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象鼻山信息

象鼻山信息

象鼻山,原名驪山,又稱伊山、神水山,簡稱香山。它位於廣西桂林桃花江和漓江的交匯處。該山因壹只巨象站在河邊,伸著鼻子,飲著漓江的甘泉而得名,被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長108米,寬100米。山區面積1.3公頃,由3.6億年前沈積在海底的純石灰巖組成。清代工部郎中書在《香山記》中寫道:“廣東之奇為山,粵西山之奇為石,相對省城之象甚奇。”

1986年,香山公園依象鼻山而建。公園裏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紅楓寺和寺內太平天國革命舊址陳列館。

附近還有唯壹殘存的隋唐開元寺佛塔。水月洞緊臨江,水流過,如水中浮月,落石如象鼻飲漓江。景色極佳,自唐宋以來壹直是旅遊勝地。宋濟北處士《水月洞韻》詩雲:“水下有明月,明月浮水上。月中之水不去,月中之水猶流。”它生動地描繪了這壹場景。

象鼻山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軀幹和腿之間。約654.38+0.2萬年前,地殼上升,漓江收縮,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形成了壹個東西通透的圓形洞穴。長17m,寬9.5m,高12m,占地面積約150m 2。《香山記》載,“有石洞,可相對,圓而長,其半在水中,水有高低,故其洞亦有大小。”

水月洞入口向陽,又稱朝陽洞。但水面上的洞穴,如浮在水面上的明月,十分傳神,所以水月之名壹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奇觀之壹,文學士是散文句,令人嘆為觀止。宋吉的詩《北處士隱月洞》中有這樣的話:“水下有明月,明月浮水上。“水不去月,月去水又流回”這句話,詳細地描繪了月亮在天上、在山洞裏、在水底互相倒影的奇跡。象山的水月與南面隔山的月巖相對,壹個懸在天上,壹個浮在水中,形成了“漓江兩個月亮”的奇特景觀。

朝陽閣建於宋代,建於洞內,清代改稱得月樓,現已廢棄。洞內有50多處摩崖石刻,如張孝祥的《朝陽閣詩》、範成大的《水中明月》碑文、陸遊手抄本等。

[編輯此段]朝陽亭

象鼻山水月洞內,亭建於宋代,早已廢棄。但遠在800年前,廣西兩位前地方長官之間的壹場背靠背的筆墨官司,卻壹直是這裏遊客永恒的話題。原來,南宋第二年(公元1166),張孝祥酉水月亮洞徘徊到很晚,不久又重遊。洞壹東,亭名、洞名、巖名皆名“朝陽”,水月洞北壁刻有《朝陽亭詩序》。後來範成大、桂主另辟蹊徑,恢復了原名,在水月之後的月洞寫下碑文,刻在洞南壁。

[編輯本段]象鼻煙

象鼻巖毗鄰水月洞,故以象鼻山中的象鼻而得名。巖石高1.9米,寬3.3米,長約13.5米,面積44.5平方米。巖口臨江,朝東,呈條狀封閉狀態,是壹處陰涼處,河景好。明代學者毛斌權曾在此讀《易經》,後人在巖口刻下“讀巖”二字,稱之為“點壹山窗”。萬歷(1577)丁醜在春正月整修,有“賓泉山人掘此洞深”的石刻。明代詩人張翔寫過壹首詩《毛賓泉點倚山窗訪》,詩中有“千頃水光涵屋”“山窗靜觀周易”等句子。詳見水月洞摩崖石刻。

[編輯此段]象眼石

象眼巖位於象鼻山半山腰的南北兩側,相互連接。高約2米,寬5 ~ 10米,長52.8米,呈扁長形,面積約274平方米。象眼巖原本是壹條很短的古地下河,形成時間比水月洞還要早。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這個部位恰好在大象的眼睛處。從象山南麓的南極入口,可以沿著石階爬上南眼。出了象眼巖,盤山路就能到達山頂。北眼有懸崖,沒有通路。象眼巖南北洞天是壹對俯瞰風景的絕妙窗口。從左眼望去,高聳入雲的麗江賓館近在咫尺,市區的樓房、市場鱗次櫛比,半城的山吧歷歷在目;從右眼望去,江波帆動,在子洲、塔山、船山之間忽隱忽現。

[編輯本段]雲雅軒

宋代園林建築。張明明豐《鬼谷》載:“因此,宋代方認為,在南墻之下建造壹所精致的房子居住,稱之為雲。玄已棄久矣。”根據方心如的《題韻》和邵以仁的記述,方題詩前曾建“古韻”壹座。雲巖宣亞的實際建造時間無從考證。方心如詩中“不必花錢探枝藜麥,林壑深藏。”曾遵《千巖月洞》更是標有“雲崖有奇段”壹句,說雲崖軒建在象山腳下是可信的。

另外,象鼻山洞穴是桂林三花酒的儲藏室,透過洞穴可以聞到桂林三花酒的香味。

開放時間:8:30-16:40。

晚上免費入場,絕佳的夜景,山上不壹樣的燈籠,夜遊香山又是另壹番風情。

門票:25元。

地理位置:位於桂林東南部漓江西岸。

怎麽去:坐2路公交車到文昌橋,然後過橋走2分鐘。57、58路公交車可免費到達香山公園,或4A專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