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幫戶經驗
為民接村入戶富民行動是我省的重要決策精神。是解放思想、轉變作風、培養幹部的創新之舉。是夯實基礎、促進發展、造福群眾的務實之策。對此,隨著行動的深入開展,要進壹步深化認識,進壹步深化認識。
壹是提高認識,明確任務。應該看到,解決貧困問題是富民興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性、全局性、基礎性問題。這不僅是壹個經濟問題,也是壹個政治、社會和民族問題。因此,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是發展的總體趨勢,是人民福祉的願望,是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關鍵。開展為民接村入戶富民行動,就是要抓住農民群體,突出農村群眾工作的重點,讓廣大幹部在觀念上尊重群眾,在工作上服務群眾,在情感上貼近群眾,帶領群眾解難解惑,在扶貧開發中惠及群眾,最終實現黨心民心相互融合,幹群雙贏。因此,要把握好節奏,防止“壹哄而上,壹哄而退”,保持全年工作的連續性,最終使幹部受教育,群眾受益。
第二,求真務實,真抓實幹。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重在宣傳引導,扶貧難度大,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緊緊圍繞宣傳政策、反映民意、促進發展、撫慰情緒、強化基礎、推廣典型六大任務,抓住宣傳教育這個關鍵,突出扶貧開發這個重點,壹步壹個腳印。
為民聯村聯戶富民行動的效果,群眾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我們應該盡力為窮人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正所謂“工作要上去,幹部要下去。”執政為民,說到底就是為基層排憂解難,謀福利。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進村入戶,深入群眾,接地氣,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訴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脫貧致富。甘肅省委決定在全省開展“聯村到戶為民富民”行動,這是加快全省脫貧攻堅步伐的實際舉措。此舉必將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和歡迎。
第三,講究方法,力求實效。“為民接村到戶富民”行動直接面向群眾。因此,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非常重要。對此,在與群眾交談時,壹定要放下架子,去掉腔,謙虛謹慎,舉止優雅,心平氣和,耐心細致,不要輕舉妄動。每個隊員都是壹面鏡子,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二是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工作方式。農村和村裏情況不壹樣,制定工作方法壹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深入調研,認真分析,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和建議,特別是聯系村、幫扶群眾的意見和願望,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和群眾智慧,制定科學可行的發展規劃。三、穩中求進,求真務實的作風在這場“聯村到戶為民富民”的戰役中十分關鍵。每壹項工作都要壹項壹項落實,壹項壹項兌現,切忌誇誇其談、空話連篇,能做的盡力去做,不能說的不說,說到做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第四,風格要過硬。在基層,要樸實無華,嚴守工作紀律,不鋪張浪費,不驕不躁,不怨天尤人,不輕言放棄。只有我們用心,用群眾的眼睛去做
這是明智的,我們將在工作中得到他們的大力合作和支持。
第四,創新機制,立足長遠,在長效機制創新上有所突破。既要清醒地認識到“聯村到戶為民富民”行動的艱巨性和持久性,又要認識到“聯村到戶為民富民”行動的緊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創新是動力,創新賦予活力。實踐證明,哪裏有創新,哪裏就有新局面。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既要給單位壹個聯村的著力點,又要給幹部壹個扶貧開發的抓手,使宣傳教育與幫扶解難緊密結合,相互促進,調動各方面關系,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兼收並蓄、各顯神通、促進發展的生動局面。積極響應省、市、縣號召,千方百計將黨員富戶、產業富戶、協會負責人、民營企業家納入“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拓寬了行動參與範圍,不斷增強社會各界幫扶效果,確保全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真正取得實效。
駐村幫扶經驗2。
從去年到現在,我參加“聯村聯戶”活動已經快壹年了。在學校的領導和幫助下,我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已經基本能夠融入結對戶的生活,並且很好的開展了壹些工作,取得了壹些成績。在參加“心連心”活動以來的工作基礎上,我想談以下幾點體會。
壹是堅持“心連心”活動。只有堅持,才能繼續深入調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找到夫妻倆真正需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反映突出問題,紮紮實實為群眾說話,辦實事,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第二,“交心”工作就是做好事、辦實事。結對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是“心連心”工作中的必須。辦了實事,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和實惠,就會更加支持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的決策。當然,作為老師,壹些“軟輸入”也要做,可以做的更多。比如在調查了解民情的過程中,我和村幹部會壹起坐在困難家庭的家裏,他會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當妳看望老黨員時,他會感到黨組織的溫暖。幾句關心和問候,群眾就覺得政府真好,能考慮他們的感受。這些情感上的軟輸入和做實事的效果是壹樣的,和做實事的效果是壹樣的。這說明要做實際工作,也要做“軟投入”。通過“聯村、聯戶、心連心”活動,我虛心向群眾、向基層幹部、向實踐學習,確實收獲很多。從我身邊的群眾和幹部,從我的工作實踐中,我學到了努力工作的態度,毅力,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今後,在繼續向農民學習的同時,我將用心踐行科學發展觀,為農民朋友多做實事、做好事,改變落後的生活習慣,把禮貌之風吹向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