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朋友,我急需壹篇關於中小企業融資的論文,謝謝。

朋友,我急需壹篇關於中小企業融資的論文,謝謝。

我剛剛也寫了壹篇關於這個的文章。下面是我用來幫妳整理的壹些好材料。還有幾篇進不去。如果妳願意,請再告訴我壹次。

第壹條: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

(淮安科技信息網,齊正清,2009-11-27)

摘要:中小企業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在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決定了我們必須重視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由於中小企業的特點,即規模小,可控資源更稀缺,而且往往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融資是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壹。然而,目前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並不十分理想。如何結合中小企業的特點快速融資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投資

壹,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表現

(壹)在銀行貸款方面,即銀行缺乏識別中小企業風險狀況的有效手段。央行取消貸款浮動上限後,商業銀行可以充分利用利率浮動對不同風險狀況的中小企業貸款進行定價。同時,央行的信貸政策也鼓勵商業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完善中小企業貸款市場。但考慮到安全性,商業銀行普遍集中精力抓大客戶,不願意給小企業貸款,即使設立了中小企業信貸部門,也導致大企業錦上添花,小企業得不到及時救助。此外,中小企業貸款難實際上也反映了目前商業銀行貸款考核中的另壹個問題,即國企和民企是否享受同等國民待遇。中小型企業通常是私營企業。雖然在正規的法律法規中並沒有歧視民企和國企,但在實踐中,如果信貸人員對國企的貸款出現問題,可能會被視為“鍋裏的爛肉”;如果信貸人員向民營企業發放的貸款存在問題,往往可能被視為私人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這種觀念往往讓壹些信貸員對拓展中小企業貸款市場猶豫不決。

(2)在直接融資方面,現有的資本市場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2004年5月27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的中小企業板正式運行,這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中小企業融資和風險投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無疑開辟了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的特殊市場。但定位為高成長企業的上市融資需求。

同時,在深交所設立中小企業板的實施方案中指出,中小企業板運行所遵循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與主板市場相同;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符合主板市場上市和信息披露要求。此外,對中小企業板塊還有更嚴格的公司監管制度,即針對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股本小的情況,實行比主板市場更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可見,即使有了二板市場,較高的監管要求和上市條件也使其只能滿足少數渴望融資的中小企業的需求,不可能成為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

(2)非正規金融部門仍然是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解決啟動和運營資金問題的重要渠道。基於民營中小企業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滿足資金需求,壹些民營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非正規金融活動。盡管監管部門嚴格限制各種形式的民間融資活動,嚴禁民間“無序集資”活動,但民間金融活動的客觀存在仍是不爭的事實。在浙江福建的民營企業中,幾乎沒有風險資本來自正規金融部門,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也很少得到金融部門的支持。到目前為止,許多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仍然是自籌資金和非正規渠道融資。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原因及對策

(壹)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原因

綜合各種因素,筆者總結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中小企業的高倒閉率是銀行不願意向其提供貸款的主要原因之壹。雖然中國沒有企業倒閉的統計數據,但壹些銀行管理者估計,中國近30%的民營中小企業將在兩年內消失,近60%將在4年內消失。中小企業的高倒閉率顯然使銀行在向其發放貸款時面臨更大的風險。貸款償還的高違約率也是銀行不願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重要原因。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調查發現,中小企業的違約率高於十大企業。雖然銀行的不良貸款存量比較高,但是中小企業的不良貸款比例和大企業差不多。

2.缺少抵押和擔保。理論上,可以作為貸款抵押物的資產有很多,包括土地、建築物、房屋、可變現的儲蓄、機器設備、存貨、應收賬款、銷售合同等。在美國,應收賬款或存貨占銀行接受的抵押貸款資產的三分之二。在中國,銀行對抵押物的要求非常嚴格,除了土地和房產,銀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物。中小企業普遍缺乏銀行接受的抵押物,比如自己的房產,貸款受到限制。抵押物折價率高,手續繁瑣,費用昂貴,壹般中小企業難以承受。

