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由喜鵲湖、沙灘湖、磨湖、小湖、小南湖組成,土地肥沃,是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五湖漁場始建於1968年,全場占地面積4萬余畝,有4000多漁民。
仙桃市五湖漁場地處仙桃東南邊陲,與武漢市漢南區、洪湖市大同湖、嘉魚簰洲灣毗鄰,是仙桃市國有大型專業漁場,農業部健康養殖示範場。人口4088人,職工870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0人,中級以上職稱20人。占地面積4.5萬畝,年總產值2.1億元。其中內垸1.1萬畝,年產量11000多噸,產值1.1億元,主養甲魚、團頭魴、黃顙魚、斑點叉尾鮰、羅非魚、河蟹、黃鱔等名優品種。有壹家大型淡水魚加工廠——五湖鵬鑫食品有限公司,占地60畝,以加工鮰魚片、羅非魚片、小龍蝦為主,日產量100噸,冷庫容量1500噸。
外湖是長江灘塗的泛水區,有圍養面積3.4萬畝,年產量9000多噸,產值近億元。放養模擬野生環境生長的草魚、團頭魴等魚種,套養河蟹、刁子魚、鱖魚等名優品種,充分利用外湖青草、螺、蚌和長江野雜魚等天然資源,使產品已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外湖野魚質優價高,大有潛力可挖,正在註冊壹個含地理標誌的商標和申報兩個綠色水產品品種。外湖因水位變化,四季風景各有不同。春季如蒙古大草原,滿眼蔥綠,看不到邊際;夏季就象大海壹般,波濤洶湧,氣勢滂沱;秋季漫天蘆花,給人無限遐想空間;冬季漁歌晚唱,壹派豐收景象。外湖時時處處彰顯原生態之美,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據考證,仙桃(原沔陽)五湖為古太白湖的遺存,古太白湖大概形成於南北朝時期,最早的文字記載不詳,但我國著名地理著作北魏酈道元著《水經註·沔水》中記載:“沔水又東逕沌水口,水南通縣之太白湖,湖水東南通江,又謂之沌口。”又有《水經註·江水》記載:“江水左得湖口,水通太白湖。”
明代朱衣撰《嘉靖漢陽府誌》記載:“太白湖在縣治西壹百裏,九真山南。”“其水西接沔陽,廣袤二百余裏。春夏與新灘、馬影、蒲潭、沌口等湖合而為壹,秋冬水落,各湖始分。”東西長度叫廣,南北長度叫袤,可見當時的太白湖面積之廣闊。從“湖水東南通江”、“江水左得湖口”的文字上理解,古代太白湖入江處地貌,絕非是壹條河道,而是連接新灘、馬影、蒲潭諸湖,延袤數十裏的壹片遼闊水域。所以古人稱太白湖:“蓋七澤之最,與洞庭彭蠡相伯仲。”又有詩:“漢沔疑無界,洞庭擬有鄰。”其用現代文字描述大意是說:沔水流域有壹個湖泊,湖光美麗,範圍廣闊,可以與洞庭湖相媲美,漢水同沔水如同沒有界限。
清初顧祖禹獨撰的《讀史方輿紀要》沔陽地理記載,太白湖 (沔陽)州東北二百裏,接漢陽府界。壹名九真湖,壹名土湖。潛水自西北來註之,沱自南來註之,其上遊西湖、李老、泗港、沙湖及直步、黃蓬、陽明諸水悉匯焉,周二百余裏,為沔境之巨浸。達沌口入江。《水經註》沌水通沔陽太白湖,是也。
南北朝時期的“古太白湖”同洞庭湖相望的光輝歷史早已不復存在,而僅剩的壹片水域便是今天的五湖。雖然沒有古太白湖那樣壯闊,但太白遺風猶在,春天觀湖,夏日觀“海”,今天的五湖,“古太白湖的最後壹滴水”位於仙桃市東南角,是沙湖鎮水鄉園林生態濕地的精華部分,像壹個風華正茂的少女,美麗妖嬈,儀態萬方,被稱之為仙桃東南的壹顆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