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分為上段、中段、下段三部分,不同節段的操作方法略有不同。操作要點:在整個正骨過程中,確保“關節受力點”不離開復位拇指,在患者頸椎自然範圍內完成復位。復位成功後,拇指會感覺到震動或跳動,有無雜音。
寰樞關節脫位:
1與頸椎第二椎體的連接為寰樞關節。因其形狀特殊,被歸類為特殊頸椎。其特征是寰椎位於脊柱最上端,整個骨骼呈不規則環狀,無椎體,無棘突。主要由兩側的側塊和側塊之間連接的前後弓組成,側塊是兩側骨質肥大的部位,其上有關節窩支撐顱骨,與枕髁形成寰樞關節,下關節面與軸相連。
軸心為第二頸椎,與其他頸椎形態相似,但椎體上有向上突出的齒狀突,稱為齒狀突。齒狀突根部較窄,前方有關節面,與寰椎前弓後方的關節面有關。兩個關節周圍有交織的韌帶和其他軟組織,但兩個椎體之間沒有椎間盤。因此,兩個椎骨的關節比其他關節具有更大的運動範圍。
病因和病理學:
由於寰樞關節的特殊結構和連接,在外力作用的情況下,容易造成損傷和脫位。嚴重者易造成齒狀突骨折或脊髓、神經損傷,引起高位截癱。
癥狀和診斷:
寰椎前脫位多見於寰樞關節脫位。脫位後頭部支撐不了多少,頭向前低,局部酸痛。人們經常用手支撐下巴走路,導致頭部運動功能障礙。嚴重者四肢麻木,酸痛,霍夫曼試驗陽性。x線側位片顯示脫位,局部壓痛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