此外,中小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人。壹些效益好的企業不願意為其他企業擔保,銀行也不允許他們為效益壹般的企業做擔保人,所以中小企業之間的互保往往就成了有名無實。

3.中小企業普遍經營時間短,缺乏歷史信用記錄,內部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不完善。此外,企業為了自身利益,不願意透露自己的財富、負債數額、借款渠道等商業秘密,更有甚者為了逃避稅費或爭取優惠政策,故意虛報經營財務狀況,使企業無賬可查,壹個企業有兩套賬的現象相當普遍。

(二)引進風險資本的應對策略

筆者認為,基於中小企業的特點和現有融資體系對其的態度,引入風險投資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比較好。風險投資又稱風險資本,是在風險企業發展的早期階段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展成熟後,通過市場退出機制將投入的資本由股權形式轉化為資本形式,以收回投資,獲取高風險收益。

風險投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壹般情況下,風險投資公司多以股權的形式投資企業,即以資本換取被投資企業的股份,而不以取得被投資企業的控股權為目的。壹般此類投資資本占被投資企業資本總額的30%以上。投資對象為發展初期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投資公司將利用他們長期的經驗和知識參與企業的管理,並提供管理支持。因此,風險投資支持的企業成長率遠高於普通同類企業。風險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獲取高額資本收益。

風險投資對選定的企業進行投資後,風險投資公司關註的是被投資企業的發展潛力和股權增值情況,其關註點不是十個投資對象的當期損益,而是企業的發展前景和資產增值情況。

風險投資作為壹種股權資本的介入,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另壹種資金來源。同時,長期持股、不幹預企業具體管理、註重企業長遠發展等這些特點,適合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更重要的是,風險投資通常在發展戰略、財務管理、治理結構、市場拓展、人力資源和進壹步融資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務。風險投資帶來的這些資源和增值服務在關系到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戰略管理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資料:

[1]高新偉:中小企業投資選擇十大誤區,企業改革與管理,1,2002。

[2]王永剛:《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對策》,會計之友(中),2006年第4期。

[3]張柳波,劉智慧:中小企業融資理論綜述,財務與會計研究,2006,5 .

第二篇文章

第三篇文章

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幾個關鍵

(中國經濟時報李英俊)

最近溫總理提出要快速落實“國九條”,國內股市強勢反彈。國九條中重要的壹條就是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那麽,應該如何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呢?

筆者認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是市場體系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市場經濟的建立具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了市場經濟的框架,市場主體多元化。然而,非國有經濟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和實現規模經濟的時刻之後,壹直受到資金瓶頸的阻礙。建立對非國有經濟的金融服務,特別是股份制銀行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再次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點。

2000年是中國產權交易市場的轉折點,出現了許多引人註目的新動向。壹是在青島、上海、深圳等多地有恢復、規範、重建產權交易所的大膽探索,尤其是最敏感、最受詬病的業務——非上市有限公司股權登記托管業務再次得到肯定。二是產權交易性質的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在各地蓬勃發展,如上海、深圳、成都、Xi、重慶等。第三,行使出資人權利的風險投資公司和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將“退出機制”瞄準了各地的產權交易所。這些趨勢進壹步證明了產權交易市場具有頑強的生命力。2004年,區域性產權交易機構的合並成為全國產權交易市場的亮點。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將技術產權交易機構和產權交易機構合並,組建聯合產權交易所,為整合地方資源、實現產權交易機構規模經濟奠定了基礎。全國區域性產權交易網在各地的創新實踐中,再次站在了改革的前沿。

另外,場外交易或場外交易是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證券公司在證券業協會的管理下,利用自有或租賃的業務設施為未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轉讓服務。為妥善解決原STAQ、網系統上市公司流通股份轉讓問題,經中國證監會2006年6月12日批準,中證協發布《證券公司代理股份轉讓業務試點辦法》,正式啟動股份轉讓工作,首家股份轉讓公司於2006年7月16日掛牌。為解決退市公司股份轉讓問題,2002年8月29日,退市公司被納入股份轉讓試點範圍。

