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吉林長春有關部門集中銷毀了大量的罰沒物品,包括偽劣假冒的化妝品、藥品、服裝以及過期食品、假酒、機油等,數量達到5千多件,在圍觀人群的註視下,這些假貨在大火中化為灰燼。由於利益驅使,假冒偽劣產品在市場上屢見不鮮,假貨除了對消費者構成很大困擾和風險之外,對市場經濟也有危害,下面就讓我們看壹看,假冒偽劣產品對市場到底造成了哪些影響。
降低了市場資源配置率市場經濟需要誠信為本的法治經濟,需要公平競爭。假冒偽劣產品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扭曲了正常的競爭和價格等杠桿,使優質的產品難以生存,破壞了市場上正常的供求關系,也降低了消費者體驗感和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
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由於假冒偽劣產品的成本遠遠比優質產品更低,所以總是能以更低廉的價格銷售,但在質量方面卻無法保證。可是假冒產品卻擠占了優質商品的市場份額,還有的直接盜用正牌的產品商標,不管對於社會還是對於正牌產品來說,都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和損失,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這是壹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降低了消費者的社會福利高質量的產品會給消費者帶來很好的滿足感,不管吃的還是用的,壹般都會給消費者帶來利好壹面,只要有經濟條件,消費者都是力所能及地購買高品質商品。但假冒偽劣產品就不同了,為了追逐利益,造假售假的人往往會以次充好,用更低的成本或違法的添加,來制作出假冒偽劣商品,既坑害了正當廠家,也容易使消費者造成身體、經濟和精神上的損失,使消費者所應享受到的社會福利大大降低。
增大了市場和社會交易成本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使不少消費者深痛惡絕。不少經營者和消費者在采購商品的時候,也要多花很多時間來進行甄別、尋找,不想因為購入假冒偽劣產品而受到損失,這就需要消費者和經營者花費更多的物力和精力、以及成本。正規的廠家和監督部門,也因此需要花費更多的資源人力和財力打擊假貨,不管從市場上來說還是從社會上來說,都增加了人們的成本,得到利益的只有造假售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