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1:落實中小企業就業政策,吸引畢業生。
加大企業用工政策落實力度,篩選確定符合享受政策條件的企業和人員,主動聯系宣傳政策內容,指導企業做好補貼申報工作。推廣“直補快辦”模式,進壹步優化辦理流程,確保隨申請、隨認定、隨審核發放。深入工業園區和企業工廠,上門發放政策服務指南,告知政策申請流程和辦理渠道。
任務二:公共* * *部門穩崗擴崗。
做好黨政機關和國企招聘工作;支持事業單位拿出崗位招聘應屆畢業生;為基層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區工作者、公安輔警、科研輔助人員等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擴大“西部計劃”招錄人數,擴大“城鄉社區專項計劃”;深入實施“三支壹扶”計劃,8月底前完成筆試、面試、考察、體檢、人員任用等工作。
任務三:服務和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創業者。
舉辦第四屆天津“海河蔡穎”創新創業大賽,對獲獎項目給予人才項目、專項投資、創業擔保貸款、貼息、融資服務等扶持措施。深入實施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全年組織3萬人參加創業培訓,有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可免費參加創業培訓。定期開展創業導師指導培訓、創業經驗分享會、創業沙龍等活動。加強創業孵化平臺建設,提供政策代理、成果轉化、跟蹤支持、咨詢服務等壹站式服務。
任務四:開展壹系列招聘對接活動。
開展大中城市高校畢業生聯合招聘、民營企業服務月、百日招聘專項行動等招聘對接活動。針對應屆高校畢業生和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每周提供壹次小型化、專業化的招聘對接服務,每月提供壹次全面的線下招聘對接服務。及時為待業青年組織特色便捷的招聘。
任務五: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
紮實開展公共就業服務“六進”校園活動,及時為畢業生送去政策宣傳、招聘服務、就業指導、創業服務、職業培訓、困難幫扶等服務。建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定點聯系高校制度,對境內就業任務重、壓力大的高校進行結對幫扶。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高校設立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站。開展高校畢業生檔案移交接收服務行動,做好檔案移交工作。
任務6:為離校的失業畢業生服務。
啟動未就業畢業生信息對接。重點宣傳招聘渠道、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名錄、實名制登記渠道,將具有本地戶籍的畢業生求職納入服務範圍。建立實名制求助賬號,明確“壹對壹”求助的責任人。對有就業意願的,至少提供1職業指導、3次職業介紹、1技能培訓或就業實習機會;為有創業意向者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政策支持;對於暫時沒有就業意向的,做好狀態記錄,及時跟進服務。
任務7:提高青年的特殊技能。
開展“愛天津市,強技能,促就業”專項活動,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鼓勵企業和職業院校采取校企合作、訂單式、定向等培養方式,開展“企校雙師師徒、工學交替培養”新型學徒制培訓。支持各區、相關部門、工業企業、職業學校等。圍繞產業發展方向和布局,舉辦各級職業技能競賽、在職培訓和技術競賽。鼓勵全市青年技能人才積極參加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振興杯”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天津選拔賽。
任務八:提高就業實習質量。
深入實施就業見習招聘計劃,以科技項目、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為重點,開發壹批科研見習崗位;為制造業龍頭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開發壹批技術技能見習崗位;開發壹批面向事業單位和國企的管理培訓生崗位;面向城鄉社區組織和基層服務平臺,開發壹批社會服務見習崗位。全年招聘崗位2.6萬個,組織654.38+0.2萬人參加就業實習。
任務9:結對幫扶就業困難畢業生
以貧困家庭、城鄉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和殘疾畢業生為重點,制定“壹人壹策”幫扶方案,實行動態管理。做好困難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發放工作,繼續對離校未就業的困難畢業生進行結對幫扶,優先組織培訓實習和推薦就業。建立登記失業青年救助臺賬,動態記錄救助情況。
任務10:簡化手續,維護就業權益。
以“雙隨機壹公開”為手段,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的抽查檢查,依法打擊“黑中介”、虛假招聘等違法行為,及時查處濫用試用期、不簽訂勞動合同、不依法支付工資等行為。自2023年起,不再發放就業登記卡,簡化優化落戶、檔案轉移、登記就業等流程,提供集體戶口、社會保險轉移等服務,更加方便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流動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