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細化疫情應急預案:學校要成立新冠肺炎疫情處置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明確職責分工,責任到崗,任務到人。準確摸排師生健康狀況,學校提前向全體教職工宣傳普及疾病防控知識,對全體教職工開展疫情知識和防控技能培訓,制定應急預案,組織模擬演練。加強防控條件保障,學校向全體教職工發放開放流程圖,落實消毒防疫措施、疫情防控物資和資金,提前儲備日常防控和應急處置所需物資。
3.設置臨時應急隔離空間:學校應設置與其師生規模相匹配的隔離觀察區,場地應遠離師生密集區。建築相對獨立,易於管理。房間應通風良好,配有獨立衛生間等設施,有取暖設備,避免使用中央空調。隔離觀察區應分為清潔區和相對清潔區,並有明顯標誌。潔凈區是醫療、消毒、保潔等工作人員的工作場所,相對潔凈區是密切接觸者的生活場所。依托校內或校外醫療機構,配備適量的醫療專業人員。同時配備相應的保安和保潔人員。
4.放學後發熱事件的報告和應急處置:在校期間,學生如出現發熱、幹咳等疑似新型冠狀病毒癥狀,應主動向學校疫情防治領導小組老師報告。同時向班主任匯報。班主任通知發熱學生立即做好自身防護,由班主任或應急小組老師陪同(穿A級防護服),兩者距離2米以上,在學校隔離室等待指定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同時電話聯系學生家長,提前告知學生病情及相關情況,與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告知病情進展。如果轉診病人不包括新冠肺炎,應急小組應及時通知現場登記的相關人員。返校後,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的學生由校醫院專業人員觀察14天,早晚兩次檢測體溫,建立健康臺賬。非寄宿制中小學由學校和監護人在家觀察14天,必要時進行核酸檢測。若轉診患者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學校應立即向當地疾控中心和省教育廳報告,並配合當地疾控中心進壹步核實學校初步認定的密切接觸者,確定密切接觸者名單,並將密切接觸者轉運至集中隔離觀察場所進行隔離觀察。
5.如何處理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主要包括:與患者同住宿舍的人,發病前與患者同班2天且2米內無防護的人,其他密切接觸且無防護的人。學校要配合疾控部門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並指定專人進行控制、動態觀察、信息報送,保障重點人群的生活和學習。受控人員應在宿舍內集中控制,並在宿舍入口處設置明顯標誌。人員只能在宿舍內活動,戴醫用防護口罩,盡量減少人員之間的身體接觸,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非寄宿制中小學的密切接觸者必須在學校或社區指定的場所進行集中隔離觀察,不能回家。有條件的應固定專用廁所,每天消毒65438±0次。房間每天通風兩次,每次30分鐘,晚上睡覺時窗戶要有縫隙。所有生活用品應有專人使用,並單獨清洗消毒。室內區域每天消毒,禁止無關人員外出參觀。以宿舍為單位建立健康臺帳,進行動態健康觀察,早晚兩次檢測體溫,並上報院(科)。有發熱、幹咳等癥狀者,立即隔離,送往醫院。新冠肺炎感染被排除後,發熱病例被納入正常管理。病愈或隔離期滿後的學生,須持《病愈返校證明》或《解除隔離證明》到學校衛生機構審核確認註冊,憑學校衛生機構出具的證明方可復課。出院後建議患者繼續做好隔離工作,監測自我健康狀況14天,出院後第二、四周進行隨訪和復診。學校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時,應立即對患病學生進行隔離,學校保健醫生應立即向當地疾控中心報告,在疾控中心指導下確定密切接觸人員,並對相關環境進行消毒。
6.隨時消毒:消毒人員應在疾控部門的指導下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消毒後及時清洗消毒手。根據疾控部門的指導確定消毒範圍,對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進行消毒。)、個人物品、排泄物、嘔吐物(包括口鼻分泌物、糞便、膿液、痂等。)的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隨時通報。疑似病例所在班級座位及其前後三排座位噴灑有效氯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劑或擦拭消毒2-3次。
7.終末消毒:疑似病例送醫院救治後,當地疾控機構應按照《疫點消毒通則》(GB 19193-2015)的要求,及時組織學校環境終末消毒。
8.防控疫情人人有責。再次提醒廣大師生和家長,及時報告疫情突發情況,做好應急處理,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戰爭,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