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水源盤龍河,出於嵩明縣西北梁王山(又名東葛勒山)的黃龍潭地下暗河,流經牧羊街,並與源出於邵甸村的邵甸河匯合乃名盤龍江,多行山谷間,到了松華壩,地勢豁然開朗,並分支為金汁河、明通河等河流匯入滇池。
滇池所匯入的眾水,就由此經安寧的螳螂川、普渡河,經東川與祿勸交界處註入金沙江。
上遊水系
滇池流域位於雲貴高原中部,地處長江、珠江和紅河三大水系分水嶺地帶,流域面積為2920平方公裏,註入滇池的大小河流***有20余條,其中以盤龍江最大,此外是柴河、金汁河、馬料河、昆陽河、海源河、寶象河、東大河、梁王河、呈貢大河、西白沙河等。
滇池接納了20多條河流,除盤龍江外,還有東白沙河、寶象河、馬料河、洛龍河、撈魚河、梁王河、大河、柴河、東大河、古城河、新運糧河、老運糧河等,形成滇池流域,流域面積292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7.5億立方米。
較大的支流寶象河全長46千米,流域面積31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0.84億立方米;柴河全長48千米,流域面積30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0.93億立方米。
海口河是滇池的出水口。
盤龍江,滇池上遊水系,普渡河。
普渡河發源於嵩明縣梁王山北麓上喳啦箐白沙坡,源頭河為牧羊河,發源地高程2600米,流經嵩明、官渡、盤龍、五華、西山、呈貢、晉寧、安寧、富民。
祿勸***10個縣(市)區,於祿勸縣則黑鄉小河坪子東北1千米處匯入金沙江,全長375千米,匯入處高程746米,落差1854米,流域面積11716平方千米(其中昆明境內10758平方千米)。
習慣將普渡河分為盤龍江、滇池、螳螂川、普渡河下段4段。
盤龍江是普渡河上遊段,源頭有牧羊河、甸尾河在官渡區小河鄉岔河嘴相匯,始稱盤龍江,經谷昌壩水庫,出松華壩水庫,進入昆明壩區,穿過市區,在官渡區洪家村註入滇池,全長93.5千米,流域面積90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65億立方米,流域高程2280-1890米,呈緩坡傾斜。
流域區建有昆明市較大的松華壩水庫,蓄水量2.19億立方米,是昆明城市用水的水源地。
盤龍江的主要支流有牧羊河、冷水河、清水河、羊清河,以及供排灌使用的東幹渠、金汁河、銀汁河、明通河、永昌河等20余條河道。
洛龍河:原名倮倮河,源於黑、白兩龍潭,全長13.7千米,徑流面積115.52平方千米。
1978年龍市橋以下改直後稱東大河,平均河寬5米,堤高2.5米,最大流量8立方米/秒,流經洛羊街道的大新冊、小新冊、洛龍3個社區,進入龍城街道的龍街、城內、古城社區至鬥南街道的江尾社區入滇池。
瑤沖河:主支源於小龍潭山東側,全長12.3千米,徑流面積31.48平方千米。
支流呈帚狀分布於七甸街道北部,幹流由廣南村沿滇越鐵路至石夾子入落水洞。
馬料河:位於呈貢北部,發源於昆明市官渡區白水塘的黃龍潭,自東北向西南流經洛羊鎮西北部,全長20.2千米。
1958年在河中段築果林水庫,中、下遊已作輸水幹渠。
平均河寬4米,堤高1.5米,最大流量15立方米/秒。
流經洛羊街道的大沖、倪家營、洛羊及鬥南街道的小古城4個社區,經官渡區註入滇池。
