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寧旱西瓜今年個頭普遍小 瓜農可能顧不住本錢
記者註意到,這壹車的西瓜都只有成人手掌般大小。
記者赴“品牌瓜”產地洛寧調查,今年旱情嚴重,致瓜小產量低、品相差專家建議,錯峰上市、規模種植是出路。
時下正是西瓜大量上市的時節,洛陽本地“品牌瓜”——洛寧旱地瓜以個頭適中、皮薄味甜等特點備受歡迎。尤其是洛寧縣東宋鄉官莊塬壹帶,因海拔高、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西瓜的生長。2009年,鄉政府註冊了官莊塬牌西瓜商標。資料顯示,官莊塬種植西瓜的歷史距今已有1700多年。至今,該鄉幾個村的村民仍多以種瓜為生。
然而,近日不少市民發現,今年街頭叫賣的洛寧旱地瓜個頭異常偏小,往年壹個能長5公斤左右的西瓜,今年卻只有2.5公斤左右。對此,大河報記者探訪洛寧縣產瓜地,探究其中原因。
現象今年洛寧旱地瓜個頭普遍小
家住西工區的周磊對洛寧旱地西瓜情有獨鐘。“皮薄、瓤沙、味甜、含糖量高。”他告訴記者,每年夏天,吃洛寧西瓜消暑,成了壹種習慣。然而,今年周先生發現市面上的洛寧西瓜個頭異常小,10斤以上的西瓜很難買到。
昨日上午,記者沿街走訪西瓜攤點,發現洛寧瓜確實有這樣的現象。
10時,在洛浦西路上,壹輛滿載西瓜的拖拉機停在路邊,車旁還貼有“洛寧旱地瓜”的標示。瓜農趙全介紹說,今年大旱,西瓜產量很低,成熟的西瓜個頭也都不大,大的才3公斤多,小的壹個只有1公斤多點。
洛寧縣東宋鄉王嶺村的瓜農邢海民說,他種了9畝西瓜,收成不好,幾乎沒有5公斤以上的西瓜。“能顧著本錢就算不賴了。”在景華路長春路口賣瓜的劉老漢指著西瓜車說,壹車瓜差不多1000斤,只有壹個過了5公斤的,在縣城賣不到好價錢,只好拉到洛陽市區來賣。
探訪幹旱讓西瓜“瘦身”產量降
去年7月中旬,本報以《“旱生”進城賣瓜記》報道了洛寧縣原莊村00後男孩旱生隨父進城賣瓜的事。今年7月7日,記者再次回訪時,包括旱生家及當地所有瓜農都唉聲嘆氣地說,“去年西瓜收成還算可以,今年大旱,西瓜個小,減產了”。
旱生家今年種有3畝西瓜、2畝香瓜。他父親贠春祥帶記者來到瓜地看到,最大的西瓜不過玩具皮球大小,最小的僅拳頭般大,瓜地幹涸裂紋,不少瓜藤都已經幹枯。
“往年這個時候,地裏瓜藤長勢很旺,人從地裏經過,還要用手撥開瓜藤才行。”旱生母親黃海娟說,今年好幾個月沒下雨,多數瓜藤都幹枯了,肯定要賠錢。
同樣,在官莊村,記者了解到,由於幹旱,該村情況與原莊村壹樣。“家家都種有西瓜,碰上今年大旱天氣,很多瓜農可能都顧不住本錢。”村民吳妙琴說。
瓜農13年後又遇幹旱,西瓜難賣不保本
旱生生於2001年7月,那年恰逢大旱,家裏的5畝西瓜沒幾個“長成”,看著主要的經濟支柱斷了,父親贠春祥很是著急,便給孩子取名旱生。沒想到,時隔13年,今年又遭遇了大旱。
贠春祥給記者算了壹筆賬,“壹畝西瓜地從買糞、肥料、瓜種、地膜等,加上耗費的人力,需投入700元左右。待西瓜成熟時,正常壹畝地可收6000斤左右西瓜,賣到3000多元。”贠春祥嘆息著搖搖頭說,“今年大旱,1畝地最多能產1000斤西瓜,賣到400多元,根本顧不住本錢。”
