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畢升對人類有什麽貢獻?

畢升對人類有什麽貢獻?

畢升(?~約1051年),中國宋代發明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之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英國大哲學家培根也說過,“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和狀態。”(弗朗西斯·培根的《新工具》)

在公元600年左右的隋朝,人們從雕刻印章中獲得靈感。經過反復研究和改進,我國勞動人民在人類歷史上首先發明了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技術很復雜。壹般用梨木、棗木、梓木、黃楊木、銀杏、無患子等木材做板材。

雕版印刷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古代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全盛時期。此時,不僅政府的“官刻”、“監刻”,民間刻字業也十分盛行,遍布全國。當時四川、福建、杭州等地最為發達,不僅雕版眾多,而且精美絕倫。宋代以後出現了銅版畫和專色套印,說明雕版印刷技術已經達到了極其精通的水平。

雕版印刷在文化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有明顯的缺點。首先,雕刻需要時間、人力和材料。刻壹本書需要很長時間和大量木材。如果刻壹個內容很多的大作,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二是不方便存放大量書籍。宋太祖開寶年間印刷的《大藏經》有5000多卷,13萬頁,13萬塊* *刻本,會占很多地方。第三,糾正錯別字不容易。

當時的北宋剛剛從五代十國的局面走向統壹,社會生活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它帶來了文化、科技的繁榮,在各個領域取得了許多成就。

文化的繁榮必然需要先進的傳播工具。由於以上原因,雕版印刷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改進印刷技術成為時代的要求,而完成這壹歷史使命的人就是畢升。

畢升生活在雕版印刷的全盛時期。他是北宋中期的壹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被稱為布衣。他從十幾歲開始就在壹家私人書店當學徒。畢升到書店後,好學好奇,很快學會了刻字。學徒期間,他從不放過雕版印刷的每壹個環節,刻苦學習,掌握了印刷的全部程序和雕版印刷的技術。幾年後,畢升終於成為壹名熟練的書店印刷工人。

畢升從學徒晉升為印刷工人後,很快成為書店裏的得力骨幹。他負責書籍雕版印刷的每壹道工序,工作非常認真。漸漸地,他發現了雕版印刷的弊端。公元1041年左右,畢升開始制作單活字,用了畢升八九年的時間。畢升最早使用木材作為制作活字的材料。但是因為木紋不規則,吸墨膨脹,文字模糊而失敗,下次不能用。

這次失敗並沒有讓畢勝氣餒。他試了幾種材料,但沒有壹種適合活字印刷。受陶罐上工藝圖案的啟發,畢升開始嘗試制作泥活字。

畢升先將粘土混合均勻,做壹個同樣大小的方形小粘土坯,小粘土坯的四角擦得很平。然後,字符被整齊地刻在每個小泥坯上。畢升把人物的字畫刻得凸出來,凸出的部分有古代銅錢的邊緣那麽厚。泥坯細膩柔軟,比木頭好雕刻多了。把雕好的泥坯在陰涼處稍微晾幹,然後放在火裏燒硬。

這壹次,畢升終於成功地創造出了壹種清晰、不吸水、牛角堅硬、黑色有光澤的粘土活字。畢升花了七八年的時間,辛辛苦苦制作了上萬個泥塑刻字。

在制作泥活字的過程中,畢升很會動腦筋。考慮到壹本書的壹頁中經常有很多重復的字,為了方便書的印刷,他通常會為每個字刻上幾個泥字。特別是古籍中的“之”、“乎”、“者”、“也”等字使用頻率很高,畢升就把這些字分別做成20多個泥字,用起來非常方便。

用壹套活字印刷,不能馬上把書印出來。要印這本書,必須先把活字做成版。

制作活字是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每次印刷前,他都要拿出壹個鐵板擺好,在上面均勻地撒上壹層松節油、蠟、紙灰等粘性物質,在鐵板上放壹個鐵架,然後根據要印刷的手稿挑出需要的泥型,壹個個按順序排列在鐵架裏。排壹整幀,妳就有壹頁了。把排列好的版本拿到火上加熱,鐵架裏的樹脂、蠟等物質受熱就會融化。這時,用壹塊平木板將封條壓平。當鐵架中的物質冷卻凝固後,架中的陶土人物會牢牢地粘在壹起,布局會非常平整。最後通過著墨可以得到印刷效果非常好的書籍。

據說畢升用泥版印刷的書很好看。

為了提高印刷效率,畢升設置了兩塊鐵板交替使用。當印刷第壹塊時,從第二塊開始排版。

畢升在印書的時候,有時會遇到壹些生僻字和生僻字。他立即找來壹些塗抹物,做成小塊的泥,刻上所需的文字,拿到草堆裏燒了,很快就做成泥型印章。畢升的方法非常簡單快捷。畢升還做了很多木架,分格,專門用來存放不用的泥活字。為了在使用時能方便快捷地找到,畢升把自己所有的泥活字按元音字母分了幾類,排列得整整齊齊。每首韻文的泥型都用紙糊起來,做上記號。挑詞時先看記號,再根據記號找出需要的陶土種類。

畢升是世界上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第壹人,他的泥活字也是世界上第壹個活字。德國人古騰堡在畢升粘土活字的基礎上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比畢升晚了很多年。活字印刷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化的又壹偉大貢獻。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壹大驕傲。

與雕版印刷相比,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有許多優點:速度快,印刷經濟,書籍質量好,勞動強度降低。

畢升發明的黏土活字印刷術雖然是壹件了不起的事情,但畢升是壹個普通的工匠,地位卑微。書店老板也認為自己無所事事。畢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無足輕重的技藝。他努力制作的壹套活字印刷沒能在社會上廣泛傳播。

畢升因過度勞累抑郁而死。在他去世之前,他要求他的家人好好照顧粘土類型。

畢升去世幾十年後,他精心制作的泥活字傳到了大學者沈括那裏。沈括視之為珍寶,精心收藏。在《孟茜筆談》壹書中,他詳細記錄了畢升發明印刷術的過程。

用粘土活字印刷書籍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但這項技術壹直被後人不斷模仿,不斷發展。活字的材料也不斷改進,從泥型、木型等非金屬活字到銅型、鉛型、錫型等金屬活字。

從元代壹直到清代,人們都在不斷地模仿泥活字。

畢升嘗試用木頭制作活字,但失敗了,於是改用黏土制作活字。元初的科學家王鎮成功地制作了木制活字。他花了兩年時間,設計並指導工匠用梨木、棗木制作了三萬多種木制活字,並印制了《景德縣誌》壹書。為了普及木活字印刷,王鎮把他制作木活字的方法寫成了壹本書《制作活字印刷書法》,附在農書的背面,詳細介紹了他的木活字印刷方法。王鎮的這本書是世界上最早系統描述活字印刷的文獻。

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很快就傳到了朝鮮、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後來,印刷術傳到了歐洲。西方人繼承並完善了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德國人古騰堡創造並采用了鉛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很快從德國傳播到世界各國。

17和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後,機器應用於印刷業,鉛字印刷走向機械化,西方從此告別了印刷技術的手工時代。到19世紀,這些技術傳入中國,很快取代了古代的雕版印刷。

當今世界,雖然照相排版印刷技術日益廣泛應用,但傳統的刻板仍然風靡全球。這種印刷技術自15世紀發明以來,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基本、最常用的印刷方法。究其根源,其基礎是我國的畢升,其基本原理與畢升的泥型如出壹轍。

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風靡全球,為人類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功績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