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元宵節信息元宵節

元宵節信息元宵節

關於元宵節燈籠的信息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我們都吃湯圓和燈籠。以下是分享的關於元宵花燈的信息,供大家參考。歡迎瀏覽!

元宵節花燈簡介:

元宵節是壹年中最燈火通明的季節,可以算是“火樹銀花不眠”。山西的民間燈也不例外。當然這裏要區分光和火。燈是燈籠;火意味著燃放煙花。

元宵節的傳說元宵節:

相傳打燈籠的習俗始於西漢,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盛行燈風,流傳後世。正月十五是壹年壹度的花燈煙花的高潮。因此,元宵節也叫“燈節”。在山西的縣級城墻乃至鄉鎮,這些居民集中,熙熙攘攘。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街上掛滿了燈籠,到處是鮮花,燈光搖曳,在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看花燈”已成為山西民間自發的活動。

正月十五晚上,大街小巷都高掛紅燈,有宮燈、獸燈、花燈、花燈、鳥燈等等,吸引人們來觀賞花燈。

正月十五,民間流傳著許多有趣的傳說:很久以前,有許多兇猛的鳥獸,到處傷人,所以人們組織起來戰鬥。壹只神鳥降落在地球上,因為它迷路了,被壹個毫無防備的獵人意外射殺。天帝知道了這件事,非常生氣,於是他發了壹道聖旨,命令天兵在正月十五放火燒地,把所有的人、動物和財產都燒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讓百姓無辜受苦,於是冒著生命危險,偷偷把湘雲趕到人間,把這件事告訴了人們。聽到這裏,大家都很害怕,不知道該怎麽辦。這時候,壹個老人想出了壹個主意:“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家家門前掛紅燈,放鞭炮、放煙花。天帝會以為人被燒死了。”大家點頭說好,就各自準備了。正月十五晚上,天兵向凡間望去,發現人間有火。他們以為是火在燒,就告訴皇帝沒有必要放火燒地。聽到這些,皇帝非常高興。這樣,人們挽救了他們的生命和財產。為了感謝天帝女兒的恩情,也為了紀念這個場合,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家家戶戶都會張燈結彩,燃放煙花爆竹,紀念這壹天。

元宵節燈會文化;

太谷

在太原,太谷縣的燈很有名,人們編了壹句流傳至今的美麗的民間諺語:“南莊的火,太谷的燈,徐溝的鐵棒愛禍害人。”

太谷的燈,為什麽出名?這是因為在太谷縣的歷史上,商業逐漸繁榮了300多年,到了清代道光、鹹豐年間更是繁榮,曾有“小北京”之稱。當時,銀行在中國蓬勃發展,享有盛譽。在太谷市,沿街有700多家店鋪。除了商業競爭之外,大商人和富裕家庭在文化習俗方面也盡力模仿蘇杭揚州的時尚。元宵節的興起和發展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形成的。隨著貿易的發展,從其他地方引進了許多品種和圖案的彩燈。相傳“宮燈”、“龍燈”是商人從廣東傳入的。至於大量的燈籠,就是模仿揚州的。這種學問的引進背後,有當地人的創新,使太谷的元宵異軍突起,成為三晉之冠。

太古燈以品種繁多、制作精美、外觀誘人而著稱,讓人愛不釋手。清朝康熙年間,有紙燈籠、紗燈籠、羊角燈、繡球燈籠、緞繡燈籠。清朝光年間,宮燈傳入。這些宮燈大多由紫檀木和胡桃木制成。所有精美的木制產品都雕刻有龍頭,口中有圓形、八邊形或六邊形,並鑲有流蘇。它們雕刻精美,造型優雅。在這盞燈的水平面上,有字畫,色彩斑斕,引人入勝。

元宵節晚上,還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植物燈、動物燈、商標燈、填字遊戲掛在街上吸引人們觀看。

正月十五、十六、十七,太谷城裏的燈,沿街的燈,院中的小屋裏的燈,廟裏廟外的燈,都裝飾著五顏六色的燈,美麗悅目。看花燈的人如江河,如潮汐,摩肩接踵,徹夜不眠。壹些猜燈謎的活動需要更長的時間。到了晚上,仍有民樂演奏,將元宵節的氣氛推向高潮。這種元宵節不僅山西省太谷縣有,全省各縣都有。在壹些大的村鎮,也有掛燈籠,也就是“看燈籠”的說法。在山西的其他縣和省會,也有燈會、燈會、燈會比賽,各地也有其別出心裁的創意。

看花燈是“上元節”中最有趣、最有文化的活動,至今仍在全省各地的城市、鄉鎮、市場、鄉鎮蓬勃開展。

清徐

“正月,正月就是正月。正月十五,燈籠黃,燈籠紅,雪打燈籠。”這首流傳於清徐的民歌,流傳已久。反映了正月十五元宵燈會的壯觀景象。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燈節”。從古至今,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普天同慶,已經成為壹種民俗。在門口掛紅燈籠,既能在節日期間照明,又能增添節日氣氛,主要是因為有祭祀的說法。