“這瓜在縣城賣不到好價錢,過幾天打算去洛陽市區試試看,使把勁兒爭取多賣點。”贠春祥說,賣瓜是個苦活兒,需得淩晨4點開著拖拉機從家出發,經過4個小時到達洛陽。待上2~3天,等壹車瓜賣完後回家,再裝壹車瓜,再回到洛陽賣,周而復始,十分辛苦。
相對於散戶種植,在洛寧縣城北有壹處約百余畝的西瓜園。記者看到,這裏的西瓜個頭明顯大壹些,瓜藤也非常茂盛。盡管如此,園主表示,受幹旱天氣影響,產量也有所減少。不過,他們采用滴灌方式應對幹旱天氣,相對於靠天成活的西瓜,品質要好很多。
影響天氣幹旱,宜陽西瓜減產30%
昨日下午,記者從洛陽市農業局園藝工作站了解到,全市種植西瓜面積6萬余畝,主要集中在洛寧、宜陽、孟津等地。其中,洛寧、宜陽以種植旱地瓜為主,散戶種植多,實行自產自銷模式;孟津送莊等地,種植袖珍西瓜,采用日光溫室栽培,走的是高端消費路線。
今年洛寧大旱,西瓜減產,宜陽與孟津兩地如何呢?記者致電宜陽縣農業局辦公室,壹李姓工作人員說,今年6月份天氣幹旱,空氣濕度較小,影響了西瓜成長,不少瓜苗都曬幹了,成活下來的西瓜普遍個頭較小,產量與正常同期相比減少了近30%。
孟津縣農業局辦公室工作人員王雪雲說,今年露地瓜產量比去年好,並且個頭也不小,都在10幾斤,前段時間下了幾場及時雨,幫助西瓜生長,所以幾乎沒有受到天氣影響。
建議“錯峰”上市、規模種植或是對策
據了解,多年來洛陽本地西瓜即使是豐收年,也會出現難賣、價格上不去的現象,去年本報就曾聯合愛心企業購買洛寧、宜陽的滯銷西瓜,幫助瓜農。對此,記者采訪了洛陽市農業局園藝工作站高級工程師樊合信。
樊合信說,西瓜生長需要壹定高溫天氣,但也需要壹定水分保證。幹旱,有利於西瓜糖分積累,但過分幹旱則導致產量損失,含糖量降低。“目前,洛寧、宜陽壹些山區種植西瓜受天氣因素制約較大,灌溉問題難解決,直接影響西瓜產量。”樊合信進壹步分析說,洛陽本地瓜成熟期晚且比較集中,多在6月底到7月中旬,上市銷售期短,導致市場被外地瓜率先占領。等到本市的旱地瓜上市時,無論從價格還是從市場占有率上已不具優勢。
昨日下午,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家大型超市,發現外地大個西瓜仍占“主流”,還未見到本地西瓜“入駐”。超市負責人坦言,外地瓜品相好,有穩定供貨鏈,而本地瓜多是散戶種植、成本高,無法與超市直接對接,不能保證供貨連續性。
洛寧縣林果系列開發辦公室主任趙煥堂說,洛寧縣8成瓜農是散戶種植,抗擊市場風險能力弱,生產和銷售都無法與市場實現對接,影響西瓜產業化發展。
樊合信介紹說,實行差異化種植十分必要,及早搶占市場,拉長銷售時間。比如,采用大棚、提前育苗,人工創造環境,選用生長周期長,錯開銷售高峰。
把握市場動向,“種”得好不如“上”得巧。
“還要註重抱團發展,打造品牌西瓜。”樊合信說,孟津的袖珍西瓜和洛寧的官莊塬西瓜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應,政府也要牽頭,引導農民綠色種植,向品牌要效益。另外,在銷售環節上,應通過政府引導,實現瓜果與社區的直接對接。對於自然災害及不可抗因素影響西瓜產量,他建議,可以慢慢探索出壹種讓村民參加的農業保險模式。在重大自然災害面前,農民可通過保險挽回壹些損失。