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天落子大紅大紫的年月裏,與其相關的產業自然得到較快的發展。奉天紛紛開始建劇場,地皮價飆升。壹時間,僅奉天市因落子演出需要就建立了近十所大小劇場,北市場不到兩萬平方米的地塊就建起了三所大劇場。1920年,在戲迷高景山(外號高小辮)組織何福臣、李東贏等多位股東參與下,奉天永大房產開發商在北市場修建起“落子園”,定名“大觀茶園”(現名為遼寧青年劇場)。1924年,他們把原木制結構的大棚改造成磚木結構的二層樓,可容納八百多觀眾,使其成為當時奉天最大的專營落子園。
1932年,“大觀茶園”又進行了改造,改名為“大觀樓”。1948年,東北文協評戲組接管“大觀樓”,定名為“唐山評戲院”。在壹些劇場的附近又出現了相關的中介服務機構。比如,30年代北市場建立了“誠信客棧”,除為落子演員常住外,還為他們代辦洽談演出、搭班等業務事宜,人稱“戲子店”。當年遷移到北市場的王恒泰戲衣莊,既經營總號產品,又在當地生產戲衣、戲具,還兼為落子演員搭班。
早期評劇藝術家白玉霜
奉天落子的演出得到社會的認可後,看落子、聽落子成了當時的“時尚”。唱片制造公司邀落子名角灌制唱片趨之若鶩,百代公司灌制的落子唱片最多。筱桂花首次去大連灌唱片,是奉天中街最大的商號之壹吉順絲房掌櫃的推薦的,他是筱桂花的忠實觀眾。“百代”管理人員是南方人,對落子還很陌生,開始只請李金順和喜彩蓮,並不知道筱桂花的名字。吉順絲房掌櫃知道後,就為筱桂花抱不平,便對“百代”經理過話:“筱桂花是落子名旦,灌落子唱片少了她是個遺憾”。“百代”只好請筱桂花先去試試,準備讓她灌制兩片。想不到,筱桂花壹開口,“百代”立刻改變計劃,為她連灌了四片。“百代”經理為筱桂花的演唱叫絕,便邀請她到日本東京哥倫比亞公司灌唱片。第二年筱桂花就去了東京壹口氣灌制了十二片。此後,筱桂花的唱片在國內流傳,擴大了筱桂花的影響。“百代”與筱桂花簽訂了合同,每隔三年灌壹次唱片。當時,經常灌制唱片的還有白玉霜、筱麻紅、芙蓉花、喜彩蓮、劉翠霞、劉鴻霞、劉艷霞、王金香、鈺靈芝等。
名角劉艷霞的劇照
白玉霜主演的電影《海棠紅》
落子演員參與戲曲影片的拍攝,也時有所見。上世紀30年代,白玉霜在上海拍攝了評戲《海棠紅》,出演壹號人物海棠紅,其他配角都是有影響的電影演員。劇中有說有唱,觀眾又聽評戲又看故事情節,影片轟動全國。媒體稱白玉霜為“電影明星”“評戲皇後”“評戲泰鬥”。上海“天壹”影業公司還邀請了芙蓉花拍了評戲影片《杜十娘》。
落子演員也進入了廣告宣傳的行列中,許多商家開始借助名角促銷商品。筱桂花在哈爾濱走紅,觀眾十分擁戴她。她在壹些時裝戲和清裝戲中穿的由進口麻革花洋布制成的服裝樣式別致,美觀大方,觀眾爭相仿制,掀起了“筱桂花時裝新潮流”。風靡開來,競使許多商號的麻革布脫銷。同時,商家生產的“筱桂花立鏡”也成了搶手貨。市場上,以白玉霜名字和形象命名商標和品牌的雪花膏、香皂、襪子等成為搶手貨;印有李金順、芙蓉花的日歷牌也特別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