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程楠區管城區
萬江區石龍鎮虎門鎮
湯種鎮望牛墩村吳麻沖
紅梅鎮、高埗鎮、石碣鎮
道滘鎮厚街鎮沙田鎮
長安鎮寮步鎮大嶺山
大浪鎮黃江鎮樟木頭
鳳崗鎮塘廈鎮謝崗鎮
昌平鎮橋頭鎮清溪鎮
企石鎮、東坑鎮、橫瀝鎮
石牌鎮茶山鎮
附:東環概況
東莞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三角東北部,北距廣州50公裏,南距深圳90公裏,與香港水路47海裏,與澳門48海裏。它處於廣州-香港經濟走廊的中間,是廣州和香港之間水陸交通的必經之地。
東莞市行政區劃示意圖
東莞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在新石器時代,東江沿岸就有原始人聚居。公元前20世紀的夏朝,東莞是南方交通要地。春秋戰國時期,東莞是“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壹中國,東莞隸屬南海縣番禺郡。東漢順帝時,番禺設增城,東莞設增城。公元222-228年,劃入增城裏東關郡。金代時,東莞屬番禺、增城。
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蠡縣定名為寶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改名東關。以東莞為縣名開始,相傳因境內水草(萬草)豐富而得名。東莞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50多年前,林則徐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篇之地。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是東江人民的抗日根據地,成千上萬的東莞兒女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英勇戰鬥,獻出了生命。東莞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已成為南粵歷史文化名城。
解放初期,東莞屬東江行政區管轄。1952,屬於廣東中部行政區域。1956,屬於惠陽地區。1985年,經國務院批準,東莞被列為珠三角經濟開發區。同年9月撤縣設市。1988 1升格為廣東省直屬地級市。
東莞下轄32個鄉鎮,546個村委會,132個居委會。全市土地面積2465平方公裏,戶籍人口1,566,5438+0.9萬,常住人口640多萬。此外,還有港澳臺同胞70多萬人,海外華僑20多萬人,是著名的僑鄉。
東莞屬於珠江、東江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土地和森林資源豐富。東莞靠近南海,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這裏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3.3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2042.6毫米。地形自東向西傾斜,多為丘陵臺地和沖積平原,山海相間,海岸線115.98公裏(含內航道);它不僅適合發展糧食生產,而且有利於發展經濟作物。東莞是中國傳統的農業高產區,盛產水稻、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橙子、橘子等嶺南水果,水產資源也很豐富。
東莞選擇玉蘭作為東莞的市花,象征著壹種開拓進取的精神。
改革開放20年來,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東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充分發揮地緣和人文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以科技推動經濟發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東莞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20年來,東莞經濟蓬勃發展,年均增長22%,是中國綜合經濟實力前30名的城市之壹。外貿總額已連續七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位居全國地級市第壹,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地區之壹。東莞六項經濟指標增速居全國首位,形成了以制造業為主、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柱的外向型經濟結構。東莞是國際加工制造基地和中國重要的外貿出口基地。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672.27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工業總產值1601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9%,各項存款余額179018億元,凈增331截至2002年底,實際利用外資(不含國外貸款)6543.8億美元。2002年,全市海關進出口總額442.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4%。其中,出口總額237.3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
在農村工業化進程中,東莞在1992果斷放棄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路,提出了“按照現代城市的格局建設東莞”的戰略構想。
今天,東莞已經成為從冉冉崛起的國際制造業城市和廣東省的中心城市之壹。東莞形成了以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紙及紙制品業、食品飲料加工制造業、電蒸汽熱水生產和供應業為支柱的現代制造業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東莞累計引進外資6543.8+054.2億美元。投資者主要來自香港、臺灣省、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士、荷蘭、芬蘭和澳大利亞。
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東莞擁有優秀完整的產業結構,世界上絕大多數工業產品都可以在東莞企業集團的“工業生物鏈”中找到。全球95%的IT產品都可以在這裏配備,“東莞堵車,世界荒”成為舉世聞名的“東莞制造”的最佳註解。
京九、廣梅山、廣九準高速鐵路交匯點東莞火車站的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該市已建成包括公路、鐵路、內河、海洋和其他運輸方式的交通網絡,以及現代化的通信和電力網絡。等級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裏103.21公裏,是全國公路密度最高的城市。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143.9部,互聯網用戶39.34萬人。2002年,全市郵電業務總量1865438+7億元,日均郵電業務量近5000萬元。2002年供電量258.55億千瓦時,電力供應充足。全市日供水量達到282萬立方米,大部分地區喝上了幹凈的自來水。
改革開放以來,東莞人逐漸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02年,東莞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51.57元,其中食品支出為4840元;農村居民
人均生活費6842元,其中夥食費2969元。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65,438±0.2%和37.5%(全國系數分別為37.9%和47.7%);2001年末,人均居住面積達到41.84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55平方米;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摩托車172輛,家用汽車24輛,每百戶汽車擁有量居全國大中城市之首。東莞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進入小康階段。
東莞歷來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如今,東莞有650所學校,其中普通高校1所,電大1所,普通中學91所,中專、師範、技校、職業中學22所,小學563所,幼兒園480所,各類學校(含幼兒園)專任教師20268名,已基本建立。1995,全市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2002年,幼兒園兒童入園率達到93.5%,小學適齡兒童入園率達到65438±000%,初中畢業生入園率達到99.80%,初中畢業生入園率達到965438±0.05%。萬名常住人口中,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在校生分別達到11.1和183.5人。當年普通高考升大學36.7人,錄取231.6人,在全省名列前茅。同齡人口高等教育入學率26.2%,提前10年實現省和國家目標。
東莞有相當數量的高素質人才。2001年,全市專業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員6.42萬人,其中高級職稱2971人,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45297人。該市建立了科學博物館、科技發展基金、科技人員協會和各種專業協會。
東莞文化生活豐富,市內有電視臺、廣播站,鎮上有電視臺、文化站。全市公共圖書館24個,博物館3個,電影放映單位162個,其中影院81個。
東莞衛生體育發展迅速:全市有53所醫院,衛生技術人員9011。同時,實行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人民素質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開放以來,東莞運動員打破世界紀錄82次,全國紀錄161次,獲得國際比賽金牌177枚,全國比賽金牌485枚。
由於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並重,東莞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良好的風俗習慣進壹步發揚光大。近年來,東莞連續三次被評為科教興市先進市,連續四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禁毒先進單位、全國兩個基礎教育先進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廣東省創建文明城市評選單位。
進入新世紀,東莞市委市政府根據省委領導同誌的指示和自身發展實際,提出了把東莞建設成為具有現代制造業城市特色的現代化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確立了“壹網兩區三卡”的工作思路。即建設以水、氣、路、電為基礎的高標準基礎設施網絡,提高城市承載能力,為城市經濟提供新的發展平臺;大力推進以東莞大道為縱軸的新城區和規劃控制面積72平方公裏的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建設,提高東莞整體的集聚力和競爭力;要突出打造城市品牌、外資品牌、民營品牌,加大科技興市工作力度,打造新的增長動力和發展優勢。力爭用5到10年時間,把東莞建設成為IT產業發達、綜合實力雄厚、創新功能突出、城市環境優美的現代化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