撈漁河:位於呈貢中部,源於煙包山東側響水箐,全長30.8千米,境內長28.7千米,境內徑流面積121.23平方千米。
1958年在上遊興建松茂水庫,後中、下遊已作水庫輸水幹渠,平均河寬3.5米,堤高1.5米,最大流量10立方米/秒。
流經段家營、繆家營、中莊、前衛營、下莊、雨花6個村,進人大漁街道月角村,在此以下稱勝利河。
梁王河:源於梁王山麓,位於馬金鋪東北部,東西流向,全長22.9千米,境內長20.1千米,境內徑流面積55.平方千米,平均河寬4米,堤高1.5米,最大流量20立方米/秒。
流經莊子、小營、大營、化城、馬金鋪5個社區,匯入勝利河後註入滇池。
南沖河:在呈貢南部,發源於黑漢、美女山麓,流經白雲、林塘、中衛3個村,經晉寧縣安江村註入滇池,全長14.4千米,境內長11.2千米,境內徑流面積50.63平方千米,平均河寬4米,堤高2米,最大流量8.5立方米/秒。
黑龍潭:位於大新冊東北1千米龍潭山麓,含泥沙,水質不清,為洛龍河的主要水源之壹,全年出水量約為0.3~3.2立方米/秒。
白龍潭:位於白龍潭社區東北1千米,潭內巖層中含有石英砂,經泉水沖刷沈積泉底,潭水清澈,掩映生輝,水呈白色,全年出水量約為0.3~0.9立方米/秒,是白龍潭水庫的主要水源。
潭中產“奇魚”,大者眼目如蟹(解剖發現,魚體充滿氣泡,是病態反映)。
小晏泉:位於小海晏東0.2千米關坡山麓,出水量約0.009立方米/秒,水清澈見底。
月角泉:位於鄧家莊東南1千米,泉水清涼可口,現有部隊機井1孔,除供生活用外,年可灌溉農田200余畝。
小龍潭:位於馬金鋪西北1千米的馬金鋪塘西南側,出水量為0.009立方米/秒。
龍井:位於環城西路西側,泉水清澈,水甘可口,飲畢齒頰留香,有“龍井泉香”美譽。
1970年於此地建縣自來水廠,供龍城鎮等地生活用水。
草海:位於七甸東1.5千米,形似葫蘆,分上、下兩部,面積約0.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米,水草豐茂,天然成塘。
老寶象河,起源於寶象河水庫,流經大板橋、經開區、小板橋,從羊甫分流出新寶象河後,老寶象河經官渡古鎮後註入滇池。
作為昆明的古六河之壹,老寶象河對昆明官渡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老寶象河河道全長41.4公裏,流域面積292平方公裏人。
玉帶河,唐南詔時鑿,(又說鑿於元代鴨赤城賽典赤冶滇期間)。
為拓東城西南護城河。
因水碧清如玉,形似翠帶繞城,故名。
玉帶河是盤龍江支流,河源在雙龍橋,由雙龍橋流經新橋村、馬蹄橋、土橋、柿花橋、雞鳴橋、西壩河、永昌河入滇池,長2公裏。
原是土築堤岸,明、清時改為石徹河堤。
由於城建需要,1980年後將雞鳴橋至西壩壹段蓋為暗河連接路面,拓修為寬敞平坦的金碧路西段。
玉帶河原分為五條支系,均註入草海。
玉帶河的這五條支系,經較短的流程入草海,對減輕盤龍江水患、防洪排澇、水利灌溉等都起到有利作用。
船房河,是老昆明八大河之壹,全長11.4公裏,在船房河(福海段)從凱旋利汽車城閘口至入湖口,總長5.4公裏。
船房河位於昆明城區西南部,是入滇主要河道之壹。
該河以成昆鐵路為界,上段稱為蘭花溝,起於圓通山東口,為合流制為主的下水道,合流汙水部分進入第壹汙水處理廠;下段稱為船房河,為合流制排水河道,旱季經船房河泵站抽排至西園隧洞,雨季進入草海,上遊蘭花溝河段已經全部被掩埋成了地下暗河。
金汁河,初建於南詔時期,名為“金棱河”。
