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2.1概念定義
項目管理軟件(以下簡稱項目管理軟件)是指以項目的建設環節為核心,以時間進度控制為出發點,運用網絡計劃技術對建設過程中的進度、費用、資源進行全面管理的壹種應用軟件。包括日程管理、資源管理、費用管理、報表生成與輸出、輔助功能(主要指與其他軟件的接口、二次開發、數據保密等)五大主要功能模塊。).這個概念來源於對國外同類產品的分析和概括,如P3(Primavera項目策劃)、微軟項目、哈佛全面項目管理和哈佛項目經理。廣義的項目管理軟件包括與項目管理相關的各類應用軟件,可以涉及進度、成本、資源、質量、風險、組織等各個方面,是項目管理相關軟件的總稱。
2.2發展概況
國內項目管理軟件的研發始於20世紀70年代,至今經歷了兩次大的變革(見圖1)。
90年代初,標誌是R&D的主體第壹次從用戶本身轉變為專業化的軟件企業。70、80年代多為各用戶單位開發的功能單壹的初級產品,即自己提出需求,自己研發,自己使用。完全是壹種小規模的生產方式,這二十年來發展緩慢。20世紀90年代初,市場經濟催生了數十家專門從事樓宇管理軟件開發的高科技民營企業,軟件開始走上社會化、專業化、商業化快速發展的道路。
20世紀90年代,國內樓宇管理軟件發展迅速。工程造價、工程量計算、鋼筋配料、平面圖制作、標書制作軟件等壹大批新產品湧現。,價格逐漸降低,功能不斷完善,界面友好,操作方便,通用性和實用性增強。
第二次,90年代末,標誌是產品從單機版變成了系統集成。如項目施工方案的設計、概算、工程量計算、進度計劃、資源計劃、成本管理、事務性管理等融為壹體,形成壹個有機整體。運行環境從單用戶擴展到多用戶網絡,壹定程度上實現了企業內部的數據共享。
自2000年以來,項目管理軟件的研發壹直不景氣。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場因素和技術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影響和自身條件的制約,如加入WTO的影響、用戶需求的變化、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進步等。項目管理軟件的發展方向在哪裏?什麽是必然趨勢?怎麽處理?這些問題擺在很多業內人士面前。
3國內項目管理軟件的現狀
3.1外部環境分析
3.1.1機會
(1)積極政策環境。2000年7月,國務院發布《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幹政策》,在投融資、稅收、產業技術、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和培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建設部正在牽頭制定《建築企業管理信息系統軟件通用標準》、《建築信息平臺數據通用標準》等通用標準,規範建築領域信息市場行為。各省市地方建委、定額站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積極貫徹黨和國家的政策,制定了壹系列優惠措施,扶持本地軟件企業的發展。
(2)巨大的市場需求。作為行業專用軟件,項目管理軟件的發展與建築行業本身的興衰息息相關。據統計,我國建築施工企業超過65438+萬家,項目管理部門數十萬個。除此之外,工程監理、審計、建行、甲方等單位也是管理軟件的用戶。長期軟件的需求應該是1萬套,但現在軟件總銷量不到2萬套。加入WTO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國經濟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國內整體建設投資規模將擴大,這將為建築業創造良好的發展機遇,必將刺激行業軟件市場需求的增長。
(3)信息技術在建築業的廣泛應用。20世紀90年代以後,信息技術在中國建築業的應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項目管理軟件的普及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主要表現在:1。網站建設從無到有,形成了政府網站、行業網站、企業網站三個層次。2.廣泛使用的計算軟件和工具軟件。3.以信息技術為特征的自動控制技術在施工中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2挑戰
