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也是小吃集中的地方。幾乎全國各地的小吃都出現在武漢的美食街。不過武漢也有自己的特色小吃,超級好吃。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壹下湖北武漢十大最有名的小吃,希望對妳有幫助!
五芳齋湯圓
在武漢,還有壹家餐廳——五芳齋餐廳,享有“湯圓之王”、“粽子之王”、“餅團之王”三大稱號。壹百多年後,這家店以其餃子、粽子和糕點而聞名。
五芳齋,位於武漢市漢口中山大道大支路,原是壹家酒樓,建於民國35年。以經營寧波風味水餃聞名,有“寧波湯圓王”的美譽。湯圓由黑芝麻、桂花等制成。,而且它們的味道很好吃。
五芳齋的建立和發展經歷了壹百多年。如今,五芳齋將現代化設備與手工制作相結合,從單壹的寧波湯圓小吃品種發展到數十種多味湯圓和速凍系列,並繼續保持選料嚴格、配料傳統、制作精細、口味純正、油而不膩的獨特風味,達到國家綠色食品標準。
小桃園煨湯
如果妳想品嘗武漢的煨湯,“小桃園”是最好的選擇。這家小店位於漢口勝利街蘭陵路,號稱“燉湯專家”。這家店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豬蹄湯、馮跋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
瓦罐雞湯最有名,原料是黃陂、孝感出產的肥嫩母雞。將雞塊放入油鍋中煸炒,然後倒入盛有開水的瓦罐中,用大火煮至熟,再用小火煨透。這湯原汁原味,營養豐富。
老錢記牛肉豆絲面窩
老千記是壹家風味小吃店,位於武昌司門口。主要經營牛肉絲和豆面,還負責牛肉湯菜品。
豆絲是用綠豆和大米,磨成漿,在鍋裏攤成皮,切成絲。武漢人愛吃,吃法很多,有湯豆絲,豆幹絲,炒豆絲。老錢驥經營炸牛肉和豆條。油炸時,可根據客戶要求進行幹炸或軟炸。味道不壹樣,區別只在火候。
主要原料有黃牛眉、濕豆絲、水發香菇、玉蘭花片等。,加調料,在香油炸爐裏炸。牛肉吃起來酥脆滑嫩,豆絲軟潤。牛肉和豆絲的味道混合在壹起,別有風味。
武漢人早熟,最愛吃面。在武漢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熱氣騰騰的油鍋,金黃的面條在裏面翻滾,散發著誘人的香味。綿沃是武漢特有的,成立於19年底。
當時漢口漢正街季家嘴附近有個賣燒餅的,叫常誌仁。他看到燒餅生意不好,就嘗試創造壹個新的早期品種。他讓鐵匠做了壹個凸窩形狀的鐵勺,澆上混有大米和黃豆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在油鍋裏炸出邊緣空心、色澤黃脆的圓形年糕。
吃起來厚的地方軟,薄的地方脆,叫面窩。流傳了100多年,成為武漢壹種物美價廉的特色早餐。
天奇橫湖湯粉
田啟恒糊湯面館位於漢口花樓街,歷史悠久,風味獨特,聞名三鎮。糊湯粉是搭配油條的小吃品種。賣糊湯粉的壹定是賣油條的。制作米線時,選用秈米打漿磨粉,然後加水熬煮,再擠壓熬煮制成形狀。然後將活鮮小鯽魚(或鱔魚)煮成湯,再將生米粉加水調成糊狀湯,加入各種調味品。煮熟後撒上蔥花、辣椒、油條食用,別有壹番風味。它的糊湯略濃,色澤淡雅,米粉潔白細長結實,魚香汁濃,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桂花紅豆湯
桂花紅豆湯是武漢的小吃。桂花紅豆湯是用桂花、紅豆、糯米、糖、澱粉做成的,吃起來甜而不膩。廚寶熟食店位於武漢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下。桂花紅豆農場由桂花、紅豆、糯米、糖、澱粉等制成。吃起來甜而不膩。
此外,武昌戶部巷匯集了武漢各種特色小吃。這條街因毗鄰清代(公元1644-1911)番臺衙門而得名。雖然這條巷子只有150米,但是這裏有各種特色小吃,比如:石婆婆熱幹面、徐嫂鮮魚膏湯粉、面窩、高脂粥鋪、紅油牛肉面、米酒、王石餛飩、和記豆皮、麻婆湯蒸餃、李大餅、固始肉松卷、油餅、吳記年糕。
此外,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和大支路交匯處的慶忌街是壹條以武漢風味小吃和民間藝人彈唱而聞名的特色街。現在,它已經成為武漢的壹張名片,每個來武漢的人都必須去壹趟。
老桐城三鮮豆腐皮
“老桐城”是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大支路口的壹家大型餐館的名字。以著名小吃三鮮豆皮聞名,被譽為“豆皮之王”。這家餐廳成立於1931。它最初位於古漢口城堡大直門外,是城鄉之間的通道。所以取名桐城甜品店。抗戰勝利後,又恢復營業,改成了妳的老桐城甜品店。這家店模仿湖北傳統小吃豆皮,決心改良,很受甜食的歡迎。
