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的快遞物流行業,很多人想到的第壹個品牌就是順豐。
2012年,順豐市場份額達到20%,壹枝獨秀。當時在快遞江湖中,順豐的地位不是少林和武當,而是被世人圍攻的光明頂。“四通壹達”團體賽至今仍被業內人士津津樂道。
2019年,順豐的市場份額已經落後於競爭對手。但是11265438+9300萬元的總收益還是最好的。在壹二線城市的高端市場,順豐依然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順豐作為中國快遞物流行業的開創者,註定要被載入史冊。從卑微上升,經歷了幾次脫胎換骨的進化,成就了壹個企業傳奇。
01
從草叢中升起。
SF的起點是壹個人,他的名字叫王微。
與很多明星公司的創始人不同,王微在公眾視野中的曝光率很低。在中國的輿論場上,低調的企業家總是伴隨著神秘的色彩,被卷入各種神秘的背景中。2009年,順豐率先成為擁有自己航空公司的民營快遞物流企業,因此王衛的“空軍背景”被盛傳。這並不完全是捏造的,但也沒什麽神奇的。
1971年,王維出生於上海。父親是空軍俄語翻譯,母親是江西壹所大學的老師。家庭背景很好,但也不是很特別。七歲時,王偉隨家人搬到了香港。然而,這壹舉動並沒有給他的生活帶來有益的改變。因為父母學歷不被承認,只能從事低端職業,家裏經濟條件相當拮據。高中畢業後,他沒有繼續學業。少年時在香港叔叔手下做苦力,在廣東順德做印染。
後來,王偉成了“水客”。“水客”的誕生,始於民間的互助。來往於香港和內地之間的人們為親友運送信件和貨物,久而久之這已經成為壹種職業。嚴格來說,那時候也是“灰色職業”。“跑碼頭”的王偉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光看到商機是不夠的,還需要時間。
改變命運的機會出現在1992,鄧小平南巡帶來春風,溫暖了粵港大地。香港制造業北移,8萬多家制造業企業遷往內地,其中珠三角占5萬多家。企業進來了,雙方的貨信往來也迅速增加。於是,王偉出招了。
1993年3月26日,22歲的王偉在順德註冊成立了順豐速運——當時還沒有“快遞”這個詞,所以他用了壹個很有香港風格的“快遞”。父親借了他的10萬,6個員工,還有香港砵蘭街租的壹個幾十平米的店面。這是順豐起家時的全部家當。
據說順豐成立後的第壹個訂單是王衛自己扛的,運輸工具是自行車。就這樣開始了從自行車到摩托車、面包車、貨車到自己的飛機、自建倉庫的旅程。過去和現在之間,是星辰大海。
02
順豐快遞“瘋了”
1996,經過幾年的努力,順豐已經部分壟斷了香港的陸運,70%的陸運由順豐承擔。此時的順豐已經不再是水客的聚合版,而是開始了新壹輪向內陸的增長。
初期產品基本都是深港件,港企內遷帶來的需求增長為順豐的成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壹位剛加入順豐團隊的老業務員回憶:“那時候順豐只有十幾個人。大家都圍著王偉,同吃同住。每天的任務是管理市場。我們這些推銷員都瘋了,每天早出晚歸,騎著摩托車在街上走來走去。”
順豐的這壹輪成長充滿爭議,與其擴張模式有很大關系。往好了說,是有物流的企業“自然生長”,往壞了說,是沒有體系的“野蠻生長”。
當時的中國企業普遍沒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概念,更不用說“跑貨運”這種草根行業了。在順德以外,順豐新增的快遞網點大多采用合作代理的方式。每建壹個點,註冊壹個新公司,分支機構歸當地經濟合作作者所有,連成壹個網絡。順豐網點的負責人是公司的中堅力量。他們支付壹定數額的利潤,留下其余的。
順豐在業務運營上采取了簡單的承包方式,業務員劃片分區,每人負責壹個“責任田”。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各區從發展到收獲,逐漸富裕起來。壹位老業務員回憶道,“那時候很多業務員都是騎著摩托車去取送零件,經常有人不幸遭遇車禍。胳膊和腿骨折很常見。SF是我們用生命換來的。”
這種脫胎於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初期的“大承包”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也將企業的擴張速度發揮到了極致。但是,隱患不容小覷。這種“大合同”比後來的正規加盟模式要寬松很多,總公司和分公司之間只有業務聯系,沒有實質性的隸屬約束。
其實在2002年之前,順豐連總部都沒有。此時,王衛的角色更像是順豐旗下大大小小公司的領導者,而不是真正的掌門人。順豐就像壹只巨大的變形蟲,本能地將觸角伸向市場的各個方向。這就是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市場經濟井噴發展的寫照。無節制無序的發展,與活力成正比。