公元1040年,大理國國王段素興征調役夫,疏浚金汁河與盤龍江,修築的堤岸名曰“春登堤”和“雲津堤”,“捍禦蓄泄,灌溉大有殊功”。
“春登堤”即金汁河堤也。
當時在金棱堤上種迎春柳,“黃花入河,如金汁然,故呼為金汁河”。
1276年至1280年,雲南平章政事賽典赤-瞻思丁築松華壩分壹水入金汁河,“期間又整治興修金汁河,造小閘十座,涵洞三百六十個,輪序放水,自上潤下,灌濟全滇”。
明代洪武十四年至弘治九年(1381-1496年)間又數十次整修金汁河,改土壩、土堤為石堤、石壩,繼而築石堤、石壩80余裏(華裏)。
運糧河,顧名思義,是用於運輸糧食的河道。
昆明的運糧河有兩條,壹條由翠湖經棱角塘、紅聯、積善、明波流入滇池,全長12公裏。
明末清初,滇池沿岸供應昆明的糧食就是經這條河運入昆明的。
在元朝初期,滇池與翠湖相連,滇池水位約1892米,但由於疏挖海口河後水位下降,明朝駐守雲南的右副將軍沐英不得不疏挖沼澤地,形成經過棱角塘的運糧河,後來隨著滇池水位繼續下降,這條運糧河逐漸不能通航,到清朝康熙年間,吳三桂於1673年又開挖了第三條運糧河,當時叫西門河,即現在的大觀河,並在小西門外、現今的倉儲裏修建篆塘建蓋糧倉,叫做小西倉。
老運糧河是明代洪武十八年疏挖海溝、沼澤地形成的人工運河,是當時滇池運糧到大西倉的通道,河道東起大西門外茴香堆,也就是現在的昆壹中附近,與翠湖水系相匯,北與老龍河(今鳳翥街)相連,東南與順城河相通。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迅猛發展,老運糧河沿岸特別是七畝溝附近建築物占壓、覆蓋嚴重,沿岸生活、工業汙水直接排入河道。
現在,老運糧河位於五華區、高新區及西山區,起於城市郊區,穿過鬧市區,止於草海,是昆明城區12條防洪排澇河道之壹。
目前老運糧河上段和下段基本完成整治,唯有翠湖附近的講武堂到市體育館段,俗稱七畝溝的河段,由於全是暗河,地面上被建築物覆蓋,截汙難度較大。
下遊水系
河海口河是滇池唯壹的出湖河流,因河道中有形若螳螂的沙灘分布而名螳螂川。
螳螂川從富民註入普渡河,匯入金沙江。
螳螂川,由滇池出口的海口河流到安寧境內起經石龍壩電廠、至通仙橋。
通仙橋、溫泉、青龍寺,至富民縣永定橋止稱螳螂川,全長97.6千米,流域高程1884-1700米,流域面積5178平方千米,沿途匯入的主要支流有鳴矣河、雙河、馬料河、沙河、縣街河、祿脿河、甸尾箐河、律則河等。
較大支流鳴矣河全長77千米,流域面積90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87億立方米,是安寧市的主要灌溉河流。
擴展資料
滇池名稱的由來
滇池古稱滇南澤,又名昆明湖。
關於滇池名稱的由來有四種說法。
據晉常璩《華陽國誌·南中誌》說:滇池因“下流淺狹,如倒流,故曰滇池。”這是從地理形態上講。
另壹種說法是尋音考義,認為“滇者,顛也。”也有的認為是彜語的“甸”,即大壩子之意。
第三種說法,是從民族稱謂來考證,《史記·西南夷列傳》載:“滇”,在古代是這壹地區最大的部落名稱(氐羌“叟族”、“僰族”或“填戎”),楚將莊蹻入滇後,變服隨俗稱滇王,故先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第四種說法認為:“滇”是壯語的“亭”或“祠”,指祠堂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