目前,代辦股份轉讓試點範圍僅限於原STAQ、網系統上市公司和滬深交易所退市公司。公司申請代理轉讓股份的條件是:依法存續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組織機構健全,登記托管的股份比例符合規定要求。

從總體情況看,這壹時期的技術性產權交易機構、產權交易機構和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已經具備了場外市場或場外市場的雛形,這些機構的進壹步實踐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經濟的變革源於制度的變革,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也對交易制度的供給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交易機構要制定自己的交易制度,以適應經濟發展規律的要求。然而,在各地的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交易機構的制度供給是無效的,特別是傳統計劃經濟條件下制定的交易制度,沒有與市場經濟改革相結合,因此沒有對產權交易市場的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從更高的層面進壹步分析,很多交易機構都在忙著搞戰略聯盟,建立區域市場,營造氛圍,擴大影響力,但他們致命的弱點是沒有統壹的制度供給,這種聯盟只能流於形式,並沒有觸及建立產權交易市場的核心工作,所以這種形式的聯盟失敗的可能性已經很大了。

在產權市場建設方面,涉及的核心創新是重新開展了未上市股份公司的股票登記托管業務。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鄭州、深圳等省市陸續出臺相關政策規定:深圳規定將深交所股份登記公司全部交由深圳國際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所,開展未上市股份公司的股份登記托管業務,提供股份登記托管、股票質押、增資擴股、轉讓過戶、分紅派息等服務。類似的做法還有河南鄭州技術產權交易所、成都股權托管中心、山東產權交易中心、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北京產權交易所等。

對於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構建,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壹是將全國範圍內存在的具有資本市場性質的交易場所納入政府監管範圍,承認其存在的合理性。上交所和深交所屬於全國市場,可以繼續由中國證監會監管。地方資本市場可以考慮由地方政府監管。二是在資本市場實施自律管理,約束和規範會員單位的行為;第三,無論是全國性交易場所還是地方性交易場所,國家都允許其自行制定上市標準,以更好地適應市場主體的要求,促進經濟發展;第四,無論是公司制交易所還是會員制交易所,其性質都是市場上獨立的經濟實體,是盈利的。以公司為單位的交換表現為公司的利潤。雖然會員制交易所本身不要求盈利,但會員必須依靠交易所盈利。因此,這兩種組織形式的交易所都是有利可圖的。在這種前提下,允許交易所並購、經營不完善或不符合資本市場發展要求的交易所將失去存在的基礎。(作者單位:Xi安技術產權交易中心)

第三篇文章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及對策

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世界各地的實踐表明,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首要瓶頸是融資難。因此,分析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原因,回顧中小企業融資的基本實踐,針對中小企業融資中的體制性、政策性和操作性障礙,研究提出緩解融資難的政策建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壹,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及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

2003年,中國56%的國內生產總值、59%的社會銷售額、46%的稅收、62%的出口和75%的就業是由中小企業創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業獲得的金融資源與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極不相稱。

(壹)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壹是信貸支持少;據統計,中國300萬家民營企業中,只有約10%的企業獲得銀行信貸支持。2003年,鄉鎮、個體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短期貸款僅占銀行全部短期貸款的14.4%。據調查,2001年,浙江民間投資中的銀行貸款僅為20.1%。

二是直接融資渠道狹窄。由於證券市場門檻高,風險投資體系不完善,企業債券發行存在障礙,中小企業很難通過資本市場公開融資。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8月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98.7%的融資供給來自銀行貸款,即直接融資僅占1.3%。

第三,缺乏自有資金。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和內部融資,極大地制約了其快速發展和壯大。根據國際金融公司的研究數據,我國民營企業的資本來源中,所有者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分別占30%和26%,而企業債券和外部股權融資不到1%。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壹是金融資源分布與中小企業布局不匹配,政策性不強。為防範金融風險,國有商業銀行紛紛實施“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戰略,大規模撤並基層網點,收繳貸款權限,讓為中小企業匹配資金供給的中小金融機構有責、有權、有弱。同時,政府對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激勵機制有待創新,銀行自身在機構設置、產品設計、信用評級、貸款管理等方面難以滿足中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的特殊需求。我國設立了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和中小企業國際市場發展基金,但每年撥款只有6543.8+0億元,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從1999到2004年5月,全國僅發放個人創業小額擔保貸款18億元,與中小企業巨大的資金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車薪。