和所有成長期的民營企業壹樣,順豐和國有機構的競爭會造成壹些困擾。順豐的業務被認為是郵政EMS的“飯碗”,抽查、違規、罰款總是不可避免的。生意做大了,市場蛋糕的“真香”也會引來國企大鱷的“摘桃”。
1997香港回歸之際,某大型央企要求海關接手深港零部件業務。如果這步棋成功了,那麽世界上可能就沒有順豐了。好在當時華南已經初步形成了市場規則意識,保護民營經濟不只是口頭上的。各種行政幹預並沒有打斷順豐的成長,央企的“摘桃子”也沒有成功。
順風,順風。
03
切斷西藏的戰鬥
1999,不滿30歲的王微已經淡出了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每天和妻子喝茶打高爾夫,生活十分幸福。誰也沒有想到,風輕雲淡,不過是亮劍的前奏——壹場“斬諸侯之戰”即將開始。
人們普遍認為,王維之所以下定決心接掌大權,斬斷諸侯,是因為壹個投訴電話。這很難令人信服。事實上,順豐的“大合同”模式和松散的聯盟結構走到了這壹步。王微只有兩個選擇:要麽徹底退出SF,讓SF從巨型變形蟲的形態分裂繁殖,消亡;要麽帶領順豐實現經營權集中,提出公司整體發展方向。王微選擇了後者,這是壹個痛苦甚至危險的選擇。
在市場擴張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SF面臨著規模擴張與松散管理結構之間的沖突。網點和人員逐漸增多,各個被“承包”的區域開始形成碎片化的局面。有些地區員工只有自己的經理,不知道順豐有沒有老板。但部分地區領導行為出格,無法克制,與SF關系日益緊張,很可能形成附庸政權。而個別權力和影響力太大的負責人,甚至把自己的事情單獨攬下來。
“老鼠會”的名聲就在這個時候開始悄悄傳開了。混亂的局面不僅讓樂於放權的王衛失去了權力,順豐的口碑也在迅速下滑。王偉要面對的不是投訴電話,而是大量的客戶投訴。
面對被動的局面,王偉性格中堅韌的壹面開始顯現。1999,順豐悄然開始了全國範圍的收電行動。
收權的方式是壹刀切。想留下來就回購所有產權,不然就走。別指望動別人的蛋糕容易。即使產權回購價格合理,後續福利有保障,也難免“拉仇恨”。據說王偉曾經受到過生命威脅。這種正面碰撞只是集權削藩的難點之壹,或許更可悲的是感情關系。
既然定下了“壹刀切”的股權集中度規則,執行的決心就要付出代價。從創業開始,跟著老下屬十幾年,不留情面,不給股份?王微是鐵了心的,壹分錢股份都不會給。據說在這個過程中,他甚至還把曾經在公司上班的父親和姐姐拒之門外。外人很難評價它的優劣,因為評論者不用承擔真實決策的後果,也不用付出相應的代價。
經過兩年的“整頓”,順豐的架構和分公司的產權已經清晰,順豐從上到下完全變成了王衛的“壹人企業”。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如果說順豐的割據權僅僅局限於“爭權”、“爭權”,那是八卦和好奇的普遍看法。想做事,需要權力,但有權力不壹定能做事。當權力集中在王微手中,那麽整個企業戰略轉型的成敗也將由他來承擔。
事實上,王維在集權之初就提出了“差異化管理”,這也是他與範強的不同之處。
順豐的業務太雜。業務量激增,必須放棄——做大宗貨運還是做小件快遞需要決定。這個選擇的方向將決定順豐未來的命運。
2002年,王微成功接掌大權,排除輿論,將公司業務定位為高端快遞,並將總部設在深圳。
這是壹套組合拳。深圳作為國內新興行業的高端快遞,是未來的起點。這個充滿活力、基礎設施發達、政策環境寬松、信息發達、技術密集的鵬城,為順豐未來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從順豐總部在深圳設立的那壹刻起,這家企業就真正走上了面向全國的大舞臺。現在,他所需要的只是壹個展開翅膀展示他的威嚴的機會。
機會總是屬於有準備的人,哪怕看起來是危機。2003年非典來襲,這場災難讓順豐和另壹家企業糾結順豐的命運。
04
逆風
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順豐的大本營廣東成為非典的重災區。幸運的是,SARS更像是快遞行業的壹次機會。因為很多人選擇待在室內,快件的投遞量壹度增加。
但是,疫情對於順豐剛剛起步的全國擴張戰略來說,仍然是壹個巨大的考驗。此時,順豐將目光投向了航空業。
疫情期間,航空公司生意非常不景氣,運價暴跌。順豐便利與長江快遞簽約,成為國內首家使用全貨機的民營快遞企業。長江快遞的5架737全貨機都是順豐租用的,其中3架用來運載自己的快件。
這架全貨機載重15噸,往返於廣州、上海、杭州三個分撥中心之間。除了專機,順豐還與多家航空公司簽訂協議,使用230多條國內航線的專用腹艙負責全國城市間快件的運輸。
這是壹場豪賭。相比郵政EMS和國際四大快遞巨頭,2003年的順豐還是“小哥哥”。毫無疑問,使用空運這種高成本殺手鐧是有風險的。後來的發展證明順豐是對的。
