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藏品遠自原始社會及商、周、秦、漢,近達明、清乃至於近世。
清宮遺存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壹是清王朝和清皇室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宗教等方面的歷史遺存,即宮廷歷史文物;二是明清皇宮數百年間收藏的文玩字畫之類的古代藝術珍品;三是清宮藏書和檔案。
宮廷歷史文物和古代藝術珍品分23大類
宮廷歷史文物和古代藝術珍品,依據其各自不同的質地、形式和管理的需要,又分為繪畫、法書、碑刻、雕塑、銅器、陶瓷、織繡、玉石器、金銀器、珍寶、漆器、琺瑯、雕刻工藝、其他工藝、文具、生活用具、鐘表食品、帝後璽冊、宗教文物、武備依仗、外國文物和其他文物等。***23大類五六十小項。
宮廷歷史文物依其使用功能,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典章文物:反映典章制度、朝廷政務、武備巡狩的文物,如寶座、鹵簿、璽冊、符牌、奏折、兵器等。
生活文物:反映帝後、皇室起居、服用、學習、遊樂等生活,及宮廷文化、習俗的文物,如床、席、桌、凳、冠服佩飾、文房四寶、妝奩切末等。
宗教文物:反映宗教活動的文物,如佛像、法器、經書等。
全方位的藏品系列,決定了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的陳列也是多維的。院藏文物的陳列若按時間的長短,可分為兩大類:常規陳列、臨時展覽。
常規陳列包括陶瓷館、青銅器館、玉器館、珍寶館、鐘表館等。臨時展覽包括“明清繪畫展”、“清代帝後服飾展”、“酒具精品展”等。
現存清宮藏書近40萬冊
清宮藏書極其豐富,擁有自宋迄清6個朝代、900年間許多流傳的傳世典籍。
清宮藏書主要從以上五個源頭匯聚而成。藏書最輝煌的時期是康、雍、乾三朝,尤其是乾隆乃至嘉慶初年。嘉慶以後的道光等5朝90余年,清朝社會走下坡路,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相繼入侵,藏書大量散佚、損毀。辛亥革命後,以溥儀為首的遜清皇室暫居內廷,太監的偷盜、災火、溥儀的賞賜,又使藏書焚毀、流失不少。
至故宮博物院成立時,經匯總清點,***得清宮藏書52萬冊。文物南遷後,現有15余萬冊珍稀善本存臺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本院經歷年再清點,現存清宮藏書近40萬冊,約占館藏圖書的五分之四,經重新遴選入善本書庫的有19余萬冊,其中不乏珍稀孤本。
清宮藏書的大項,是明、清兩朝內府抄寫、刊刻的新書,稱內府寫本(抄本)、刻本。清宮所藏抄寫本,不乏前代遺存和搜訪得來的遺書,但數量最大的還是內府寫本。明代的內府寫本首推宏篇巨帙《永樂大典》、清則以《四庫全書》、《四庫全書薈要》為代表,兼及清內府編寫、抄錄的各種珍本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