二是擔保規模小,風險分散和補償制度缺失,不適應提高企業信用能力的需要。調查顯示,中小企業因擔保未落實而拒貸的比例高達23.8%,因抵押未落實而拒貸的比例高達32.3%,合計總拒貸率高達56.1%。然而,目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的發展仍難以滿足廣大中小企業提高信用能力的需求:由政府出資的信用擔保機構通常只在籌建初期獲得壹次性資金支持,沒有後續補償機制;民營擔保機構受所有制歧視,只能獨自承擔擔保貸款風險,無法與合作銀行形成* * *承擔機制。由於擔保的風險分散和損失分擔補償體系尚未形成,擔保資金的放大作用和擔保機構的信用能力受到很大制約。此外,信用擔保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的滯後也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信用擔保機構的規範發展。

三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尚未形成,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不協調。據相關數據顯示,2003年前兩個季度股市融資占比僅為1.6%,前三個季度為2.2%。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結構極不協調的前提下,證券市場仍然是主板主導,向大企業傾斜。此外,門檻低的創業板遲遲未推出,地方股權交易市場被取締,非正規融資缺乏法律支持,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困難加劇。

第四,中小借貸能力弱,信息不對稱,影響銀行積極性。中小企業管理基礎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此外,關聯交易復雜,財務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信用可靠性不高。中小企業借貸的特點是“少、急、頻”,銀行往往因為中小企業信用信息不對稱、貸款的交易和監控成本高、風險大而不願放貸。2003年,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平均不良率為32.1l%%,比商業銀行貸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個百分點。貸款質量差也影響了銀行貸款的積極性。

二,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采取的措施

為進壹步發揮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家高度重視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采取了壹系列措施:

(壹)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改善金融服務。

1998期間,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成立了中小企業信貸部,兩次調整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實行浮動利率,以鼓勵商業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並提出了壹系列具體措施,鼓勵和引導各商業銀行切實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比如,央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發行金融債券等方式支持服務中小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適當下放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可以對有市場、有效率、有信用的中小企業發放信用貸款,簡化貸款審查手續,完善信用體系,擴大授信比例。上述激勵措施在壹定程度上調動了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國家開發銀行作為國家政策性銀行,積極依托城市商業銀行網絡開展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嘗試為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再擔保。各股份制商業銀行努力實現金融理念、金融產品和服務功能的創新。廣發銀行確定三年向非公企業和中小企業貸款100億元,精心打造“私人100”專項金融服務方案。根據企業在“創業”、“成長”、“發展”三個階段的不同融資需求,特別設計八大套餐,有效解決企業貸款難問題。據調查,目前城市商業銀行80%以上的客戶是中小企業,70%以上的信貸資金投向各類中小企業。

(二)采取多種融資方式,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近年來,各級政府采取了壹些措施來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壹是建立了科技創新基金,通過貸款貼息、無償資助、資金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從1999到2003年,國家投入33億財政資金,支持了全國4946個科技型中小企業項目,有力地促進了中小企業的創業和發展。二是建立產權交易市場。目前,我國已建立了200多個不同程度、不同規模的產權交易市場,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已具相當規模。2003年,上海產權交易所的交易額已超過3000億元,為各類中小企業的資產重組和產權多元化提供了交易平臺。第三,充分發揮典當、融資租賃等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融資工具的作用。截至2003年底,全國典當行數量發展到1000多家,資金規模超過60億元,通過典當融資為中小企業帶來便利。融資租賃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03年,僅浙江的融資租賃業務就超過了700億元。四是開通直接融資渠道。今年5月,深交所開通了中小企業板,為優秀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提供了直接的融資來源。據統計,目前已有34戶完成公開發行,總規模8.34億股,融資總額82.265438億元,平均發行規模2452萬股,平均融資額2.42億元。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83%。壹批符合條件的成長型中小企業將獲得上市融資機會。