2003年後,順豐年貨運量增長超過50%,快速的規模效應抵消了包機成本。飛機輔助的速度優勢樹立了順豐的品牌形象,迅速占領華東,席卷全國,全國200多個網點迅速布局,開啟了順豐十年的黃金時代。
非典疫情給了順豐逆風飛翔的翅膀,也對中國的電商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非典期間,中關村電腦賣場集體關門,劉開始認真考慮做電子商務,最終走上了全面上網的道路。
同樣受到啟發的還有阿裏巴巴。2003年4月,十八羅漢之壹的孫彤宇從阿裏鐵軍的視線中消失了。後來發生的事情為大眾所熟知——孫彤宇帶領八個人在湖畔花園二次創業,創建了淘寶。當馬雲下令時,孫彤宇承諾在三年內超越易貝。Ebay是當時中國電子商務的老大,這個承諾對於初生牛犢來說確實有點大膽。
5月10,淘寶上線,提前6天。幾天後,淘寶上的商品數量超過了1000。疫情給了新生的淘寶壹個加速成長的環境。疫情期間,大眾對電商模式的接受無疑縮短了淘寶和易貝之間的檔期。最終淘寶只用了6個月就排到了全球前100,9個月排到了前50,12個月排到了前20。兩年後,孫彤宇的承諾成功實現了。
電商平臺的迅速崛起將對快遞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但在非典期間“起飛”的順豐也沒想到後續發展會如此嚴峻。
05
跨境競爭
關於馬雲和王微的傳聞很多。據說馬雲早年曾經遇到過王微,被拒絕了。2008年,王微去杭州見馬雲,希望雙方壹起合作。但這壹次,拒絕的人變成了馬雲。
“相見恨晚”的雙重懷念,從未得到官方證實,但也未被證偽。不過有壹點可以肯定,不管是誰的原因,錯過合資後的順豐和淘寶註定會在電商時代擦出火花。壹邊是順豐,買車前先鋪路,壹邊是淘寶,買車前先找路。最後正面碰撞也不是偶然。
事實上,王衛不止壹次說過,靠人工搬貨不是快遞的最終命運,順豐的運營模式應該從體力逐漸轉向腦力。據說,王微下定決心做電商官是因為2009年,江浙壹帶的順豐哥成功帶貨——他以送貨為契機,向客戶推薦“五芳齋”粽子,短短幾天1萬多個粽子銷售壹空。
自此,順豐開始進軍電子商務領域。
2011廣州日報刊登了對王偉的采訪。王偉表達了兩個重要信息。第壹是整合電商是未來方向,第二是目前不適合上市。
其實順豐入駐電商平臺是產業鏈的自然延伸,不存在邏輯上的障礙。這壹年,順豐全資子公司順豐速運成立,2065438年5月31日正式上線。這是順豐在電商領域的試水。此時淘寶的重點仍是理順平臺運營機制,兩家公司的“跨界競爭”是順豐打響的第壹槍。
然而順豐壹步到位的電商之路並不理想。順豐優選的產品以生鮮、進口食品為主,定位中高端消費群體,采用委托形式的經營模式。2016開始和線上生鮮平臺統壹。2017超過1600順豐優選順豐提出,計劃未來壹年線下門店達到4500家,兩到三年建立上萬家線下門店,雄心勃勃。
但2019年,順豐優選在全國多地關店進行調整。這個曾經被稱為“不能失敗的項目”退出了華東和西南市場。
業內人士指出,順豐的失敗是因為對自己的快遞業務過於自信,在沒有客戶群的情況下貿然定位於高端市場。近年來,各大電商紛紛加持生鮮超市品牌,如阿裏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馬耗資50億拿下的超級物種、劉獨立創辦的7Fresh等,順豐甚至失去了高端定位的優勢。挫折並不意外。
比順豐優選更慘淡的是“情趣商店”項目,該項目成為順豐優選的“出血點”,從2015到2017虧損16億元。關店後,部分店鋪更名為“順豐家”,最後黑客和順豐家全部合並為“順豐家”,是壹次徹底的失敗嘗試。
馬雲於2013正式大規模進入快遞物流行業。跨界起步晚了點,但是很順利。5月28日,阿裏、順豐、三通壹達(申通、童淵、中通、大雲)等* * *成立“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天貓出資21.5億,占股43%。順豐和“三通壹達”各出資5000萬,占股1%。
此後,阿裏在物流領域大放異彩,迅速拿下“三通壹達”,牽手88億,都是高手過招。在主營業務領域,在順豐遇到的狼打虎的情況下,阿裏是每壹只狼背後的龐大人物。
順豐整體轉型走得如此坎坷,與阿裏在物流行業的大力度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局面的形成,恐怕不能用局部措施的得失來解釋,而是產業鏈的大勢所趨。
快遞的訂單流要轉化為上遊的零售消費流,而掌握銷售平臺貨源的電商跨境物流行業是下遊。商業邏輯的走勢是順理成章的,順豐的走勢當然不順利。
面對電商時代快遞物流業的新格局,順豐面臨著新的考驗。此時還不能斷言勝負已分。從1993到現在,無論是好是壞,順豐的每壹次選擇都有“命運決定我”的勇氣。這種不屈不撓的決心支撐著SF壹路走來,應該能走得更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