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廣宗縣的地理環境

廣宗縣的地理環境

截至2011年,廣宗縣蔬菜大棚達到5000個,肉鴨月出欄50多萬只,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38%。實施了聯村供水、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等項目。完成了二、三批93個村的扶貧工作,被省政府確定為河北省連片開發示範基地縣和產業化扶貧示範縣。

截至2013年,廣宗縣蔬菜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肉鴨等養殖專業村達到80個,畜牧業產值占大農業的比重超過40%。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5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0家,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70%以上。林木覆蓋率達到26.5%。 2010年,廣宗縣工業增加值完成8.4億元,占GDP的比重32%,比“十五”末提高了3.5個百分點;規模企業達到27家,完成工業增加值2.6億元,是“十五”末的1.8倍,年均遞增12%。湧現出了賀森化工、路寶集團、國繁車業三家省級名牌商標;外貿出口企業達到38家,完成出口額5549萬美元,是“十五”末的17.5倍;全縣民營企業個數達到6500家,比“十五”末增加了2600家。全縣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棉花加工、自行車兩大傳統產業不斷改造升級,生物醫藥、裝備制造兩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同時,註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壹五”節能減排目標如期實現,特別是對電鍍企業進行了全面治理,推動了電鍍行業健康發展。

截至2011年,廣宗縣累計投資2億多元,完成了四縱五橫路網和行政服務中心、中小企業孵化園、汙水處理廠、110千伏變電站等配套設施,競爭力和承載力明顯增強。規劃面積達到10平方公裏,已建成面積7平方公裏,正在積極申報省級工業聚集區,入駐企業78家,建成投產51家,投資超億元企業8家。 廣宗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梅花拳、太平道樂、柳編等三項,省級有傳統紡織技藝、黃巾鼓等六項。

黃巾鼓

廣宗縣黃巾鼓,源於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黃巾起義以打醮聚眾,以擊鼓助威,黃巾鼓作為戰場助威鼓便應時而生,用於戰場助威的黃巾鼓演奏,鼓聲撼天動地,很烘托戰場助威的濃烈氣氛,故其又叫太平戰鼓。

手工木鏇

廣宗手工木鏇技藝源於明代,世代相傳,在手工業為主的過去,幾度輝煌。手工木鏇技藝是民間傳統手工藝術,該技術歷史悠久,其特點是以木為基材,以中心軸線為基礎,將原材料通過旋削加工,制成形狀不壹的生產、生活用品及工藝品,廣泛應用於社會的眾多領域。

柳編

廣宗縣柳編技藝源於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主要特點是用柳條編制成家用器具、工藝品等。柳條砍下後趁濕捋去皮,在陰涼處放置幾天,具有柔韌性以後方能編制各種制品。柳編對濕度要求很嚴,壹般情況下,需要到地窯中完成制作。

太平道樂

太平道樂也稱太平古樂,淵源於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太平道徒起義,因起義者以黃巾裹頭作標識,史稱黃巾起義。廣宗是黃巾起義的發源地、太平道樂的發祥地。起義失敗了,太平道樂的遺風流韻在廣宗民間經歷了1800多年的薪火相傳,卻較完整地傳承下來,2008年,“廣宗太平道樂”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梅花拳

梅花拳在廣宗的傳播是清康熙末年,梅花拳第三代宗師鄒宏義從徐州來到廣宗縣前魏村傳拳。梅花拳的組織形式分文場和武場,文場領導武場。梅花拳的武場弟子占梅拳演練者的多數,主要是通過武功鍛煉體悟拳理拳法。梅花拳武功分四部分:架子、成拳、擰拳和器械。演練梅花拳時,往往配以打擊樂渲染氣氛,打擊樂器有牛皮戰鼓、鑼、鈸、鐃、鑔,鼓樂鏗鏘有力,使人精神抖擻。

跑竹馬

跑竹馬來自民間,發源於隋唐時期的古戰場——廣宗縣北塘疃鄉後舊店村(據《廣宗縣誌》),已世代相傳了十七世,其傳承方式分師傳和家傳兩種。竹馬在發展演變過程中,融入了民間舞蹈、武術、雜技等多種技藝,已形成為壹種傳統文化的獨特形式。在冀南平原上是壹種稀有的文娛活動方式。 在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有壹個長壹百五十米,寬七十米的沙丘。據史書記載,這就是有名的沙丘宮平臺遺址。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宗縣誌》說:廣宗全境地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古名沙丘。沙丘宮也得名於此。據史書記載,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困龍之地”,商周時這裏屬邢國之地,祖乙曾遷都於邢。商紂王在邢國沙丘大興土木,增建苑臺,設酒池肉林,使男女裸體追逐遊戲,狂歌濫飲,通宵達旦,邢候因忠諫被誅。西周時期沙丘屬邢國,邢滅屬衛,衛靈公因占蔔墓地而葬於沙丘,沙丘為趙國屬地,雄才大略、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傳位於少子趙惠文王後,居住在沙丘宮。他的長子公子章與惠文王爭奪王位,興兵作亂,兵敗,逃到趙主父所住的沙丘宮。惠文王派公子成和李兌率兵包圍沙丘宮,殺死公子章,並將趙武靈王餓死於沙丘宮。公元前二壹零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在平原津患病。七月丙寅,行至沙丘,在沙丘宮的平臺病死。他的小兒子胡亥和丞相李斯、宦官趙高互相勾結,詐稱受始皇詔,立胡亥為太子,並令真正受始皇遺詔為太子的長公子扶蘇自殺。秦漢以來,沙丘宮遺址成為壹方名勝。文人騷客,來此訪古探幽,留下不少詩文。清朝康熙年間廣宗縣吳存禮的壹首七律《沙丘宮懷古》,堪為其中代表。詩雲:

“閑來憑吊數春秋,閱盡滄桑土壹抔。

本籍兵爭百戰得,卻同瓦解片時休。

祖龍霸業車申恨,主父雄心宮裏愁。

唯有朦朧沙上月,至今猶自照荒邱!” 唐代仙翁張姓果名,邢州廣宗人也(今河北廣宗張固寨村人),著名道士,隱於襄陽條山,常往來邢洺間。張果老是八仙中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兩人之壹,唐武則天時已逾百歲,多次被武後、唐玄宗召見,還被唐玄宗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並賜封邢州仙翁山為其道場,詔建棲霞觀。以後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又回到邢州仙翁山(今張果老山)去。他的故事最早出現在《明皇雜錄》。仙逝後“道士葉法善門人李山童主其祀焉!仙翁仙逝後被葬在其家鄉廣宗張固寨村,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果老,邢州廣宗(今河北廣宗張固寨村)人,號通玄,八仙之壹,唐朝武則天、玄宗時著名道士,傳說喜倒騎毛驢。

潘好禮,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侯寨人,明經出身,累遷至上蔡令,升任監察禦史,官至豫州刺史。

鄭元善(1799—1878),字體仁,號松峰,廣宗油堡村人。清道光五年(1825)中舉人,二十壹年(1841)中進士,官至河南巡撫。

景廷賓(1861~1902年),號尚卿,直隸(河北)廣宗縣東召村人,清末義和團運動後的農民起義領袖,“掃清滅洋”起義軍龍團大元帥。

祝壽臣(1954~),河北廣宗人,現任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曾任中***十六大、十七大新聞中心副主任,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兩會”新聞中心、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新聞中心副主任和十八大新聞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