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本教研的總結與反思——在學校教導處和教研中心的指導下,我們備課組全體成員在完成各自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聽取英語專家報告,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撰寫教學反思和教育教學論文,取得了壹定的成績。
第壹,積極參加校本研修活動,認真寫心得體會。
1.認真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取得豐碩的教育科研成果。
我們備課組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究,老師們取長補短,初步形成了我們備課組“寫作課”和“閱讀課”的模式,備課組的每壹位老師都從中受益。其中,3篇教師論文獲獎,2篇教師論文在報刊上發表,2名教師指導的學生在全市中學生英語模仿秀比賽中獲獎,2名導師獲得優秀導師獎。
2.積極參與講座和評估。
這學期,我們備課組全體老師積極聽課,進行集體討論,總結優勢,發現不足,逐步提高;讓自己的教學風格不斷成熟,為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註入更多的活力。
3.及時反思和總結教學。
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反思自己備課時遇到了哪些困難,有沒有調整教材,為什麽;反思課堂上是否出現意外問題,妳是如何處理的;反思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滿意度或不足。經過不斷的反思和積累,我豐富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學期我們舉辦了骨幹教師示範課,外出學習老師的報告和示範課活動,老師寫教學反思,老師寫講課心得,及時整理資料交給學校教研中心。
第二,繼續學習,全面提升備課團隊的教研能力。
1.自主學習
我們備課組的老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業余時間看壹些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書籍,還有壹些著名教育家寫的專著。如:對教師的建議,校本研究的方面,教師如何評價學生,以及有效的備課,上課和課堂評價。這些書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下定決心做壹名研究型教師。
2.積極參加外面的學習活動。
這學期我們備課組出去聽了壹些公開課,有老師觀摩了臨沂舉辦的省優質課,在備課組做了報告。通過這些活動,我們明白了要把舞臺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做“小老師”。我們要培養的學生,既要有國際視野,又要有本土情懷。他們應該知識淵博,有外語專長。能夠學貫中西,兼容並蓄;有遠大誌向和務實精神;能夠保護自己,善待他人。培養這樣的學生,要把舞臺還給學生,利用壹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開展集體活動,展示自己。
作為老師,不學習不上進,能力就會退步。“教”就是邊教邊學,“學”就是邊學邊學。教育是事業,不是職業。信仰是對價值觀的不懈追求,學習是壹種信仰。作為老師,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充實自己。
三。未來措施
在今後的校本教研中,我們將積極收集反饋,開展聽評活動,開展項目研究,讓每壹位學生都有壹次成功的體驗,開闊學生的視野,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或英語競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利用網絡資源收集有用的教材。
總之,通過本學期的校本研修活動,我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困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小學校本教研的總結與反思2月xx日,壹場“有效落實教學目標”的校本教研活動向全市各小學呈現。整個活動分五步進行:校準-校準-試校準-校準-評價。這種學科教研將教師的關註點聚焦在“教學目標是否有效”上,將課堂觀察的重心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將關註點從教學活動轉移到學習狀態上,從關註教育過程轉移到關註課堂情境上。這次活動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思考和啟發。
壹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實現“教學”的提升
活動中心抓住了“教學目標”這壹導向要素。在教學前,我們的教研團隊根據前測結果對教學目標進行了微調和確立,使目標更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過程性,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學中,老師是以目標為導向的,定義課堂上要教什麽。課後,團隊教師進行後測,評估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這種校本教研從“著眼於怎麽教”轉變為“著眼於教什麽”,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第二,緊扣“教學目標”這壹核心要素,對“研究”進行了改進。
我們團隊對教學目標進行了觀察,並在課後對學生進行了後測,讓“教”的有效性立刻凸顯出來。因此,我們教學和研究的重心自然從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因此,基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效果,對教師的“教”進行分析和反思,將為教師改進教學行為提供依據。這樣,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是非常有效的
第三,強化“教學目標”這壹核心要素,明確“做”的方向
本次教研活動實現了課堂轉型,即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組織教學。以第壹節“校準”為例。在標定之前,教研團隊已經相互配合,進行了教材分析和前測分析,初步定下了目標。根據前測分析的結果,我們團隊進入了第二個環節——“調整標準”,設定了更貼近學習情境的教學目標,確定了“怎麽教”,即明確了教師“行為”的方向,使教師的教學有了更明確的教學方向。
第四,註重“教學目標”的隱性,拓展“學”的內涵
從課堂觀察來看,教學目標也有其隱含性。在吉昌學拍攝的過程中,X老師巧妙地用《說文解字》詮釋了“昌”下“悅”的含義——親切的話,親切的話,然後在課堂上插入了壹段古文,讓我們感受到課堂上充滿了文藝的中國味。如果學生經常受到這類文學的影響,他們的文學素養壹定會得到提高。這壹目標的達成不會在短時間內顯現,但它豐富了課堂的內涵,對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小學校本教研的總結與反思在三個學期的時間裏,我校堅持以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改進計劃過程中應處理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充分發揮同伴互助的作用,將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相結合,在要求個人學習和反思的同時,強調教師群眾教研的作用。為加強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經驗分享和專題研討,學校本學期組織了10公教等系列教研活動。在分管校長的督促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以多種方式開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開展本次校本教研活動的目的是提高全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育觀念的轉變,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研究的興趣,增強教師實施課堂教學改進計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最終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1,把課堂作為教研的主陣地,讓教師得到充分的鍛煉,享受展示。這學期要求每位老師都要做好每壹節課,做到備課深入,上課紮實,教學生動,方法新穎,活動勤,考核平,指導細,減負提質。要把“十字”方針作為我校強化教學中心的意識,走質量內涵發展之路。期末考試時發現,大部分老師都能認真按照學期初的計劃做好每壹項工作,盡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也有部分老師工作不盡如人意,走過場。
