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往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缺陷造成的。因此,安全教育和培訓的內容必須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1.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有效杜絕“三違”現象
所謂人的不安全行為,包括生產過程中采取安全措施、誤操作、不按規定方法操作等。對大多數事故原因的分析表明,“三違”(即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為了消除人們在生產中的不安全行為,安全教育和培訓必須從員工的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培訓三個方面入手。
安全意識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勞動紀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提高企業管理者和職工對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為安全生產奠定思想基礎。勞動紀律教育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安全生產條件,減少工傷事故,確保安全生產的必要前提。
安全知識教育是提高員工安全技能的重要手段。其內容包括企業的基本生產情況、生產工藝流程、經營方法和工藝流程;電氣設備的安全知識;企業防火、防爆、防中毒的基本知識;個人防護用品的性能和正確使用方法及知識等。
安全技能教育是鞏固員工安全知識的必要途徑。了解設備的性能、功能和結構原理,能夠使用、維護和保養;能夠正確操作流程;能對潛在的危險和事故隱患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發生事故後,能按照事故應急預案正確處理。
2、辨識不安全狀態,進行危險源辨識評價和管理教育。
所謂物的不安全狀態,包括生產過程中可能導致事故和危害的設計缺陷、設備缺陷、防護措施和安全缺陷。
識別物體的不安全狀態,首先要識別生產裝置和生產場所存在哪些危害,即存在哪些危害(危險),會傷害到誰(什麽);受傷是如何發生的。識別危險源時,要充分考慮危險源的來源和性質,識別危險源的類型,如火災、爆炸、撞擊、中毒、窒息、觸電、輻射、設備腐蝕等,以及這些危險源發生後的後果是什麽。然後,采用相應的評價方法對識別出的危險源風險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裝置和生產現場存在的危險源制定相應的治理和控制措施,實施動態管理,從而實現對危險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消除事故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