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無錫師範大學的歷史沿革

無錫師範大學的歷史沿革

1991年2月,江蘇大學任命顧牟(上述)為督學,負責籌辦第三所官立師範。9月17日開學,武昌起義爆發後不久停課。1912年4月,學校復課,改稱省立第三師範(簡稱第三師範)。顧任校長(1921年辭職,由繼任教務主任。顧先生以日本教育為典範,治校嚴謹,以為校訓。學校分預科(壹年)和本科(四年),也有工作坊。1913年9月4日成立附屬小學,1923年成立鄉村分校。三師第壹屆本科畢業23人,到1927年已畢業十三屆,共計500余人。三師的老師各有所長,有說服力;學生勤勞樸實,學而不厭。當時是教育部授予的。

五四運動期間,第三師師生群情激憤,上街遊行,抗議北洋軍閥政府犯下的叛國罪,這是無錫愛國學生運動的第壹聲。1919年6月,無錫學生聯合會成立,由第三師範學院學生擔任正副主席。“五卅”慘案發生後,第三師範學生聯合臺灣各校支持上海工人鬥爭,學生吳恒通被任命為“無錫後援會”首任主席。1925年,* *制片人雲來我校演講,播下了革命的種子。許多積極分子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如黃和關,他們先後加入了《* * *》的制作人。1926年後,學生中出現了革命地下組織,第三師在全省乃至全國頗有聲望。

1927年6月,第三師範改為江蘇省無錫中學(簡稱奚仲),前師範改為初級中學,後師範改為高級中學師範部,另增設高級中學普通部。1932年10月命名為江蘇省無錫師範學校(簡稱省錫師)。十年間,校長多達五位,先後被王克仁、周逢典、陳倫、沈培賢、周本宰所取代。這所學校有十二個班級。學生成立各種研討會,請老師指導。學生們互相學習,研究成為慣例。許多著名學者在該校講學,包括馬、、韋、胡適、陶行知、章太炎、沈鈞儒、黃炎培、孟憲成、、羅素(英國)、杜威(美國)等。

1931年“九壹八事變”後,錫中學學生組織了200多人的宣傳講座團,到四鄉“喚醒鄉民* * *共赴國難”,導致年底全省大罷工。1935年,面對日本天皇玩弄“華北自治”的陰謀,全校教職員工發出通電全國的宣言,決心“為國捐軀,不計壹切犧牲”。“壹二·九”運動中,全校學生不顧督學的“勸阻”,打開鐵門,沖破軍警的阻撓,投入到抗日救國運動的洪流中。1932年,* * *青年團地下支部成立。1933年,在地下團組織的發動下,全省七個地方的十壹所中學聯合起來,“反考試”鬥爭展開並取得勝利。

1937年11月11日,錫師被日軍飛機轟炸,被迫停課。25日,錫城淪陷。原校長周雨欣赴滬,幾經周折,同意加入私立長洲中學招生。九月壹號開學。後來,為了照顧蘇北學生的困難,1939年2月,在泰興縣“龔雪”設立了西施分校。日軍占領租界後,王偽政府接管學校,師生隨即抗議抵制。為了保護學生,周校長於1942年更名為“私立文明中學”。就這樣,上海大學的師生團結壹致,堅持辦學,直到抗戰勝利。

1945年10月,國民黨江蘇省政府派顧官為校長到無錫準備復學。錫師被日軍糟蹋後,滿目瘡痍,滿目淒涼。在校友的支持下,1947年下半年基本恢復,學生陸續回到本部。聘請了第三師範的老教師授課,學生們認真學習,刻苦鉆研。第三師範以來的優良校風得到繼承和發揚。

當時迫害與反迫害的鬥爭相當激烈。國民黨軍事訓練教官、特務頭子傅對學校實行法西斯軍事管理制度,從事間諜活動。1948年冬,國民黨軍警來校抓捕愛國學生,校長施仁福到縣警察局解救,被拘留。在全體師生的抗議下,縣長下令釋放石仁福和被捕的學生。解放前夕,以高、許為首的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地下組織,利用讀書會等多種鬥爭形式,團結提高學生,保護學校,迎接無錫解放。

舊中國三十八年,錫主培養了2600多名畢業生。他們大多數都在為教育事業努力工作。他們有的在解放後被評為特級教師,有的後來成為著名的科學家、藝術家、學者,有的參加革命後在黨的培養下成為優秀幹部。周水平、楊、王建山、、黃、吳亨通、等先烈為祖國和人民奉獻了自己,為母校的歷史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4月,無錫解放,錫分區進入新的歷史時期。5月,蘇南軍事管理委員會文教部派白濤同誌、劉定漢同誌接管學校。首先,廢除國民黨的法西斯管理體制,通過民主選舉成立校務委員會,由原校長施仁福任主席。1950年1月18日,無錫師範黨支部正式成立,周誓任第壹書記。同年,團支部派出民兵近百人,改為總團支部。