正月十五,猜燈謎,清徐和全國其他地方壹樣,也很熱鬧。當地人有“初壹是十五”的說法。這句話充分說明,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也是壹年中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我們壹直以農業生產為主,所以壹年中相對農閑的日子是“冬三月”。元宵節過後,新的壹年就要來了,萬物復蘇,冬日的清閑已去,準備工作開始了。因此,人們應該在元宵節放壹把火,盡情玩耍,趕走壹年的疲勞。所以,我們要開開心心的看燈,猜燈謎,生社火。同時,它體現了人們對新的壹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期盼,在吉祥的氣氛中以歡樂的心情和喜慶的鑼鼓迎接豐收年的到來。

地域特色

過去,在正月十五,清徐地面上最集中的地方是清遠市、徐溝市、逢蒙鎮和東峪鎮。還有壹些較大的村莊,如旺達村、大廠村、六都村和高柏村,也很熱鬧。周圍農村的人們應該帶上他們的家人和孩子,晚上提著自制的燈籠,三五成群地看燈籠,猜燈謎,生火,快樂地慶祝元宵節。尤其對青年男女來說,這是難忘的壹天。在封建社會,女人是出不了門的。再加上男女不親的各種封建禮教的束縛,他們很少有機會見面。元宵節為《愛的種子》中的青年男女提供了壹個見面的機會,元宵節的壹角,眼神交流的壹刻。他們心裏想的是“祝人長久,千裏之外”的念頭。歷史上有很多元宵節看燈的故事。傳說,在宋代,壹對年輕夫婦在看元宵節時走散了,這壹天正好是宋徽宗看元宵節並贈送酒的日子。婦人急尋夫君,也拿起皇帝禦杯,吟詩壹首:“月滿明燈籠,手牽郎到端門,貪看鶴陣歌舞,豈料鴛鴦失群。”天色已晚,我心存感激,傳皇上賜我壹杯酒,壹杯巡。我怕回國後被翁姑責怪,偷酒杯為證。"浪漫的皇帝聽了這話,高興地把金杯頒給了女子,並留下了元宵節賞燈的故事。

鄧華造型

清代以前,清徐地區元宵節展示的燈籠主要是用高粱桿和竹子制作,燈罩上貼著各種紙。燈的造型壹般有龍燈、魚燈、鶴燈、蓮花燈、繡球燈、船燈等款式。到了明末清初,晉商逐漸興盛,票號遍布長城和大江南北。商業文化的發展促進了燈文化的繁榮。宮中宮燈、南方紗燈、長城外鐵絲燈流傳到當地,極大地發展和完善了當地的制燈技術和照明品種。除了傳統的用高粱桿、竹子和紙做成的燈籠,還用木鐵絲、玻璃、薄紗做成的燈臺做燈罩,在玻璃和薄紗上用彩色畫出各種民間傳說故事和戲劇故事。比如《八仙過海》《三姐妹下凡》《桃園結義》《水泊梁山》《西遊記》《楊家將》《花鳥》《山水》都很有意思。當時,燈籠在內容、形式和制作技術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在形式上,有模擬動物的燈籠:龍燈、鳳燈、魚燈、蝦燈、鶴燈、生肖燈、獅子燈,還有特別有意思的賽馬燈(也叫花燈、燈籠)。有仿真花的燈籠:荷花燈、花籃燈、菊花燈、牡丹燈等。還有其他形式的繡球燈,船燈,塔燈和宮燈。當時宮燈的制作工藝是講究紫檀木制作的四角形和六邊形宮燈造型。每壹面都鑲嵌了玻璃,上面繪有山水、花鳥、人物故事等圖案。圖案上有謎語,上下角上刻有龍頭或動物頭像。在每個水龍頭和動物頭像下,都掛著珠子,燈裏還裝了壹個動感十足的燈籠。這種宮燈的制作工藝非常精湛。是集知識性、觀賞性、娛樂性於壹體的精品燈。

燈籠發展

由於經濟的繁榮、科學的發展、文化的進步,清徐地區的彩燈在繼承民族傳統的基礎上,規模宏大,風格多樣,聲、光、電等現代化設備的運用也是前所未有的。從農村到城市,家家戶戶,每條大街小巷都掛滿了燈籠,爭奇鬥艷。尤其是縣城正月十五的燈更是壯觀。從每個家庭的院子到門口,從每棟樓陽臺的玻璃窗到每個生活小區的門口,都掛著喜慶的“福”燈、“Xi”燈、“春天”燈、串燈、塑料管流水五彩燈等各式各樣的燈。大街小巷,廣場公園,市場上,每壹座宏偉的建築上,都編織著成千上萬的彩燈。特別是在文遠路和湖東街的兩側,政府機關和單位的大樓、商店和餐館都裝飾著彩燈、串燈和五顏六色的流動塑料管。晚上觀看,就像空中的燈幕,俯瞰整個縣城,像壹座燈籠城,壹個燈的世界,壹個燈的海洋。這些燈是宏偉和輝煌的。道路兩旁的每壹棵樹都用現代的串燈和網燈編織裝飾。萬盞紅紗燈掛在樹間,兩條街用紅燈籠相連。此外,觀看燈光的人們的互動使它看起來像壹條燈光湧動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