豆皮是湖北農村的壹種地方風味小吃。制作方法是將綠豆和大米混合,放入鍋中磨成薄皮,裹上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餡料,放入油中炸熟。老桐城酒家高級廚師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鮮肉、鮮蛋、鮮蝦為主要原料制作餡料,獨創三鮮豆皮。皮包金黃有光澤,入口脆嫩,更受歡迎。他被稱為“豆皮王”。毛澤東嘗了四次,每次都很欣賞。外地人、外賓來武漢,盡快吃到老桐城豆皮。
四季美湯包
在離老桐城不遠的江漢路附近,有壹家小吃店叫四季美,被武漢人譽為“灌湯包之王”。“四季美”位於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附近,意思是壹年四季都有好吃的,春天有炸春卷,夏天有冷食,秋天有炸大閘蟹,冬天有酥餅等。1927開業,生意興隆。後來高級廚師鐘生初等人在這家店做了武漢風味的小籠灌湯包,深受顧客歡迎,被譽為“灌湯包之王”。他們講究餡料,選材嚴格。首先,他們將新鮮的豬腿剁成糊狀,然後與肉凍和其他調味品混合,用薄面團包裹,放在籠子裏蒸,肉凍就成了湯。膏體鮮嫩,壹籠七個,配上姜絲醬和醋,鮮美無比。
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他們除了要做鮮肉湯包,還要做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肉末湯包、什錦湯包。
解放後,“老四季美”灌湯包店生意興隆,從原址遷到漢江路與中山大道交叉口。現在它有三層作為營業大廳,有300多個座位,壹年四季客人如雲。
現在,四季美人湯包師傅另起爐竈,開了壹些湯包店。湯包的味道比以前差了很多,江漢路四季美湯包店的生意也不好。最近老四季店面臨拆遷的麻煩。
蔡林佶熱幹面
武漢的熱幹面,與山西的刀削面、兩廣的逸夫面、四川的擔擔面、北方的渣江面壹起,是武漢的傳統小吃之壹。據說在20世紀30年代初,漢口有個叫包利的人在關帝廟附近賣涼粉和面湯。
壹個夏天的晚上,包利還有很多面條要賣。他怕變質,就把面煮好,撈出來掛在案板上。打包的時候,包利不小心把油鍋裏的芝麻油灑在面條上了。當時他靈機壹動,幹脆把麻油拌到面條裏,然後把面條扇涼。
第二天早上,包利將拌有芝麻油的面條放入沸水中燙壹下,然後將水瀝幹,放入碗中。然後他又加了芝麻醬、辣椒醬、榨菜、蔥、姜、蒜、醬油、香醋賣涼粉,頓時讓人搶購壹空。吃完面條後,有人問包利他在賣什麽面條。他脫口而出那是“熱幹面”。
從那以後,包利專門賣“熱幹面”,教了很多徒弟。幾年後,壹個名叫蔡的學徒在漢口路開了壹家名為記的熱幹面館,逐漸成為熱幹面的名店。
蔡位於武漢市漢口中山大道854號。其熱幹面,晶瑩潔凈爽口,味道鮮美,深受廣大市民的贊賞,享有武漢名小吃的美譽。如今熱幹面早已遍布江城,武漢人過早吃早餐是必不可少的。
1930住在漢口滿春路口的蔡夫婦,打著“蔡林記”的招牌經營熱幹面。店名的由來是因為蔡佳家門前有兩棵郁郁蔥蔥的樹,“蔡林記”這個名字意味著蔡佳的生意興隆。正如這對夫婦所料,“蔡林記”以其面條好、味道好和獨特的吃法而聞名。
1955,夫妻倆把“蔡林記”搬到了更繁華的中山路。1974,店鋪再次搬到嘉裏廣場正門。1993,165438+10月,由於舊城改造,“蔡林紀”在機器的轟鳴聲中被拆除,等待修建。
1996年6月,記與侯生理餐廳合並,改造後中山路上掛著記的牌子。只有兩個。8米寬的門面,如仍然隱藏她的吉他後面從我們的半張臉。
新擴建的“蔡林記”營業面積(1-4層)達到490平方米,日銷售熱幹面高峰時達到450公斤。
熱幹面“蔡林記”的品種變化:1983之前,有叉燒熱幹面、全料熱幹面、蝦米熱幹面三個品種。1996 6月18擴大到8個品種,分別是:全料熱幹面、蝦仁熱幹面、蝦仁熱幹面、白菜肉絲熱幹面、炸醬熱幹面、蔡羽熱幹面、三鮮熱幹面、果味熱幹面。
今年,計劃推出兩個新品種的滋補熱幹面條。如今,在保持熱幹面的同時,記又增加了4大類40多種小吃。而來自熱幹面的銷售額占零食品種的46%。
順祥居烤梅子
漢口花樓街與交通路交叉口的順祥居,是壹家有著近50年歷史的老店。這家店做的重油烤梅子,重而不膩,味道鮮美,形似菊花,壹看就讓人食欲大開。
烤梅子的制作方法是將肥豬肉、饅頭、橘餅、花生、冰糖、葡萄幹等切好。成小丁,略炒,再拌桂花、紅綠絲、白糖做餡。面粉加適量水,加少許鹽揉成面團,搟成荷葉狀薄皮,加入餡料加少許香油包好。烤梅子,炒梅子,烤梅子,或者清蒸梅子,都是香甜可口,讓人百吃不厭。
福清和牛肉米粉
“福清和”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附近,以湘味米粉聞名。粉滑可口。
可惜這家老店也因為某些原因在2007年倒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