解放後,錫師師生發揚愛國傳統,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各種政治運動,如參加生產自救運動,積極支援抗美援朝戰爭,參加西南服務團、土改工作隊等。在1951年至1952年開展的“三反”、“五反”和思想改造運動中,西施是蘇南各類學校的試點單位。

經過三年的恢復期,從1952年到1956年,學校規模有了很大發展。1952年10月,尤英同誌來到學校任校長,同時從蘇南中學抽調骨幹教師充實錫師教師隊伍。成立政治輔導室,團總支改為團委:學生班級由2個平行班增加到6個平行班,最多時8個平行班。除此之外,還有速度老師班和簡單老師班。壹個新的圖書館和教學樓,以及壹個可容納1000多人同時就餐的食堂。增加了大量的教學儀器和書籍。自1953年以來,學校堅決貫徹“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的指示,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提高教學質量。1954年畢業的四個班,師範院校招生人數和成績均居蘇南師範學校之首。畢業班的每個人都樂於服從分配,為當地教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1956年12月,西施黨支部改為黨總支,薛宏昌來到學校擔任黨總支書記、副校長。1958年2月調入無錫師範學院後,1965年回到任黨總支書記,周、範、陶群先後擔任黨總支書記。1957年7月,劉接替尤應任校長僅半年,隨後孫靜初任校長,直至1962年12月逝世。1957年,我們開始實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實行勤工儉學,緊縮師資,減少教學時數,學制縮短兩年。1960年,面對三年自然災害,學校實行八字方針,校領導帶領師生艱苦奮鬥。經過調整,教育質量得到了提高。

文革十年災難深重,師範系停止招生三年。教育先後舉辦了半年壹期的“紅教師班”、兩年壹期的師範班和四期“工農兵”新教師班,培養了1000多名教師,為緩解當時無錫中小學教師嚴重不足的狀況作出了貢獻。

粉碎“四人幫”後,學校很快恢復了正常秩序。1978年6月,薛宏昌改任黨支部書記、校長。學校密切關註知識分子政策的實施,這幾乎是不公正、虛假和錯誤的。取消了文革時期建立的連隊制,恢復了教研組,調整了師範部和中學部的教師,工作重心轉移到師範部。新建了五層教學樓,添置了電教設備,豐富了圖書資料,學校各方面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1978年,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召開,國家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錫司在撥亂反正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改革,邁上新臺階。1979年,停止培養初中教師的大專班和中學部,確立了“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的工作目標。當年招收新師範生。1980年,錫碩士再次被確定為江蘇省重點師範學校。1981年暑假取消了中學部。1983年,盧茂學同誌來到我校擔任黨總支書記。1984年,錫師被確定為全省師範學校教育改革試點單位。學校按照鄧小平同誌“三個面向”的精神,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引進了壹批骨幹教師,明確提出通過改革,把無錫師範學院建成師資水平高、管理效率高、畢業生質量好的全國壹流師範學校。

1985年9月,負責錫礦司近30年的薛洪昌同誌退休,由範進賢同誌接任。1986年,高國強同誌任我校黨總支副書記,主持黨務工作。從1988年開始,學校進行了以“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考核獎勵制、工資總額合同制”為內容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1989年4月,魏同誌到學校擔任黨總支書記。1991年6月,王右軍同誌被任命為黨總支副書記,主持黨務工作。1994年,學校被評為無錫市綜合改革先進單位。

這期間,學校壹直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成立了政教處。通過各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等。,學校開展了創建優秀班集體活動,思想教育工作成效顯著。1989年6月,全國師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代表來校考察,1990年以來,全國師範學校校長培訓班學員多次來校考察,對教師給予了高度評價。1991年1月,學校被市教委評為開展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示範學校。1991年5月被評為無錫市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先進單位,並連續保持了全市文明單位的光榮稱號。

1984年以來,學校全面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切實抓好“三字壹句”等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考核,提高了學生的教學能力。1986年被評為全國普法先進集體。從1989年9月開始,學校試行。家庭教育委員會發布的三年制中等師範學校新教學計劃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必修課、選修課、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課有機結合。1985年春,省教育廳確定無錫師範學院為全省首批培養專科教師試點單位。同年9月,從全省師範學校畢業生中選拔出四十名優秀學生到“三月二”分段大專班學習。1986年,全國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系列研討會在我校召開,我校總結的《面向未來的探索》壹文發表,得到了國家教委、省教委和兄弟師範學校的壹致好評。無錫幼教培訓中心成立於1986年底。1988年6月,因“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教師方向明確,成績顯著”受到國家教委表彰。學校加強了對外交流,美國、加拿大、德國、泰國、日本等國的教育團體先後來校訪問。1993年,省教委批準學校招收五年制大專班。為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學校采取多種形式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實施中老年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藍色工程”,每年舉辦論文評比和學術交流活動。初步形成了壹支結構合理、業務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學校拆除了舊校舍,新建了音樂樓、學生宿舍、食堂、禮堂、實驗樓、體育館、辦公樓,改造了教學樓、南樓,新建了“滴水穿石”、“尊師重道”、“揚帆遠航”等人文景觀,擴大了綠化面積。教育設施設備明顯改善,學校被評為“無錫市園林單位”。