(三)構建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重點解決中小企業擔保問題。

各級地方政府在借鑒發達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組織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通過幾年的實踐,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壹體兩翼四層”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模式。“整合”是指主體,模式強調“資金多元化、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成績突出者扶持”;“兩翼”是指商業擔保和私人互保作為必要補充;“四層”是指中央層面、省(市、區)層面、市層面、縣(市)層面。近年來,有關擔保的法律、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相繼出臺,有力地促進了擔保行業的形成和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3年6月底,全國已建立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966家,籌集擔保資金287億元;投保企業約5萬家,擔保總額約118億元。參保企業增加銷售收入118億元,增加利稅102億元。壹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找保險難的問題。

(四)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增強中小企業借貸能力。

培育信貸需求,規範信貸市場,完善信用體系,創造信用環境,對於提高中小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抵禦信貸風險,提高其融資能力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壹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外部征信體系和信用評價體系,向銀行等機構提供企業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業,樹立信用榜樣,大力宣傳和推廣信用管理的先進模式和經驗;另壹方面,積極開展企業內部信用體系建設和普及工作,加強企業內部合同管理、營銷預警、業務賬款催收、會計管理和崗前調查,開展企業經營、管理和檢測人員信用和專業技能培訓,培養信用調查、分析、評估、監督等專業人才。目前,有關部門已在北京、山西、吉林、浙江、四川等城市開展試點,通過建立企業信用檔案、信用評級和企業信用體系,不斷提高企業融資能力。

三,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政策建議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壹項系統工程,涉及企業和融資機構的融資體制、信用環境、服務意識、服務水平等諸多因素,需要綜合協調和配套解決。建議遵循三個原則:壹是落實產業政策和就業優先原則;二是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激勵原則;第三,堅持自主審貸、自主發行的市場化運作原則。

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1)建立和完善中小金融機構的組織體系。

允許設立或改建區域性中小股份制銀行和合作金融機構,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探索設立專門服務小企業的政策性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應積極吸引非公有資本入股,進壹步擴大和完善為城市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實力和機制。農村信用社要吸收農民、個體工商戶和小企業入股,加快完善股權結構,加大對農村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

(2)鼓勵各類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

鼓勵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通過稅收支持、擴大利率浮動區間、再貸款和再貼現等方式,提高中小企業貸款比重,合理確定中小企業貸款期限和額度,充分發揮銀行設立中小企業信貸部門的作用。應鼓勵政策性銀行依托地方商業銀行和擔保機構開展中小企業轉貸和擔保貸款。

鼓勵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

要根據中小企業自身特點,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向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發放信用貸款,開展信貸業務;拓展面向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業的企業理財和賬戶托管業務;放寬融資租賃公司資質,支持設立融資租賃;開展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貸款試點。支持中小企業利用國際金融組織投資,並按照有關規定使用國外貸款。鼓勵保險機構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改進面向中小企業的服務方法和手段;進壹步發揮典當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積極作用。

(四)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繼續發揮主板市場作用;在完善現有中小企業的基礎上,加快建立中小企業上市輔導體系,適時啟動創業板市場;逐步拓展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功能;整合和規範現有產權交易市場,為非公有制企業股權轉讓提供服務;繼續推進中小企業境外上市。鼓勵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通過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允許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探索債務融資方式。通過稅收政策支持風險投資。推動設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

(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鼓勵非公有制經濟設立商業性或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經批準可免征營業稅。加快建立國家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建立健全信用擔保的行業參考、風險控制和損失補償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建立擔保行業自律組織。

(六)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研究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征集、評級、發布制度和獎懲機制,建立健全企業信用檔案數據庫,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檔案試點。對信用等級高的中小企業,應簡化工商年檢手續,逐步實行備案制。加強中小企業內部信用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