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太白酒的歷史

太白酒的歷史

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太白酒廠三車間所在地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釀酒飲酒陶器,經專家鑒定,距今已有6000余年,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及世界發現最古老的酒器,它為研究我國乃至世界酒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物證,為探索中華原始酒找到了最珍貴的標本,將人工谷物酒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因此,太白酒廠所在地眉縣也就被史學界和酒文化界稱之為中國最古老的酒鄉。據《眉縣誌》記載,在明末清初眉縣金渠鎮(太白酒廠所在地)已有白酒燒坊13家。上世紀壹二十年代,太白酒就以瓶裝酒在西安及周邊市場進行銷售,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8月19日,西京(今西安)南大街185號萬壽酒店郝曉春向陜西省建設廳申請太白酒商標註冊,同年9月28日省建設廳以省建四字第235號上報國民政府中央經濟部商標局,1942年12月7日,國民政府中央經濟部商標局以川註字第11665號文件批準太白酒商標註冊。到1956年公私合營時,眉縣金渠鎮白酒燒坊剩下6家,分別是太泉號、義豐永、福長號、德盛茂、裕德海、益成海。這些史料表明,太白酒歷史源遠流長。2000年,在國際酒文化研討會上,“太白牌”太白酒榮獲“世界歷史文化名酒”。 醫學名著《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論》中還記載著壹段黃帝與岐伯討論釀酒的對話(岐伯是太白山腳下人,他既是黃帝的臣子,又是我國醫學家之始祖):“黃帝至岐,見岐伯引載而歸,訪以治道:‘為五谷湯液及醪醴奈何?’岐伯答道:‘必以稻米引之稻薪,稻米則完,稻薪則堅。’”從這些討論中,可了解到當時釀酒的原料是稻米,經過蒸煮釀成的酒稱為“醪醴”。值得重視的是當時已經采用蒸煮工藝,這與考古發現的配套釀酒器具中的甑互為印證。甑的主要作用是蒸煮谷物原料,這表明那時可能采用繁殖黴菌的熟食原料作酒曲或直接釀酒,可見寶雞地區當時的釀酒技術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

眉縣在炎黃文化的發祥地寶雞。這壹帶氣候適宜,土質肥沃,是中華民族最早發源地之壹,頗具興家釀酒之地利。炎黃先民在這裏“耕而作陶”,在發明原始農業和原始制陶業的同時,也發明了中國最早的原始酒文化。在寶雞地區的炎黃原始酒文化的孕育下,太白酒的誕生已是歷史之必然。 西周初年,周武王為了報答叔父太伯、虞仲給周文王讓位之恩澤,便把秦嶺壹帶山脈封為太伯山(後轉音為太白山),以示紀念(此段歷史見岐山周公廟壁文)。此後,秦嶺山中的許多動物、植物、中草藥皆以“太白”命名。太白酒生產地域——眉縣就在太白山腳下,這壹帶出產的酒自然也就稱作“太白酒”。

太白山是渭水和漢江的分水嶺,以高、寒、險、奇、富而著稱於世,四季氣候帶明顯,水質甘甜,經地質堪察檢測分析資料表明:太白山水中含有豐富的鋅、鍶等30多種礦物質,特別適宜於釀造酒。西周時期,這壹帶酒業非常興旺,所產太白酒已成為王室禦酒。《詩經》中“申伯信邁,王餞於眉”的詩句,講的就是周成王在眉縣用太白酒為遠行的申伯信餞行的故事。這些都說明太白酒經過數千年的孕育,在西周時期已經誕生。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富足的經濟和繁榮的文化促進了酒業的大發展。太白酒在唐代也出現了空前繁盛的發展景象,史部尚書王圭(今眉縣人)陪同唐太宗李世民到眉縣太白山湯鳳泉避暑時,暢飲了當地所產的太白酒後欣然賦詩贊曰:“聞香十裏遠,隔夜知味長,何得此瓊液,恒寒雪花漿。”足見當時太白酒的醇香和太白山水的美妙。

盛唐時期的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仙”和“酒仙”,他流傳下來的1000多首詩中,與酒有關的就有170多首。當初,李白從西蜀出發欲往長安求取功名,他翻越太白山,夜宿金渠鎮,飲了當地所產太白酒,回憶蜀道艱難,人生辛酸,當夜揮筆寫下千古絕唱《蜀道難》。並以此詩為引,拜會了當朝名仕、秘書監賀知章。賀知章讀後拍案叫絕稱李白為“謫仙太白”,廣為流傳。後來,李白在《對酒憶賀監並序》中憶及那次奇遇:“四月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壹相見,呼為謫仙人。” “謫仙李白”的美譽也使太白酒在唐代聲名大振,達到昌盛時期。唐代以後,長安、卞梁等大都市所開酒店,懸掛“太白遺風”、“太白酒家”者甚多。 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明代大書法家宋廣書法珍品《太白酒歌軸》,書法秀勁流暢,用筆有神,氣勢磅礴。唐代禮部尚書王珪(今眉縣人),在陪同唐太宗李世民到眉縣湯鳳泉避暑時,飲了當地所產的太白酒後寫下了“聞香十裏遠,隔夜知味長;何得此瓊液,恒寒雪花漿”的千古名詩。當代著名釀酒專家周恒剛先生 “秋菊春蘭太白酒,桃花潭水汪倫情”、沈怡方先生等聯名合書“太白陳香透瓶外,詩仙遺風凝酒中”、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前商務部部長何濟海先生“太白壹峰挽雲柱,金渠兩岸飄酒香”等題詞,更論證了太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