱乏和落後於發達國家,教師可以培養出大量振興國家科技的人才。因此,作為優秀的教師,我們應該為我們的職業感到自豪,我們應該在教育教學中默默耕耘,我們應該肩負起培養祖國優秀骨幹的責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以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社會人才。我非常重視和珍惜這次兩課的培訓,為的是用更多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知識去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育者的教學行為,用科學的方法論指導我對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和機制,對中國的教育做出公正合理的指導和批判!

下面說說我最近學習的心得:

首先,我知道壹些基本的理論知識。通過對教育學的系統學習,了解教育學的歷史發展過程,綜合因素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個體發展的相關知識和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以及教學、課程理論、班級管理等與教師密切相關的教學活動。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初步了解教育學的發展,學習的基本理論,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學習遷移,態度和品質的本質與培養,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以及與教學過程相關的心理學,如教學設計,教學測量與評價,教師心理學,學生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這只是本次培訓中的壹般系統知識。以下結合教材《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對我國教育體制和機制中的明顯不足和明顯缺陷進行簡要評述。接下來我將把中國目前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序號的形式進行訓練。

問題之壹:由於受古代教學思想的影響,我國的教育制度仍然具有很強的階級性、專制性和剛性。縱觀我國教育的發展,從古代的孔孟到程朱理學,儒家教育思想在我國古代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再到漢代的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隋唐的科舉制度,程朱理學以及明代以後的八股文。我國的教育領導權完全掌握在統治者手中,導致了教育的絕對性和階級性,同時教育範疇和手段過於僵化,這是古代教育的剛性。但中國* * *產黨上臺以來,對教育的領導並沒有放松,教育仍然過度偏向於為政黨和階級服務。我們現在的教學課堂和形式太簡單,太死板,學生成了做題的機器。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我們的政府和我們的黨放松其在教育中的政治象征作用,給予學校教育和地方教育更多的自由和領導權。教育在某種程度上相對獨立於政治,有利於教育的民主和發展!

第二個問題:經濟的發展與教育的發展背道而馳。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中國的學校教育並沒有培養出世界級的人才。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發展與教育發展不同步。中國的教育支出不到國民經濟的4%。教育投入不足,所以很多學校在基礎設施和教育設施上投入不足,這壹點在高校更明顯。我認為,壹個民族、壹個國家要想永遠保持自己的相對人才優勢和經濟優勢,教育支出應該占國民經濟收入的10%,以促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個問題:教育目的不明確、課程結構不合理、教學方法陳舊是影響我國教育質量的最關鍵因素。由於政治的影響,中國的教育目的體現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力,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和它抽象的空洞的三段話能包含我們國家所有的教育目的嗎?事實上,教育目標的制定仍然不夠全面和合理。中國的課程結構過於簡單是不爭的事實。小學基本上以語文、數學、英語為主,但根據課程標準,我國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綜合實踐課。我覺得這種沒有評分的課程,對很多學校和學生來說都是被忽視的,沒有用的。在中學教育中,我們采用學科本位的課程,分為文科和理科。我認為這種學科劃分是必要的,應該突出學生獨特的興趣和愛好。目前,我國許多教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只系統地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只知道引導教學的模式,而從未嘗試過發現教育、情境教學和合作學習。所以很多老師只是灌輸學生的知識,而沒有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這對學生個性和創造力的培養空間是非常不利的。我覺得這也是我們教育失敗的壹個方面,也是我們培養不出優秀人才的壹個重要原因。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日本在這方面做的最好。日本為初等教育分配了優秀的年輕教師。從心理學角度看,小學教育是培養學生個性、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而在我國,恰恰相反,小學配備的是最底層的教師。

問題4:道德教育是寫出來的,說出來的,但沒有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踐。我們中國的教育非常重視道德教育(以及態度和道德的教育)。德育課從小學壹年級就開始開設了,但是我們中國和中國的學生素質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我認為道德教育是壹個內化的過程。是我們從遵從到認同再到內化的過程。皮亞傑的認知道德理論,科爾伯格的道德困境,我覺得是培養學生道德教育的好方法。掌握這些道德修養方法,需要教師的知識素養和能力。同時,道德的形成也要重視家庭的道德教育,這是檢查和監督孩子道德的有效手段。

問題五:由於傳統教育背景,老師管理過於隨意,班級管理相對落後。在我國,由於受班主任能力和素養的影響,我國中學班級管理存在著共性問題。而且因為分數的影響和班主任的專業權威,班主任的班級管理過於隨意。還有就是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不高。我覺得這些問題不是每個班主任都有的,而是我們國家的中學教育普遍存在的。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樹立民主的教育思想,尊重學生,要求我們班主任積極與學生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建立朋友般的師生關系。班主任是班級建設的設計者,是班級組織的領導者,是人際交往的藝術家。這反映了在以班級為導向的現代制度化教育體系下,對班主任角色的重視。

第六個問題:學校教育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現有的教育體系中,小學、初中、高中基本不開設心理學課程,大部分大學也只是正規地開設幾門課。這說明我國的教育制度不是以學生為本,不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不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預防心理疾病,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的健康發展,為教育教學提供理論依據。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要作為壹門重要的學科,真正教會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或者提供心理咨詢和治療。

第七個問題:中國的教育不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學校教育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基本為零。在很多教師的教育思維模式中,有個性的學生就是那種壞學生。事實上,個性和個性是創造力的重要特征。在教學中,我們不忽視或孤立有個性的學生。我們應該因材施教,註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

問題8:教育資源在空間上分布不均。在我國,由於經濟發展水平和長期歷史的影響,我國國民經濟整體上是東部地區相對發達,中西部地區相對落後,城市發展相對較快,農村發展相對落後。中國經濟發展的這種雙重不平衡導致了中國教育的發展,同時也呈現出相關的問題。目前,在壹些落後地區或偏遠鄉村,教育投入和教育教學基礎設施相當落後。在西部的廣大農村和中東部壹些人口相對較少的鄉村,連學校老師都相當缺乏。要改變這種空間失衡,需要國家和教育部門加強扶貧教育,提高財政對教育的支持力度,紮實紮實地促進當地教育的發展。

當然,由於我們的社會處於過渡地帶,我們的教育體制和機制也面臨著重大轉折。我們應該認真反思,為什麽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下,培養不出某壹方面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