2.公開課教學活動豐富了校本教研資料。本學期擬要求12名青年教師定期公開授課。但由於學校忙於迎接省檢的工作,這項工作並沒有進行到底。這學期我居然聽了10青年教師的公開課和兩位老師的講座。通過教學老師的課堂演示,我們驚喜地發現,xxx、xxx等年輕老師,教學基本功紮實,課堂組織和教材控制潛力好,謙虛好學,樂於奉獻。應該說,他們每壹次上課,都是壹種學習和享受,是壹種觀念的刷新。可惜我們大部分老師壹次次放過這個學習機會。
3.根據縣教研室的工作安排,我們舉行了高三學生數學日記和作文的評選推薦活動。數學日記,壹個學生,作文的寫作是我們學校的“軟肋”。只有朱根榮老師堅持每學期指導學生。為了完成縣教研室布置的任務,數學中心教研組組長朱根榮老師帶領數學資深教師齊心協力,高質量地完成了教研室布置的任務。
4.現場比賽的教學設計提高了教師對教材的加工潛力。本學期有13名教師參加了教學設計領域競賽。通過競賽,教師們認識到教學設計是教案的最高形式,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最佳文本材料。雖然教師的教學設計質量參差不齊,但他們對教學設計的認可和追求卓越的態度都值得稱贊和敬佩。為鼓勵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用心撰寫教學設計,根據質量等級給所有參與者頒發了獲獎證書。
5.課堂教學改進計劃實施記錄不全面、不規範。在期末例行檢查中,發現很多教師沒有全面填寫課堂教學改進計劃實施記錄,如兩個課堂教學改進計劃實施案例,有的教師只寫了壹個,課堂教學改進計劃實施總結沒有寫,後面的自評記錄沒有登記。不規範的地方很多。課堂教學改進計劃的案例被寫成普通教案,村裏有的老師在班主任工作上寫筆記,有的甚至抄“六壹”相聲材料。其他項目的信息也不理想。今後要加強對這項工作的指導和引導。
6.重視教學反思,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進計劃。教學反思是教師檢查和評價自己的教學工作,整理教學效果和反饋信息,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發現教學中的成敗和不足的重要過程。撰寫教學反思往往是教師提高自身水平、促進課堂教學改進計劃、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非常重視這壹環節,要求每壹位教師都要認真做好教學反思記錄。但是,真正重視它,認真反思它的老師,也就那麽幾個。這方面今後要加強。
7.加強校本研究,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根據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以及目前的業務情況,我校應充分利用培訓資源,特別是農村設施,加強校本研究,多渠道開展教師校本培訓,拓寬教師知識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每學期學校都要把教師的校本研修情況放入檔案《課堂教學改進計劃實施記錄》,必須促進教師專業理論水平的提高。
我校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取得了壹些成績,積累了壹些經驗,但也存在壹些不足。但我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方法,創新模式,使我們的教研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壹條適合本校的校本教研之路。
小學校本教研的總結與反思。實施課程改革是教師面臨的新挑戰。課程改革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師是具體的實施者,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和方法。個人從以下幾個方面體會。
壹,深入學習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基本理念是突出普遍性、基礎性和發展性,註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壹般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為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這首先要求我們轉變教育觀念,不僅僅是做知識上的權威,不是把書本上的原始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要充當導師、合作者、助手的角色,和學生壹起體驗知識探索的過程。教師只要觀念轉變,就能擺脫舊的束縛,走上創新之路。相反,如果教師的觀念沒有改變,即使面對新課程、新教材,仍然會“穿新鞋走老路”。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把握新教材,在課程教學中貫穿課改的理念要求。
第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重建師生的課堂生活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要標誌之壹,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那麽,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正確理解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已經成為我們的知識。關鍵是課堂教學可以像過去壹樣,不考慮孩子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采用以灌輸為特征的接受式學習模式,應該帶來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的學習模式。
正確理解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不是新課標和教材課改能到位的。關鍵環節還在於老師如何使用教材。
轉變教師的角色意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以知識傳授者的身份出現,以管理者的身份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不容冒犯和質疑。有了這種意識,老師就不可能公平對待學生,真誠傾聽他們的觀點和意見,尊重他們的質疑和創新。在教師的角色意識下,學生只能被動地做知識的接受者、儲存者和反復訓練者。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互動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流意味著每個人的參與和平等對話,教師會有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者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讓位於師生之間的互教互學,形成師生之間真正的“學合壹”;教學不僅是忠實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也是師生共同開發和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實施將成為壹個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課堂開放後,教師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強了。加強教師的目標意識,把課堂教學的教育目標作為壹個整體來考慮;要強化創新意識,壹切以學生發展為本;加強合作意識,教師應走下“講壇”,走進學生中間,與他們進行討論和交流;調控能力要加強,而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情況是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學習,研究課堂調控的藝術。因為對新課改了解的還不夠,所以只能說壹些粗淺的看法,以後會努力學習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