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國家文物局組織晉中考古隊,在山西杏花村考古發掘,出土了我國最早的釀酒陶器——小口尖底甕,距今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這次發掘揭開了中國“酒”字的起源。甲骨文和鐘鼎文中的“酒”字,就是從這種小口尖底甕象形演化而來的。另外,這次考古還出土了釀酒用的蒸熟糧食的甑、鬲等,盛酒的壺、樽、罐,以浸泡酒料的泥質大口甕,也出現了溫酒的器具。山西杏花村因此被考古界稱為“國酒之源”。
可以說,中國最早的陶器和酒器——山西杏花村造型別致、工藝精美的小口尖底甕的發現,為“中國酒源”、“中國工匠之源”和“中國釀酒工匠精神之源”,提供了有力的物證支持。這個結論,從另壹個維度的考古發掘也得到了證實。1973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在山西境內多處(包括沁水下川),發現了用於采集和加工食品的原始工具,並出土了大量農作物標本。事實上,大量史料已經詳實記載,山西是“華夏族源”和“華夏農源”,早在七八千年前,已種植栗、黍、稷等。山西是中國高粱的起源中心,新石器時代至西漢期間,已普遍種植高粱,5000年前已種植小麥。因此,壹直以來,山西有“雜糧之國”的說法,無怪乎山西被地質學家們親切地稱為“地球胃”了。
各種雜糧為山西的釀酒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資源。至魏晉南北朝,汾陽杏花村壹帶成為山西地區的釀酒中心,釀酒師傅漸漸成為壹個職業,他們經常在民間相互切磋釀造工法,並通過民間“鬥酒大會”展示出自家酒坊的獨特技藝。 6000年來,山西杏花村壹帶,逐漸成為中國釀酒技藝的高地和中心,並稱為工匠精神的傳播發散地,可謂中國釀酒業的“矽谷”。這片土地壹直浸透著中國工匠精神的基因和血脈。 山西杏花村千萬年積澱的“工匠精神”,不同於其他任何壹個地區,山西的釀酒師傅們,身上都有壹股獨特的氣質和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