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活、關註生活、享受生活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試想,如果妳不熱愛生活,對生活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又怎麽可能關註生活呢?如果不關註生活創新從何而來,創新不可能憑空而來。不是神話,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東西。只有熱愛生活,關註生活,享受生活,我們創新的靈感源泉才會永葆青春,取之不盡,我們的生活才會日新月異,豐富多彩。藝術也來源於生活,這是壹樣的。讓我們以藝術為例來證明同樣的道理。
二、正視創新的核心: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通常被認為是智慧的最高形式。這是壹個復雜的能力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創新思維處於最高層次,是創新能力的重要特征。創新能力的本質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創新能力還包括認知、情感、意誌等諸多因素。創新能力就是不墨守成規,不循規蹈矩,不固步自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創新將成為未來社會文化的基礎和核心,創新型人才將成為決定國家和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創新思維是綜合素質的核心。知識既不是智慧也不是能力。著名物理學家勞厄在談到教育時說:重要的不是獲取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只不過是當所有學過的東西都被遺忘後剩下的東西。勞厄的談話絕不是對知識的否定,而是強調知識只有轉化為能力,才能成為真正有用的東西。大量事實表明,古往今來很多成功人士,既不是最勤奮的人,也不是最博學的人,而是壹些思維敏捷、最有創新意識的人。他們知道如何正確地思考,他們最擅長運用他們頭腦的力量。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不僅需要勤奮,還需要智慧。古希臘哲學家普羅塔哥曾經說過:大腦不是壹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壹個需要被點燃的火炬。事實上,他所說的火炬點燃了人們頭腦中的創新思維。
創新首先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頑強的創新精神。所謂創新意識,就是崇尚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所謂創新精神,就是壹種強烈的進取思維。壹個人的創新精神主要表現為:首創精神、進取精神、探索精神、頑強精神、奉獻精神和求實精神(即科學精神)。其次,創新需要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指壹個人產生新思想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即通過創新活動和行為獲得創新成果的能力。哈佛大學校長魯·鄧婷認為,“壹個人是否有創造力是壹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第三,創新要認同兩個基本觀點,即創新的普遍性和創新的可利用性。創新的普遍性是指創新能力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壹種能力。如果只有少數人有創新能力,那麽很多創新理論,包括神創論、發明論、成功學都將失去意義。人的創造力是壹種與生俱來的自然屬性,隨著人的大腦的進化而進化,它的存在形式就是創新潛能,而不同的人在這種與生俱來的創新能力上是沒有區別的。創新的可開發性是指人的創新能力可以被激發和提升。將創新潛力轉化為顯性能力,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後天創新能力。潛力轉化為表現形式後,人的創新能力就會分為強弱。通過激勵、教育和訓練,人的創新能力可以由弱變強,迅速提高。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創新活動的靈魂。實施創新訓練的實質是開發和引導創新思維。有壹句至理名言:“有什麽樣的想法,就有什麽樣的出路。”
第三,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創新能力
培養創新能力,沒有想象力就沒有創新。創新的本質是對現實的超越。要實現超越,必須對現實有獨特的“批判”和“批判”眼光,善於發現和捕捉身邊不正確和不完善的地方。古人雲:“學從思開始,思源於疑”。提問,提出難題,是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壹個問題比解決它更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意識地去觀察和思考壹些問題。通過這種日常的自我訓練,可以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大腦的靈活性。
參加培養創新能力的培訓班,學習壹些創新理論和技術,經常做神創論者和創新專家設計的訓練題,可以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積極參加創新實踐活動,努力用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只有在實踐中,人類才有無數的發現、發明和創新。實踐也可以檢驗和發展創新,壹些重大創新目標往往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才能最終確立和完善。越是積極從事創新實踐的人,越能積累創新經驗,鍛煉創新能力,增加創新人才。創新是通過創新者的活動來實現的,任何創新的想法只有付諸行動才能形成創新的成果。因此,重視勤奮和實踐是創新的基本要求。
第四,永遠學習不變的真理。
我們必須終身學習。學習應該是壹種習慣。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始終把握住社會中最好的東西。
我們要不斷學習,總結,研究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挑戰自己,跟上時代的發展。要以創新促發展,以發展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以發展促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