(1)項目管理基礎工作薄弱。軟件的應用必須具備壹定的條件。目前,影響我國項目管理中軟件應用和發展的主要問題有:1。管理工作不規範。比如各種報表、信息、數據和各種費用項目的劃分,各種文字的標準化程度不高。2.工作過程中的隨機性、工作的非程序化和幹擾性,使得先進的計劃方法、控制方法和程序難以運用並顯示其效果。3.整體管理水平低,各級管理者不能掌握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管理基礎工作薄弱不僅限制了軟件應用的需求,也進壹步拉大了國內項目管理與國際水平的差距。
(2)外國競爭者的挑戰。目前,進入中國建築市場的國外軟件有MS-Project和P3。這些軟件功能強大,專業,知名度高,營銷手段靈活。例如,P3軟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並逐漸成為工程項目管理行業的標準軟件。世界銀行也推薦P3軟件用於大型項目。加入WTO後,國外軟件企業將享受國民待遇,出口補貼政策和政府采購將受到限制,中國不僅產品市場將開放,服務市場也將相應開放,因此軟件市場將完全開放,國內軟件市場競爭將日益激烈。此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外資建築項目將會增加,建築市場將逐步放開。外國工程設計、承包和咨詢單位的湧入將增加MS-Project和P3的市場份額。
國產軟件在功能設置和運行機制上普遍符合國內用戶的需求和習慣,比如雙代號網絡圖、前線功能等。但在用戶界面、報表生成輸出、數據交換、二次開發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這些軟件目前還不能用於國際工程項目。
3.2內部條件分析
3.2.1優勢
(1)技術成熟。國內項目管理軟件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開發出既適合公司又適合項目的產品,部分軟件的技術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令國外同行刮目相看,為開發適合國情的信息化產品奠定了技術基礎。比如北京夢龍公司的智能管理系統Pert,大連同洲公司的項目計劃管理系統TZ-Project。
(2)市場占有率高。據初步估計,國產軟件的市場份額超過三分之二。另外,用戶購買軟件後,需要經過培訓和學習,才能掌握應用。壹旦熟練使用,他們傾向於繼續購買後續產品,而不是轉向其他公司的類似產品。這種消費特征有利於率先占領市場的軟件企業。由於諸多原因,國內軟件企業已經率先占領了市場,並建立了銷售渠道和用戶對銷售渠道的信任。
(3)服務本地化。軟件的價值歸根結底體現在對傳統產業的服務上,軟件產業競爭的核心是服務競爭。經過十幾年的市場發展,國內軟件企業在全國幾十萬用戶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服務體系,滲透到公路、港口、樓宇、市政、鐵路、水利、電力等各個領域。,並能快速響應用戶要求,提供全面的咨詢、培訓和維護服務,這是國外公司短時間內做不到的。
(4)人才優勢。國內軟件開發人員的平均工資低於國際水平,是美國的1/30~1/20,可以大大降低軟件研發成本。此外,國內建築市場運作不規範,用戶需求差異大。而國內R&D人員熟悉市場,容易與用戶溝通,所以開發的產品更符合“中國國情”。
缺點
(1)品牌和品質。國內的項目管理軟件很多,但沒有壹個能像P3壹樣知名。幾十家軟件研發單位“各占壹座山”,國內市場呈現小、散、碎片化格局。在R&D的過程中,普遍缺乏嚴格的測試環節,頻繁的軟件變更和版本升級,導致成本增加,維護困難,給用戶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且,由於缺乏有效的軟件開發管理系統,壹個關鍵設計師的變更往往會嚴重影響軟件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在功能模塊上,國產軟件側重於進度管理,在資源管理和成本管理上遠遠落後於國外軟件。另外,國產軟件無法實現網絡環境下異構數據庫的互聯,也沒有為用戶開放二次開發的接口。
(2)規模小,發展資金不足。目前,國內軟件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自主投資、風險投資和政府投資。大多數企業缺乏正常的融資手段,僅依靠經營利潤的積累和發展。企業規模小,缺乏“重量級”企業,研究、設計、開發和市場開拓能力有限。據統計,50人以下的企業約占40%,50 ~ 100人的企業約占50%,100 ~ 200人的企業僅2家,200人以上的企業無壹家。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