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肉牛養殖有哪些新技術?

肉牛養殖有哪些新技術?

養牛業是壹個古老而又長期穩定的行業。以下是我精心為妳整理的。讓我們看壹看。

肉牛養殖新技術

飼養標準

適合飼養體重150 ~ 200公斤的肉牛:濃縮玉米0.1公斤,豆餅1公斤,粗玉米稭稈3公斤或15公斤以下的酒糟,尿素50克,食鹽40克,磷酸鈉20克,芒硝15克,瘤胃激素60克。

飼餵體重200-250公斤的肉牛:每天添加濃縮玉米2.6公斤、豆餅1公斤、粗稭稈2.9公斤或酒糟20公斤以下、尿素60克、食鹽40克、碳酸鈣20克、芒硝18克、瘤胃液90毫克。

飼餵體重300-400公斤的肉牛:濃縮玉米5.7公斤,豆餅1公斤,粗玉米稭稈2.3公斤或酒糟30公斤以下,尿素150克,食鹽100克,芒硝45克,瘤胃激素360毫克。

適時出欄:育肥12~18月齡,體重在500公斤以上時,即可上市。埋牛增重劑也要註意天數,出欄前清除時間必須超過90天。

牛根據體重分成幾段,用不同的配料和采食量餵養。飼餵時先餵粗飼料,再餵精飼料,酒糟量為日飼料的1/4,其余用於補充日采食量的不足。為了提高日糧的營養和適口性,可將日糧中的粗料進行部分氨化或微貯。

微型存儲材料的氨化與加工

粗飼料氨化處理:將發黴的農作物稭稈或稻草切成5-7cm長,每100kg與4-5kg尿素和9.3-11.7kg水混合,然後均勻灑在稭稈飼料上,放入池中密封;也可用絹袋包裝,用塑料布疊放密封,溫度控制在10℃~15℃,1周後即可使用,可隨意取用,用後密封。

粗飼料的微生物處理: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稭稈發酵的制劑。首先將稭稈或稻草切成5~8厘米長,加入微生物發酵制劑,按說明書發酵。

肉牛的飼養管理

位置選擇

牛場的選址應慎重考慮,統籌安排,長遠規劃。必須與農牧業發展規劃、農田基本建設和住宅建設相結合,必須滿足現代養牛業的需要。選擇的地點應該有發展的空間。

1,地勢高且幹燥。肉牛場應建在地勢高而幹燥,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低,北高南低,坡度平緩,總體平坦的地方。壹定不能建在窪地或風口,以免排水困難,汛期積水,冬季防寒。

2.土質好。沙壤土是最好的土質。土質松軟,透水性強,雨水和尿液不易積聚,雨後不板結,有利於牛棚和運動場的清潔衛生,預防蹄病等疾病。

3.充足的水源。要有足夠的符合衛生要求的水源,保證生產生活和人畜飲水。水質好,無毒,確保人畜的安全和健康。

4.豐富的草料。肉牛養殖需要的飼料尤其是粗飼料量大,不適合運輸。肉牛場要靠近稭稈、青貯和幹草飼料資源,保證飼草供應,減少運費,降低成本。

5.交通便利。購買架子牛和大量的飼草飼料,出售育肥牛和糞便,運輸量非常大而且頻繁,有的運輸需要風雨無阻。因此,肉牛場應建在靠近公路或鐵路的方便的地方。

6.衛生防疫。距離村鎮主要交通要道、工廠600米,距離壹般交通道路200米。還要避免汙染肉牛養殖場的屠宰加工和工礦企業,尤其是化工企業。符合獸醫衛生和環境衛生要求,周圍無傳染源。

7.節約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8.避免地方病。人和動物的地方病,大多是由於土壤和水中某種元素的缺乏或含量過多而引起的。地方病對肉牛的生長和肉質影響很大。雖然可以預防,但必然會增加成本。所以應該盡量避免。

設計原理

建造牛舍的目的是為牛創造壹個適宜的生活環境,保證牛的健康和生長的正常進行。花更少的資金、飼料、能源和勞動力,獲得更多的畜產品和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在設計肉牛舍時應掌握以下原則。

1,創造適合牛的環境。適宜的環境可以充分發揮牛的生產潛力,提高飼料利用率。壹般來說,家畜的生產力取決於品種20%,飼料40%-50%,環境20%-30%。環境溫度不當可使家畜的生產力降低10-30%。另外,即使飼餵全價飼料,如果沒有適宜的環境,飼料也不能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動物產品;從而降低飼料利用率。可見,建造畜舍時,必須滿足牲畜對各種環境條件的要求,包括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為牲畜創造適宜的環境。

2、滿足生產技術要求,保證生產順利進行和畜牧獸醫技術措施的落實。肉牛的生產技術包括牛的構成和周轉方式、飼草運輸、飼養、飲水、除糞等。,以及測量、稱重、采精授精、防治、生產、護理等技術措施。牛舍的建設必須與該領域的生產技術相結合。否則會給生產帶來不便,甚至無法生產。

3、嚴格衛生防疫,防止疾病傳播。疫病會對養牛場造成威脅,造成經濟損失。通過建造標準化牛舍,為牲畜創造適宜的環境,將預防或減少流行病的發生。此外,在建造畜舍時應特別註意衛生要求,以便於獸醫防疫制度的實施。根據防疫要求,合理進行場地規劃和建築布局,確定畜舍朝向和間距,設置消毒設施,合理布置汙水處理設施。

4.經濟合理,技術可行。在滿足上述三個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建設成本和設備投資,以降低生產成本,加快資金周轉。因此,牛舍建設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風、自然采光等大自然的有利條件,盡可能就地取材,采用當地的建築習慣,適當減少附屬建築的面積。谷倉的設計方案必須通過施工來實現,否則,方案再好,施工技術不可行,也只能是空想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