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五香幹茶的江邊古鎮十二圩,屬於儀征。是清代淮鹽集運的重鎮,素有“鹽都”之稱。十二味五香幹茶最初由當地“鬥天長”幹茶醬園店生產,興盛於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十二圩的五香幹茶與高郵界首、當塗采石場的幹茶並稱為長江下遊的“三香幹茶”。後來十二味幹茶在競爭中精益求精,品質不斷提升,銷售遠至上海、武漢、徐州、蚌埠等地。在滬寧線、浦口線的列車上,在長江沿岸大大小小的客輪上,都有十二個賣幹茶的攤位。分布在十二圩的鹽船上的商人經常攜帶幹茶,這不僅是饋贈親友的土特產,也是途中的休閑食品。
十二味五香幹茶的制作,秉承傳統工藝,選材精良,制作嚴謹。歷經六道工序,嚴格把關。五香茶幹、油、潤,香氣撲鼻,口感細膩。吃起來“有嚼勁”,回味無窮。不僅可以優雅,還可以端上普通人的餐桌。
十二味幹茶的制作工藝沒有什麽特別之處。首先,買回來的黃豆要泡壹天,然後把豆漿擠出來。豆漿煮好後,還是用傳統石膏腌制,然後將腌制好的豆漿倒入模具中。“十二味”四個字經常出現在幹茶上,說明這種幹茶出身高貴。十二味幹茶能在幹茶的香料配比上脫穎而出,勝出,就是所謂的秘方。目前,第十二屆博覽會上的幹茶已經形成了工業化生產線,並銷往更廣闊的市場。有時候,坐在火車上,會聽到售貨員喊“幹茶,十二博會幹茶”。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十二圩生產幹茶的老作坊了。基本上都是自己做的飯,大部分都是老人。十二圩西巷裏住著壹位名叫錢的老人。他今年應該八十多歲了。他很幸運地吃到了他的幹茶,味道很好。有人問他為什麽他的幹茶這麽好喝。老人彎腰駝背,豎起五根手指說:“我的幹茶需要五種香料,壹種都不能少。跟外面那些比,我從來不偷工減料。”
嘗壹口十二味的幹茶,鹹、潤、香,口感細膩。也可以把熱幹茶切成絲或片,拌上香油,切點香菜,或者拌上河邊的野菜,堆上花生,在夕陽下煨壹點酒。什麽是情調?這就是了。小時候經常看到有人扛著壹根扁擔,兩頭是竹籃,上面蓋著藍色的碎花布。裏面有12碼幹茶。賣幹茶的壹路搖著桿子上的鈴鐺叫賣,“十二碼幹茶,十二碼幹茶”,現在已經很少見了。這是歲月熏的煙火。
十二圩制作五香幹茶的工藝流程如下:
1,選材:四季豆和黃豆都要漿滿,大小均勻,無雜質。
2.浸泡。豆子的浸泡時間壹定要控制好,最好用手指輕輕捏壹下豆皮。
3、平移。將泡好的豆子用清水洗凈,用木耙攪拌,直到豆皮完全漂白。否則雖然果肉多,但會影響口感品質。
4.研磨。以前人工操作用的是細齒大石磨,動物拉的。節奏均勻,水流長,能充分磨豆,使豆漿溢出,提高漿液濃度。現在是半機械化,操作簡單,效率高,質量和以前壹樣。
5.煮果肉。漿入鍋,火穩而不猛,大而不猛,隨時調火。煮漿時不要燒底,否則口感變差,也不要做豆腐皮,否則會影響幹茶質量。
6.訂購紙漿。豆漿煮開後,用勺子不斷攪拌。倒入石膏水或鹵水,使蛋白質變性凝固成豆腐。
7.擠壓。繃帶的四個角是方形的,重量準確,中間放著錫塊的商標標記,板子整齊,分層放在架子上擠壓。單木龍頭杠桿按順序壓下,分段插上。不要怕費時費力,也不要急於求成,才能達到碾壓不破不裂的地步。
8、煨。將壓制好的幹坯再次放入鍋中,用甜的、淺棕色的、醬油、冰糖、五香、筍幹、茶葉等熬制的湯汁煮沸。等茶葉幹了,停泡兩個小時左右,再從鍋裏拿出來,稍微晾壹下,撒上香油,拌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