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型和實戰型講師如何相互學習?
眾所周知,培訓領域的講師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實戰派和學術派。長期以來,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象,同時也在壹定程度上存在著“文人相輕”的現象。其實作為培訓師,壹個常規的開場白就是讓學員有壹個空杯心態,開放學習。作為我們的訓練者本身,難道不應該從自身做起,公開學習嗎?我知道我們的培訓師是壹群熱愛學習的人。今天我想說的是“學院派和實幹派怎麽樣”。經常聽到壹些培訓師說:我們踏實!聽起來好像實戰派比學院派優越,其實不壹定!有句話說:“再好的講師也會有瑕疵,再差的講師也有可取之處。”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互相學習,知道怎麽學,學什麽。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互補:1。論理論基礎和文化基礎,學術講師在校園,有專業背景,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文化基礎,大量閱讀前沿信息;實戰派以實踐為基礎,所有理論都來自提煉,或者說“拿來主義”,缺乏對理論基礎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建議實戰派向學院派學習這壹點,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內功越深,外在呈現越精彩。2.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壹些實戰型講師的課程內容是點面結合,或者只是東拼西湊,缺乏內在的、系統的邏輯。在這壹點上,學院派略占優勢,他們的課程設計清晰,邏輯性強。所以我們實用派不妨向學院派學習這壹點:在課程設計上註重內線,力求完美。內線越清晰,外線就越容易理解。3.在實際案例的選取上,大部分實際授課老師都有實踐經驗,有很多實踐經驗,案例的選取來源於實踐,更貼近客戶的現狀,讓學員直接受到案例的啟發,同時得到有效的方法並應用於實踐;而學術講師的案例在針對性和創新性上略遜壹籌,不太容易聯系實際,所以學術講師可以借鑒實戰派,在這方面稍作努力。案例越貼近現實,越能支撐學生。4.在課堂氛圍調動方面,實戰型講師在課堂氛圍調動和互動環節的設計上非常用心,現場氛圍主動設計,可以充分發揮體驗式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體驗學習,更符合成人學習的特點。學院派很少關註這壹點。互動越多,收獲越大。學習的方法有很多。聽同行的課也是壹種學習,但培訓師學習的不僅僅是課程內容,還有講師的個人修養、授課風格、課程設計以及與學生的分享。中國對培訓的需求正在上升。希望各位同仁,無論是學術還是實踐,都從自己做起,開放學習,博采眾長,把最好的課程貢獻給我們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