壹九九四年九月,負責錫礦近十年的範進賢同誌離職,由李富興同誌接任。同年,林建坤同誌來我校擔任黨支部書記、副主席。1995年6月,學校制定並通過了無錫師範學院“九五”發展規劃和2010遠景規劃。學校積極推進師範辦學條件規範化,啟動師範教育現代化,逐步實現師範專科化,取得了顯著成效。1996年至1997年,學校新建了科技樓和幼師培訓中心樓,改建和新建了圖書館、體育館、教學樓等現有建築,並在科技樓配備了工作室等現代化教育設施。1997年底,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省級師範學校辦學條件規範化驗收,成為無錫市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校。

1996年,學校停止招收中等師範學校。1997年招收全部“五年壹貫”和“三兩階段”大專班,1999年在全省率先實現大專化。辦學之規,史上之最。專業設置根據基礎教育的新發展,開設了綜合文科、綜合理科、音樂、信息技術、自然電教、英語等專業課,形成了壹定的辦學特色。專科班畢業生走向全省各地,成為教學骨幹,其中不少成為江蘇省名師、省級特級教師。《中國教育報》等報刊對學院的辦學經驗進行了報道,在省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辦學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學校在推進專升本的同時,加快了名特優教師隊伍建設。截至2000年底,學校擁有國家級專家1人,省級特級教師3人,省級“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無錫市名師1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7人。兩名教師先後獲得國家曾憲梓教育基金獎,壹名教師獲得省紅杉杯銀獎。引進了7名研究生,40名教師參加了研究生課程,派出了4名該省的訪問學者。教師隊伍的整體結構和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1997年,林建坤同誌調任無錫市教委領導,陸同誌來校擔任黨總支副書記,主持黨務工作,2001年8月離任。學校按照黨的十五大精神,更新教育觀念,強化創新意識,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校進壹步加強德育工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調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為突破口,實施全省“135”教學現代化工程。在加強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基本科學文化素質。廣泛開展“園丁科技教育行動”,普及現代科技知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能,加強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培養。學校十分重視教育和科研,有5個課題分別被列入國家和省重點項目。校級項目“五年制義務師範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中期研究成果獲江蘇師範大學樹勛杯科研壹等獎。學校連續兩次獲得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等稱號。

2000年2月,李富興同誌離任,陳誌傑同誌接任社長兼黨支部書記。2002年8月,師與羅氏合並,組建新的江蘇省無錫師範學校,同誌任校長,鄒同誌任黨委書記。2005年5月,學校成為江蘇教育學院無錫分院,更名為無錫高等師範學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秉承“弘毅”的校訓,西施教師形成了“真誠求實、博學自強”的校風,“尊師重教、寬容通達”的教風,“誌存高遠、勵精圖治”的學風,形成了校園人文精神。

進入新世紀,面對我國師範教育改革發展的挑戰和機遇,學校大力實施“研究型學校”戰略,開展“弘毅杯”教育教學系列活動,成立無錫錫師培訓中心和網絡管理中心,恢復校刊《錫師教育》(後更名為《無錫師範學院學報》),積極穩妥地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實現後勤社會化。調動各方積極性,大膽探索提高辦學水平的新途徑。

錫師現在是五年制大專。2006年1月,學校撤銷教研組,設立人文、數學、外語、現代教育技術和藝術體育等五個系。語文教育、數學教育、信息技術教育、英語教育、藝術教育等專業在省內同類學校中處於領先地位。自2006年以來,錫大師已發展成為無錫唯壹的雙語教師培訓基地。學校自2003年開始培養五年制非師範專業(高職)大學生,規模不斷擴大,質量穩步提高,深受社會好評。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其中享受國家津貼專家1人,省級教師1人,省級特級教師6人,省級“333”項目培養對象2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1人,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2人,市級教學能手10人,市級教學新秀7人。師德高尚,工作精湛,教學嚴謹,管理規範。

2006年10月,無錫師範學院與無錫工業學校合並,實現了職業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這是繼2002年師與羅氏順利合並後,學校發展史上新的裏程碑。陳誌傑同誌任校長,鄒同誌任黨委書記。2007年6月,學校與中國企業管理無錫培訓中心聯合辦學,自此學校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規模。2009年5月,鄒同誌離任,同誌接任黨委書記。2010年4月,主席離任,朱同誌接任。

錫主走過了輝煌的壹百年。然而,輝煌屬於過去,“現在我們正從起點大步向前”。無錫師範學院教師隊伍正在全面推進學校管理的高等教育化、辦學形式的多樣化、職前職後壹體化、辦學條件的現代化,努力把無錫師範學院打造成師範與非師範兼容、服務無錫及區域基礎教育和地方經濟的師範教育和金融服務特色鮮明的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